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行政执法制度
一、行政执法举报投诉处理办法
1、为监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切实依法行政,制定本办法。
2、行政执法投诉范围:
⑴认为市档案局作出的行政处罚不合法、不适当的;
⑵认为市档案局内设机构违反职责或应作为而不作为的以及不按规定作为的;
⑶认为市档案局所属机构执行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3、凡已经过复议或诉讼的,对复议或诉讼结果不服而投诉的,不予受理。
4、行政执法投诉范围的⑵、⑶,由局法规教育科受理和调查,经局领导研究后,作出处理决定。
5、接待投诉人,应当热情、认真、负责,不得刁难、搪塞或推诿。
与投诉的交谈或电话内容要规范记录,书、状、信件要登记有序,整理入卷。
6、受理的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投诉案件,经局领导批示后,由局法规教育科按批示意见,对照本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
7、对于紧急投诉,应遵循急事急办的原则,迅速按照程序予以受理。
8、承办科室应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投诉人,并负责投诉案件材料的立卷归档。
9、对投诉案件的处理应在十五日内完成,如果有特殊困难的,具体承办科室应报局分管领导批准延迟,但不得超过三日。
10、对属于复议案件的投诉,应依法移交有关部门。
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1、为加强档案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工作,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过错是指市档案局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作出的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
3、过错追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实事求是,有错必究;
⑵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⑶错案追究与加强行政执法相结合;
⑷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4、过错的认定:
⑴经过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其为错案的;
⑵经过行政复议,复议机关作出决定认为是错案的;
⑶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备案审查、调阅执法案卷或受理当事人申诉等途径认定为错案的。
5、错案责任的承担:
⑴由于案件承办人徇私舞弊或敷衍失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或者使违法者逃避法律制裁的,错案责任由承办人承担,单位分管领导负连带责任;
⑵由于案件承办人的领导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利用职权指使承办人违法裁决,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或者使违法者逃避法律制裁的,错案责任由领导承担,案件承办人负连带责任;
⑶案件承办人办案正确,主管领导予以否决的,由领导承担错案责任;
⑷经集体讨论研究或行政领导决定的错案,由单位或行政领导承担错案责任。
6、错案责任的承担方式:
⑴情节较轻、造成后果轻微的,可由上一级主管部门建议其所属机关对错案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⑵情节较重、造成后果严重的,上一级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建议其所属机关或者直接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取消执法资格的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⑶给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相对人损失后,根据过错程度,应当责令造成损失的有关人员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费用。
三、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办法
1、为了保证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档案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我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制定本办法。
2、考核工作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考核的基本内容:
⑴学习、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⑵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⑶档案行政执法程序的履行情况;
⑷查处违法案件及行政应诉案件的实绩;
⑸个人完成岗位责任制的实绩。
4、考核按年度进行。
年度考核由局法规教育科直接考核到个人,确定格次。
其结果作为年终岗位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5、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层次。
6、考核被评为不称职的要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的,有违法情节的,给予行政处分。
7. 具体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项目及内容见附表。
四、行政处罚案卷归档制度
1、为了保证档案行政处罚案件材料的完整性,便于查阅、总结和借鉴,制定本制度。
2、档案行政执法机构在每起案件执法完毕后,必须认真整理执行该案件时所形成的材料,并在一个月内归档。
3、案卷内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
应包括以下材料:⑴立案登记表;⑵询问笔录;⑶调查取证笔录、有关证据;⑷案件处理意见审批表;⑸行政处罚决定书;⑹结案报告;⑺其他有关重要材料。
4、除按简易程序执行的案卷外,一般实行一案一卷,每起案件材料必须装订统一的封面、封底、卷内目录和备考表。
5、案卷必须统一管理,长期保存。
6、案卷不得外借,因工作需要查阅卷宗,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并在本单位内查阅,不得带走或复印。
五、行政执法人员学习管理制度
1、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政治、业务素质,保证档案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合法性,制定本制度。
2、所有从事档案行政执法的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经市政府法制部门法制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后,方可正式上岗。
3、担任执法机构领导职务的,除具备第2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具有一年以上行政执法实践经验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
4、行政执法证仅限于档案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使用,不得涂改或转借他人,发现遗失应立即登报声明,并按规定申请补发证件。
档案执法人员调离执法岗位时,应交回行政执法证。
5、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在执法过程中应做到履行执法程序正确,引用法律法规条文无误。
发生错案将严格按照《档案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6、对在行政执法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者,将视情节轻重或影响程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7、对故意造成错案或有严重违纪行为,经教育不思悔改的,调离执法队伍并给予行政处分。
8、执法人员执法证被暂扣期间,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执法证被吊销的,不得再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六、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监督制度
1、为加强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监督,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是指市档案局对某一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3、市档案局应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日的次日起五日内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
4、市档案局向省档案局和市政府法制办备案时,应提交备案报告、主要证据材料复印件、处罚决定书复印件。
备案报告应包括主送机关、备案简要说明、备案日期等内容。
5、市档案局对市政府法制办的处理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