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全面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流水库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
如下为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参考!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1】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赣发[2014]26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办字[20xx]50号)精神,按照《黎川县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水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建立健全河湖库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我乡河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全乡境内所有河流实施“河长制”管理。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构建河流水库保护管理工作机制。
坚持遵循自然规律,依法依规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河流水库健康。
坚持综合整治,因河施策,系统治理,注重长远效果。
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合作,上下游、左右岸协调推进,水域陆地共同发力,全面改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一)到20xx年初,建立乡级“河长制”组织体系。
(二)到20xx年底,全面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流水库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
(三)到2020年,基本建成河湖库健康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四、组织体系(一)构建乡、村二级“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组织体系。
设立“乡河长”和“村河长”,乡长担任乡级“河长”村主任担任村级“河长”;村组设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
(二)明确工作职责1.“河长”职责。
各级“河长”是所辖河流水库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乡级“河长””职责。
负责领导本乡内“河长制”工作,分别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
负责抓好辖区内河流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水污染治理、巡查保洁、生态修复工程的具体实施、河流的保护管理工作,抓好具体问题的协调解决,检查督导村级“河长”履行职责。
2.乡“河长制”办公室职责。
编制全乡河流综合整治规划, 拟定全乡河流综合整治方案,提出年度重点整治任务;做好河流调度工作,组织实施督查通报,协调处理全乡河流综合整治问题;负责河流信息化平台整合、建设与管理;对重大决策事项跟踪督查;协调组织检查考核工作等。
五、主要任务(一)统筹乡河流保护管理规划。
遵循河流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根据河流功能定位,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原则,将生态理念融入城乡建设、河流水库整治、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科学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专项规划。
规划应统筹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防洪要求和生态安全。
(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地、以水定需、以水定产,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江河源头和饮用水源地保护。
加强主要江河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地的水环境保护,划定禁止开发范围,实现江河源头保护区污水“零排放”。
(四)加强水体污染综合防治。
全面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矿企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落实部门职责,分头推进防治措施。
在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水环境恶化区域,执行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
(五)强化跨界断面和重点水域监测。
加强河流跨界断面、主要交汇处、重点水域的水量水质水环境监测,强化突发水污染处置应急监测。
(六)推动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快城乡水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大力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绿色小康村创建活动。
(七)加强监管。
落实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强化监管。
(八)落实河流水库保护管理制度及法规。
落实河流水库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水域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要把实施“河长制”、保护河流水库健康,作为当前和今后长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工作。
河长:黄飞办公室主任:何国辉成员:张敏(二)创新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河长”负责牵头召集责任单位,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河流保护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召集人根据工作任务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年召开2次以上成员会。
建立问题督办制度,由“河长”签发督办单,对河流保护管理重要事项进行督办。
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日常工作沟通与协调,定期发布“河长制”工作信息,通报典型事例,做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评析、一年一总评”。
建立管养工作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升河流水库管养水平。
(三)落实资金。
落实“河长制”专项经费,重点保障水质水量监测、规划编制、评先奖励、信息平台建设、河流水库划界确权、突出问题整治及技术服务等工作费用。
足额保障河流巡查保洁日常管养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
加大城乡水环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河流水库环境治理与保护,推进江河流管护市场化。
(四)严格考核。
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以水质水量监测、水域岸线管理、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健全河流管理与保护“河长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五)宣传引导。
要广泛宣传河流水库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在河流水库显要位置树牌立碑,设置警示标志,设立“河长”公示牌,公布河段范围、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河流水库保护管理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河流水库保护意识。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2】为切实改善全镇河库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落实水环境治理责任,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武宁县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石门楼、美丽石门楼建设,加快实施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建立河库“河长制”,落实管理责任,组织河库整治,加强监督考核,着力恢复和提高河库综合功能,构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宜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实施范围全镇所有河库。
三、总体目标和实施时间(一)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河长制”,进一步明确各村各部门职责,落实各项河库管理措施;河库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河库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基本消除沿河违章建筑、乱堆垃圾、河内违法设障的现象;河库断面水质、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基本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水库污染整治方案:(1) 20xx年镇政府全面清理水库承包合同凡承包到期已满的水库,一律退出养殖承包,禁止再签订合同。
承包期未满的水库,原则上协商解除承包合同,确因特殊原因不解除的,现已签订补充协议,实行人放天养。
(2)禁止不得使用化肥,饲料,粪便。
(3)全面禁止在水库上游及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养殖场,对环保部门验收未能达标排放的养殖场,依法依规一律关停。
(4)各水库落实治理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确保20xx年度小(二)型以上水库水质达标并不反弹。
(二)实施时间。
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
四、“河长”的设置根据我镇目前河库管理体系,构建镇村二级“河长”组织体系。
(一)由镇长担任“河长”,分管领导担任副河长,相关职能单位、站所作为“河长”责任单位;(二)河系所经村设立“村河长、村组织专管员、保洁员、巡查员”。
五、主要任务(一)强化水质监测监控。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水质监测监控体系,加强断面水质监测,设定固定监测点,掌握水质动态变化情况,实时掌握污染物排入及总量、水域交界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分清治污工作责任,力求断面水质逐年好转。
(二)全面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推进沿河库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环境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加快调整传统种养殖业,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全面整治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围网养殖,切实减少沿河库农业面源污染。
(三)着力推进河库水库整治。
采取有效生态措施,改善河库水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清淤,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河库清淤工程,加强淤泥资源化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大力实施沿岸植被恢复工程,有效隔离和控制入河污染物;加强河库与河岸垃圾清除,加强河库水域环境卫生监管,建立属地河岸和水面保洁长效管理措施。
(四)开展入湖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
加快截污管网铺设,实施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及接管处理,推进沿河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严控沿河保留排污口,河库两侧企业、畜牧业等污水排污口全面封堵,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五)大力推进沿河景观环境整治。
实施驳岸整修,消除临跨河违章设施,清除沿河10米内乱堆乱放现象,实施河岸绿化及河库沿线防护林带建设,消除河库两侧50米距离乱设广告牌、乱涂写、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等现象,取缔沿岸无证堆场及废品回收点,对有证堆场及废品回收点采取措施规范管理,使沿河环境景观达到河库驳岸整齐,河堤绿化,两岸建筑物外形美观的效果。
六、职责分工(一)组织协调机构镇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河长制”办公室。
“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工作部署协调,制订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监督工作落实,组织实施考核。
(二)“河长”职责“河长”是所负责河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人。
主要职责为:牵头组织实施“一河一策、一库一策”综合整治,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督导下级“河长”和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协调处理河库水环境综合整治重大问题;对不合格、整改不力的下级“河长”进行约谈。
(三)“河长”责任单位、站所职责镇水务站负责开展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水域岸线登记及管理、河湖划界确权、河道采砂管理、水土流失治理、提防工程管理与养护、河湖水工程建设等,依法查处水事违法违规行为。
镇农综站负责监管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镇公安派出所负责指导、加强涉嫌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
镇财政所负责河道水环境保护治理的资金支持和管理,协调落实“河长制”相关资金,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镇国土所负责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治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协调河湖治理项目用地保障、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界确权。
镇林业工作站负责指导、监督林产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水土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河道沿岸山体的绿化造林和高山湿地修复工作。
中学、小学负责指导和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河湖保护管理教育活动。
石门楼镇市场监督管理分局负责指导、监督依法查处影响水环境的无照经营违法行为。
镇文化站负责指导新闻媒体开展“河长制”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及时宣传我县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