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实验培训班考试试卷(样卷)完成

动物实验培训班考试试卷(样卷)完成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班考试试卷姓名单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 d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2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

A、1981年;B、1983 年;C、1986年;D、1988年2、a 动物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

A、转基因;B、无菌和悉生;C、免疫缺陷;D、近交系3、起源于同一祖先,其下一代个体至少连续经过20代全同胞兄妹交配,品系近交系数达到98.6%以上的动物是 a 动物。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4、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干扰实验和危害动物的病原体的动物是 b 动物。

A、普通级;B、清洁动物;C、无特定病原体;D、无菌5、在解剖学、血液动力学上, b 的冠状动脉循环与人类相似;对高胆固醇物质的反应与人类相似,很容易出现动脉粥祥硬化典型病灶。

A、大鼠;B、猪;C、犬;D、猴6、C57BL/6J小鼠属于 d 动物。

A、无菌;B、杂交群;C、清洁;D、近交系7、先天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动物是 a 。

A、裸鼠;B、大鼠;C、新西兰兔;D、Beagle犬8、最适合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大鼠是 D 品系。

A、SD;B、Wistar;C、ACI;D、SHR大鼠9、动物实验时对实验动物的基本要求是 d 。

A、个体间的均一性;B、容易获得;C、遗传的稳定性;D、三者均要求10、因为患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物,进行条件反射实验的动物是D 。

A、大鼠;B、豚鼠;C、兔;D、犬1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

A、动物的解剖生理特征和反应随年龄增加而有明显变化;B、一般情况幼年动物比成年动物敏感;C、幼年动物较成年动物反应性稳定;D、年龄与体重成一定的正比关系12、动物实验适宜的环境湿度为 a 。

A、40%-70%;B、小于40%;C、70%-80%;D、30%-40%13、善待动物不仅仅是考虑动物的福利,也是因受虐待的动物 d 。

A、会反抗而伤害人;B、会反抗而伤害动物自己;C、会反抗而捣毁仪器设备;D、精神的变化会影响实验结果14、当前国外实验动物的“3R”运动不包括动物实验的 c 。

A、减少;B、替代;C、废止;D.优化15、对传染性疾病的A 和控制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准确必要的条件。

A、预防;B、消毒;C、治疗;D、灭菌16、鼠肝炎多数情况下呈 b 或隐性感染,但在某些应激因素作用下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起急性发病和死亡。

A、急性;B、亚临床感染;C、慢性;D、流行性17、家兔静脉注射常用b 。

A、皮下头静脉;B、耳缘静脉;C、小隐静脉;D、尾静脉18、有关动物麻醉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麻醉深度要适度;B、麻醉过深.正常反应受到抑制;C、麻醉过浅,疼痛刺激使一些功能发生改变;D、麻醉深浅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19、关于实验动物许可证的管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_C___。

A、省级实验动物检测机构,负责检测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实验动物质量及相关条件,为许可证的管理提供技术保证;B、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局),负责受理许可证申清,并进行考核和审批;C、许可证的有效期没有规定,获得后将长期有效;D、许可证实行年检管理制度,年检不合格的单位.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局)吊销其许可证20、下列叙述中,违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精神的是a 。

A、实验动物繁育室和动物实验室应设在同一区域,按同样的要求进行管理;B、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C、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公认的品种、品系;D、应用实验动物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实验动物科学就是研究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

( t )2、比较医学是对动物的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 f )3、未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可饲养、繁育实验动物供本单位使用,但不得经营实验动物。

( f )4、为了不浪费实验动物,实验后多余的清洁级及以上的动物可以返回放到屏障系统内饲养。

( f )5、实验动物设施应该有保证设施功能、环境和微生物控制的设备和措施。

( t )6、KM、BALB/c小鼠等是常用的封闭群小鼠。

(f )7、Beagle犬是国际上公认的实验用犬,常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等研究。

( t )8、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手段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属于诱发性动物模型。

( f)9、自发性动物模型中,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的疾病很相似,其应用价值很高。

(t )10、犬的血液循环系统不发达,不适合用于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 f )11、肿瘤学研究中,主要选用近交系大鼠和小鼠。

( t)12、裸小鼠可接受人类各种肿瘤细胞的移植。

( t )13、兔体温变化十分灵敏,发热反应典型、恒定。

( t )14、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简单,对实验动物质量没有严格要求,这符合经济节约的原则。

