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VS印度剖析

中国VS印度剖析

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比较


国 VS 度
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现代政治制 度主要包括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基层群众自 治制度及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
中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主席Biblioteka 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检察院
最高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各部委
中央政府机构
地方政府机构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
1、人民民主专政 2、社会主义制度 3、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5、民主集中制 6、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7、依法治国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各民主党派
全称 中国致公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印度的政治制度
1950年1月26日生效的宪法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 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
印度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 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 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
议会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联邦院每年 召开四次会议。人民院为国家主要立法机构,其主要职能 为: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控制和调整联邦政府的收入和 支出;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有权弹劾总统。
二、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 段的国情决定的。
一、国内就业压力仍比较大 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加大 三、体制机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
中国与印度在政治上的比较
• 我国为单一制国家,由中央对个地方进行直 接管辖,全国只有一部宪法,最高权利机构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由各民族各 职业等人民构成,体现了我国的民主 。
•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由若干成员构成,全国通 行有若干部宪法,不利于中央的管理.是议会 制共和制,但执政党由若干党组织成联合党 派从而控制议会,这样使得国家政局不稳定.
(4)内阁是由总理和内阁部长组成的一个较小的最有权利的决 策机构。
印度各党派
(一)主要全国性政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 印度人民党 人民党 印度共产党 (二)各地方政党 全印安纳德拉维达进步联盟 阿卡利党 泰卢固之乡党 阿萨姆人民联盟
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 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 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 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 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 行政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雅 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第四等 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 土著居民。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

简称 致公党 农工党
民盟 民建 民进 九三 台盟 民革
成立时间 1925年10月 1930年8月 1941年10月 1945年12月 1945年12月 1946年5月 1947年11月 1948年1月
成立地点 美国旧金山
上海 重庆 重庆 上海 重庆 香港 香港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1、经济增长呈现加速趋势 2、产业结构独具特色 3、消费处于重要地位 4、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5、财政收入和财政赤字双重增长
一是基础设施“瓶颈”依然存在
印度自1991年以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电信、电力与交通运输状 况有所改善,但问题还非常多。
二是农业增长缓慢,生产力水平低 三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内债负担 四是存在严重的能源问题。
印度石油极度匮乏,75%的石油依赖进口,目前印度日均石油消费 量达200多万桶,居世界第6位
五是国企改革困难重重。
减持国有股份是印度国企改革的大胆举措之一,但因受到国企职 工及各政党的抵制,国有股减持进展缓慢,令印度政府大失所望
六是就业状况恶化。
增加就业是印度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经济改革不仅没有缓 解就业问题,反而使失业率增加,农村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
七是贫困化问题没有根本好转。 八是非经济因素制约经济发展。
印度政党林立,是全世界政党最多的国家,反对党势力雄厚,政 府更迭频繁,缺乏稳定有力的政府,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再加上地 区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与种姓矛盾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严重 阻碍了印度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一、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从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经 济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从建国 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们可以把它称为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 年的改革开放到1999年,这个阶段是我国重点发展东 部沿海地区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 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措施,这个阶段是 我们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时期。
印度经济
一、印度的基本经济制度
印度在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与转型前一直实 行的是一种混合经济体制,实际上,印度是最早 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在印度早期的 经济体制里,公私营经济并立,国营经济占有很 重要的地位。从印度独立后混合经济体制的变化 趋势来看,私营经济成分不断扩大,市场化趋势 日益加强 。
(2)当总统不能履行职责时副总统可代理;一旦由于某种原因 造成总统职位未到换届选举时的空缺,副总统可继任总统, 但任期不能超过六个月;如果代理总统的副总统因辞职、 死亡等再次造成职位空缺时,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代任总 统。
(3)总统有权对死刑案件、一切违反联邦法律而被判刑的案件 和一切由军事法庭判决的案件作出赦免、减刑或缓刑的决 定。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 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
关于行政机构的补充
(1)当出现下述三种情况之一时,总统有权宣布在全国或邦实 行紧急状态: ①战争、武装叛乱或外来侵略对印度或印度的部分领土安 全构成威胁时;② 某邦政府已不能按宪法规定履行其职 能时;③ 联邦或某邦的财政稳定与信用受到威胁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