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

第六章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

第六章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第一节宏观经济因素分析一、宏观经济因素分析(三率三状况)(一)经济(gdp)增长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经济持续增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在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下使上市公司利润增加、国民收入的提高,证券市场的总体走势呈上升趋势。

经济危机与衰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经济效益的下降,企业利润减少,以及消费者收入减少,爆发信用危机,从而促使证券市场价格下跌。

(二)通货膨胀与紧缩对证券市场影响分析通胀的影响:通胀早期表现为温和的、慢速的、需求拉上的状态,消费者投资于证券资金增加;通胀中期表现证券品种之间价格发生结构性调整;在严重的通胀下,证券价格下跌。

通缩的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减少,从而使证券市场低迷。

(三)就业状况的变动对证券市场影响分析在经济繁荣期:就业率高,收入普遍增长,资金源源流入证券市场,推高股价。

在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证券市值大幅下降,证券指数运行在一个长期的下跌趋势中。

(四)利率波动对证券市场影响分析利率上升,一方面公司借款成本增加,一方面资金从证券市场转向储蓄,证券价格下跌。

利率下降,证券价格则上升。

(五)汇率波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汇率上升,本币贬值,资本流出,本国证券市场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同时,因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出口型企业将受益,股价上升,相反,进口型企业将因成本上升而受损失,股价下降。

汇率下降,影响相反。

(六)国际收支状况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贸易顺差的影响: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公众收入增长,债券价格上扬。

出口企业证券价格也会上升。

贸易逆差的影响:贸易逆差,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收益下降,证券价格表现差。

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会引起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流出,引发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本币币值的稳定,直接引起证券价格的波动。

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分析(一)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扩张的财政政策表现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增加财政补贴。

紧缩的财政政策表现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略)(二)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1、利率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略)2、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买进债券以增大货币供应量,从而使得证券价格上涨;反之证券价格下降。

3、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以影响社会货币流通量、影响社会需求,进而影响股市的资金供给和股票的价格,但其时滞性较大。

4、再贴现率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使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融资成本降低,会刺激商业银行多融资并降低对企业的贴现率,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推动证券价格上涨;提高再贴现率则相反。

三、宏观经济周期分析(一)萧条阶段:在萧条阶段,信用萎缩、投资减少、生产下降、失业严重、人们收入减少,必然会减少对股票的投资需求,因而股市呈现熊市景象。

(二)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经济开始回生,公司经营趋于好转,人们收入开始增加,也会增加对股票的需求,股价开始逃入上升通道,此时是购入股票的最佳时期。

(三)繁荣阶段。

在繁荣阶段,信用扩张,就业水平较高,消费旺盛,收入增加,股价往往屡创新高。

但此时应注意防范由于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给股票市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四)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随着经济的萎缩,股票投资者也开始退出股市,股价也会由高位回落。

此时应卖出股票。

注意:通常情况下经济周期与股价指数的变动不是同步的,而是股价指数先于经济周期一步。

即在衰退以前,股价巳开始下跌,而在复苏之前,股价已经回升;经济周朋末步入高峰阶段时,股价已经见顶;经济仍处于衰退期间,股市已开始从谷底回升。

这是因为股市股价的涨落包含着投资者对经济走势变动的预期和投资者的心理反应等因素。

股市呈现熊市景象第二节非经济因素分析一、政治因素政治上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和资金数量的变化。

二、战争因素战争对股价的影响有长期的,亦有短期的;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有范围广的,也有单一项目的,其影响力度如何,要视战争性质而定。

三、自然灾害因素会导致上市公司效益下降,股价自然下跌。

四、市场技术因素指的是股票市场的各种投机操作、市场规律以及证券主管机构的某些干预行为等因素。

五、国际政局因素随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从独立单元转变成相互影响的整体,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财政等结构将紧随着国际形势改变,股票市场也随之变动。

六、社会心理因素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对股票市价有着很大影响。

七、市场效率因素包括信息披露是否全面准确、通讯条件是否先进从而决定信息传播快速准确、投资专业化程度。

第三节行业状况分析(中观因素)一、行业的划分方法(一)道琼斯分类法将股票分为三类即工业、运输业、公用事业。

(二)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三次产业划分,可以分为:第一产业:农业(农、林、渔);第二产业:工业(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部门与服务业。

按行业生命周期划分,可以分为:新兴行业、朝阳行业、成熟行业、夕阳行业二、行业的特征分析(一)行业经济结构分析这四种类型的市场结构竞争程度是递减的,而进入成本是递增的。

(二)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增长型行业:这些产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其股票价格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

周期型行业:这些产业与经济周期关系密切,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些行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这些行业也随之衰退。

防守型行业:这些行业产品需求稳定,不受经济周期影响。

按经济周期分类行业特点比较三、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一)技术因素考虑产品的稳定性和技术的先进性。

(二)政府的影响和干预政府影响的行业范围主要有:公用事业如煤气、电力、供水、排污、邮电通信、广播电视;运输部门如铁路、公路、航空、航运和管道运输;金融部门如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商品证券交易市场等。

政府对行业限制和干预的手段包括:补贴、优惠税法、限制外国竞争的关税、保护某一行业的附加法规等。

(三)社会习惯的改变社会倾向和社会意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生产成本和利润等方面均会产生影响。

(四)国外因素的影响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的增加,行业对国外的影响越来越敏感,国内各个行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外竞争者的挑战,要着眼于全球来评估某个行业。

四、行业的收益性与成长性分析(同公司财务分析)(一)行业收益性分析平均每股收益平均每股净资产收益率分析平均主营利润率分析(二)行业成长性分析平均主营收入增长率分析净利润增长率分析主营利润增长率分析第四节公司状况分析(微观因素)一、公司基本分析(一)公司竞争地位分析公司科技开发水平、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资本与规模效益、项目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二)公司盈利状况和股息派发政策分析股价变动往往在盈利变动之前发生变化。

股价受盈利水平变化而变化是在事先波动中进行的。

盈利公布时,股价反映盈利水平与市场预期的差异。

股价变化幅度往往高于盈利变化幅度。

(三)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分析1、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分析包括:对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分析2、企业经营效率分析包括:维持本公司竞争地位的能力、扩张能力、保持较高毛利率的能力、合理融资能力3、内控效率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制度完善程度的分析4、人事管理效率分析主要是对用人机制的分析5、公关能力包括:树立企业形象,产品宣传,广告促销,对外协调与合作二、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一)连续的披露财务信息与相关信息各种经济活动的历史信息;对公司会计信息重大变化的说明;对不确定事项提供的必要说明;关联业务的信息,股票发行、上市交易、持股情况及资金投向等信息。

(二)财务状况分析法差额分析法:绝对分析法,通过数据的差额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比率分析法:同期的相关数据用比率分析评价公司经营活动。

把历史与现实状况加以比较的重要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按不同时期,不同的公司相比较,与标准化的距离相比较来确定公司发展的趋势。

(三)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的指标运用资本结构分析: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计/资产总计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包括: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帐款净额)/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及等价物/流动资产现金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及等价物/流动负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包括: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经营能力分析现金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营业周期;总资产周转率获利能力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成本销售净利率=净利/销售收入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分析经营性现金流量状况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状况分析: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其他重要指标分析: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普通股股数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数市净率=股票的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