( f )15、实验动物质量的达不到标准,会导致动物实验的敏感性、重复性差,致使生物制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试验得不到承认,影响出口。

( t )16、用犬做实验经过一年观察期和用大鼠做实验经过相同观察期,其生物学意义基本相同。

( f )17、若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为5万元,动物耗费5千元,占整个课题经费1/10,但1/10的经费可影响5万元经费的成败。

( t )18、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

( t )19、动物实验的减少原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

( f )20、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

( t )21、检疫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或蔓延。

( t )22、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对自然宿主致病性很强,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毁灭整个种群。

( t )23、流行性出血热是人畜共患病。

人类感染后,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

( t )24、生物安全性动物实验室内气压为正压,这样有利于防止外来微生物侵入。

( f )25、大鼠、小鼠腹腔注射时,应使动物头处于高位。

( f )26、抓取及固定大小鼠时,可以提起鼠尾,置于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即可作各种实验操作。

( f )27、动物实验基本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属于偶然因素,不影响实验结果。

( f )28、我国对实验动物设施采取许可证管理办法。

申请许可证时,只须通过自检监测,出示环境监测达标证明即可。

( f )29、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是从行政的角度规范各项实验动物工作,但必须从技术上加以保障。

( t )30、实验动物设施取得动物使用许可证后,即可申请科研项目,动物实验人员资格证书可以暂缓获得。

( f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意义。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近交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远交系动物。

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意义:实验动物在繁衍及成长过程中,遗传基因易受到漂变、污染及突变等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动物遗传质量进行检定和判断,以保证其质量和使用的可靠性。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普通级动物(CV)、清洁级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F)、无菌动物(GF)、悉生动物(GN)。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意义:由于实验动物采取群体饲养,频繁与外环境和人员接触,易被各种病原体感染,造成疾病爆发、流行和隐性感染,因而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干扰,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有的病原体宿主广泛,属人兽共患病原,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更具有危险性。

因此,开展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控工作,减少或阻止微生物的影响,对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及等级标准化,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举例说明常用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用途。

小鼠用途:药物评价和毒性试验;肿瘤学研究;传染性疾病研究;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研究;老年病学研究;计划生育研究;免疫学研究。

大鼠用途:生理学研究;营养学研究;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肿瘤研究;遗传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研究;口腔医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其他如实验外科学、核医学、物理性损伤、计划生育、老年病学等研究。

豚鼠用途:免疫学研究;传染病研究;药物学研究;营养学研究;耳科学研究。

地鼠用途:肿瘤学研究;生理学研究;遗传学研究;糖尿病研究;营养学研究;药物学、毒理学、致畸等方面研究;冬眠和冬眠机制研究;预苗制备与鉴定研究。

长爪沙鼠用途:病毒学研究;细菌学研究;寄生虫病研究;内分泌学研究;代谢病研究;脑神经病研究;肿瘤学研究;其他如抗辐射、心理学、肾功能性变等研究。

兔用途:发热及热原实验;皮肤刺激试验;制作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计划生育研究;免疫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微生物学研究;眼科学研究;急性实验;遗传学实验;口腔科学研究。

犬用途:实验外科学;基础医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某些疾病研究。

猕猴用途:传染病研究(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疾病);营养、代谢和老年病研究;生殖生理研究;行为学和精神病及神经生物学研究;环境卫生公害研究。

小型猪用途:皮肤烧伤研究;肿瘤研究;免疫学研究;心血管病研究;糖尿病研究,畸形学和产期生物学等研究;遗传性和营养性疾病研究;悉生猪和猪心脏瓣膜应用;牙科研究;外科手术方面研究;其他疾病研究。

3、简述遗传性和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遗传性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概念: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

优点:此类动物模型不需要研究者通过任何方法进行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实验动物工作者将这些突变基因培育成携带不同突变基因的实验动物品系,成为人类遗传性疾病的良好模型,如高血压大鼠、自发性肿瘤大鼠和小鼠、糖尿病大鼠和小鼠、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等;缺点:种类有限,来源比较困难,而且疾病模型的动物饲养条件要求高,发病率低,发病时间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若大量使用尚有一定的困难。

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又称实验型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而出现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又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模型。

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其他因素容易控制,在短时间内可以复制大量的动物模型;缺点:诱发的动物模型与自然产生的疾病模型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类疾病不能用人工方法诱发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