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西学院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河西学院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3、簇群式发展的生态校园
建筑分布于校园生态绿野中呈簇群式的布 局,采用散点式自由灵活式布置,以镶嵌 于草林的院落式布局来营造现代大学的书 院气息,从而形成了自由形态为主,建筑 分布在草林与水体之间的总体布局,使各建 筑组团对基地内的生态空间有最大的接触 面积,实现建筑与环境最大程度的融合。
4、以草地、水体为校园环境的主体结构的生态校 园
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降水量104—495毫米。1月 份最冷,7月份最热。每年6月至9月为最佳旅游季 节。
(2)地形 河西学院用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
1412米,东西宽约479米。整个校园地形较平坦, 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最大高差4 米。
4、现状存在的问题 (1)校园南北向主干道没有与城市主干道(312
基地内部保持良好的交通联系,出入口和内部道 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集散要求,人车分流互不干 扰,各运动流线保持顺畅、短捷。 3、校区建筑布置应考虑总体景观,与周边环境相 协调。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并利用地形创造 校园特色。
二、总平面布局
校区南区与北区已基本形成,通过对校园 中心区域的规划,加强校园南区和北区的 联系。在中心区域西、北和南侧形成教学 簇群,在东侧形成体育运动簇群,就这样 形成南区、中区和北区平行布置的格局。 同时根据大学自身要求,形成多边的学生 宿舍区-教学区-运动区的品字形结构,很好 地满足了大学本身功能要求。
科专业为优势,不断拓展专业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产学研相互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区域: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 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为基础教育、 生产和管理一线培养基础扎实、素质优良、特长突出、实 践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2.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
线)直接贯通,校园南北向景观轴不明显。
(2)校园中区土地闲置过多,土地利用率低。 (3)校园缺少体育运动设施。 (4)校园没有中心,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中
心,。
(5)校园北侧和东侧缺少与规划城市道路连接的 出入口。
(6)教学楼过于分散且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 (7)部分市政设施不合理、不完善。
规划方案中教学簇群与生活簇群分布与曲 水流殇步行带两侧的绿野之中,形成了生 活区与教学区平行布置的模式,这种模式 复合了教学与生活完全融合的传统书院模 式和纯粹功能分区的中小型校园模式。
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有较长的线性界面, 使两区之间有充分的对话和交往关系。既 有明确功能分区,又有教学与生活的紧密 联系,教学与生活是并重的,学生能方便 往返于南、北两区,又能享有途中优美的 生态景观。
河西学院校园修建性详细 规划
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现状条件分析
一、项目背景
教育现代化是新世纪国家全面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 等教育被推向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高校的发展模式也由注 重规模、外延扩张、强调速度转变为内涵提高、提升质量、 提高办学水平。各高校都通过凸显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努力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体系,从而 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了实现 这个目标,大学校园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合理规 划,完善功能,人性设计,彰显特色,成为新时期校园建 设的主流理念。
新校园的建设,必然给原生的生态环境带 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 然环境亦对校园的空间环境产生强烈的作 用。在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 建筑采用散点式自由灵活式布置。
第三章 用地布局
一、用地布局原则 1、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
扰。整合南、北校区,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2、解决校园的分区与交通联系问题,基地与外界、
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一、规划原则 考虑到该项目的建设目标、功能、用途、
原有校区现状条件、及建设基地的地形地 势、周边环境等因素,河西学院校区修建 性详细规划原则如下: 1.现代化校园 2.信息化校园 3.生态化校园 4.园林化校园
二、 总体构思
1、以舒适步行尺度为依据的多中心布局 用地南北长约1412米,东西宽约479米,从用地的南端步
目前校园占地1002亩,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值42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72万册。
学校设有文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教 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9个学科,33个本科 专业(其中师范类19个,非师范类14个),共有 17个系,1个二级学院,11个研究所(中心),50 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和1个占地1700多亩的实验农 场。各类学历教育学生12543人,教职工834人。
(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整合校内资源,组建学科团队,以应用性 研究为重点,以地方经济社会的技术问题 为主攻方向,发挥优势,整体推进,积极 争取科研项目,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全面 履行各项校地、校企及国际合作协议,拓 宽领域,巩固成果,扩大科技服务的领域 和范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合 作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人文社科研 究成果向公共文化产品和决策咨询转化,
二、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河西学院校园基本建设 规划
(二)建设规模:规划总用地为现有河西 学校红线范围内面积,规划重点为校园中 心地段建设规划。校区规划用地约63.5公顷, 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其中原有建筑面 积约28万平方米)。学生规模按12000人设计。
(三)设计内容:校区总体规划,道路规
2、教学与生活并重的多中心布局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社会日益网络化、 资讯化的今天,教育的内涵与方式已有了 很大的变化,大学的教育从以往单一的由 老师向学生灌输,变为更强调面对面的交 流与接触。校园内教学的场所也由课堂向 课外扩展,室外场所、生活空间都将成为 师生思辩交流的场所,这些理念都应在规划 设计中有所体现。
划,综合管线规划,竖向规划,绿化景观 规划等。
三、规划依据:
1、河西学院本科专业开设计划一览表 2、河西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览表 3、张掖师专改建本科院校校舍现状及基本建设规划 4、河西学院基本建设项目规划一览表 5、张掖师专周边现状测绘图 6、张掖师专改建本科院校区域规划图 7、张掖师专供电、给排水、供暖、通讯、有线电视、照明、校园网
(五)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立足于改善条件、美化环境、 优化功能、服务教学科研,按照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分 步实施的原则,修订完善校园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基本建 设、基础设施改造、校园景观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 建设目标,规范工程管理,强化质量监控,确保阶段性基 建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扎实做好节能减耗、开源节流工作, 牢固树立勤俭办学理念,努力创建节约型校园;加快数字 化校园建设,建立学术、科研及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年度财务预算, 多渠道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种专项资金与重点扶持项 目,为学校基本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学校将由扩大规模向
注重内涵发展,由师范为主体向适应经济社会需
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发展,学校改革攻坚和全面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任务日益繁重。
(二)学校的发展目标
1.办学定位 类型:教学型本科院校。 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按需求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
育,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 规模:全日制普通学生控制在1.2万人。 学科专业:以教师教育及地方经济关联度紧密的农学等学
规划中提出的规模,原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学院建
设发展的需要,为了整合校园土地资源,更好地 指导学院的建设,为此,河西学院在2009年10月
委托张掖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和张掖市科兴规划 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此规划。
(一)学校概况
河西学院始建于1958年,1978年经国务 院批准恢复成立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 更名为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经教 育部批准改制为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西 走廊中部的张掖市,是甘肃西部和千里河 西走廊唯一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 普通本科院校,担负着为河西乃至全省培 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现状 8、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对校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 9、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 10、国家及地方有关法规及规范等
四、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
1、区位 河西学院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
是甘肃西部和千里河西走廊唯一的以教师 教育为主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北 靠规划北二环路、东与北关村相望、西、 南都与312国道相连。规划北二环路以北、 312国道以西为滨河新区,环境优美,物产丰 富,交通发达,人文荟萃,发展前景广阔。
为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当好参谋、顾问, 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以河西走廊特 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微藻中心、食用 菌研究所为平台,探索和建立产、学、研 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广应用技术,加 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利用继续教育、星 火学校和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 工作力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 的实用型人才;完善科研制度,创新管理 模式,围绕提高科研质量,形成导向明确、 成果转化迅速、评估监督有力、组织运行 高效的科学研究体制机制。
2、交通
河西学院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宽广通达 的312国道从南校门和西校门门前穿过,规 划北二环路也将从北校门门前穿过,312国 道和规划北二环路在此段的红线控制宽度 为45米,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强河西学院的对 外联系。
3、自然条件 (1)气候 张掖市内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摄氏度,日
校园基地北面紧邻规划中的滨河新区,滨河新区 的余脉从北面伸入基地,贯穿整个校园,是校园 生态景观中的主导要素。其原生的生态环境对校 园的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树绿水秀成为基地 的最大特色。而且,它区别于许多校园中营造的 孤立的绿化,它是与基地外生态环境连成一体的 连续的生态脉络,是一个开放、连续的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以生态优先原则为指导,在构思中将 生态系统与方案中的空间系统、道路系统等要素 统一考虑,力求在保持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同时, 取得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