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12学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K12学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分析:能力层级:D赋分值:6—9分题型: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填空题客观性选择题分两种形式,一是填空选择,一是辨析选择。

考查内容:、近义词的选用辨析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因其意义、色彩、功能的差别,用法也不尽相同。

2、虚词的使用主要包括关联词的使用和一些易混易错的副词、介词的选用辨析。

3、熟语的选用辨析XX年考纲开始把“成语”改为了“熟语”,扩大了考查范围,格言、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起进入了考查范围。

主要侧重近义熟语的选用、熟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考查,重点是考查那些常见又易用错的熟语。

其实在备考实践中,我们还是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

几点说明:、所谓的“词语使用正确”指的是:(1)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2)与其它词语组合恰当;(3)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

2、“正确使用”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更有是否使用得恰当、更好的问题。

其实从高考的实际要求看,命题者着眼的不仅是正误,更重要的是是否恰当。

必须充分考虑语境,立足于整个句子去选择辨析,决不可单纯就词论词。

3、正确的使用词语,准确的理解词语,把握其词义和用法是基础和前提。

也就是说,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准确地透析语境,辨析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程度,这是关键。

教学时数及安排:分三个专项:、近义词的选用辨析2、虚词的使用3、熟语的使用每专项讲授一教时,训练2教时。

教学设计:突出运用,突出规律和方法的总结,兼顾知识的讲解和积累,以及语感的培养。

第一教时教学专项:近义词的选用辨析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训练举例为辅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学生试做练习,然后谈自己做题的感受和方法。

(09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画山水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二、教师总结:(一)、选用近义词,辨析是前提。

辨析近义词,可从词的意义、色彩、功能三个角度入手。

、意义方面。

(理性意义,反映事物本质特点。

)(1)侧重点不同。

例如: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再如:恬静:侧重于“恬”,是一种轻松的静;肃静:侧重于“肃”,是严肃的寂静。

(2)轻重点不同。

例如:显著:非常明显。

卓著:突出的好,词义更重。

再如:妨碍:指对人或物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3)使用范围、对象不同。

例如:场所:指单纯的地点。

场合:时间、地点的总合。

再如: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较小。

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

(4)个体和集体的不同。

例如:船:具体的,可以说有多少只船。

船只:是概括的,不能用数量词修饰2、色彩方面(词语的附加意义)(1)感情色彩不同例如:鼓励——褒义鼓动——中性煽动——贬义(2)态度色彩不同例如:诞辰和生日,诞辰就更敬重;反驳和驳斥,驳斥更严肃。

(3)语体色彩不同包括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生活用语与文学作品用语区别等。

例如:食盐和氯化钠,准备和酝酿3、功能(语法)(1)词性不同例如:障碍和阻碍充分和充满诞生和诞辰(2)搭配不同例如:交换:一般和较具体的事物搭配。

交流:一般与较抽象的或较概括的事物搭配,如思想、文化等。

综上所述,辨析近义词,重点在于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而近几年高考选用的近义词大多是读音相同或半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而这类近义词词义差别正是由这不同的语素造成的,辨别时要善于抓住这个语素,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利用组词、解释等方法加以分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析形异”(二)、选用近义词,透析语境是关键。

抓住语境中的关键词语或整体把握语境,分别“度量”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与语境的使用程度,找出并抓住语境与词语的“契合点”,从而确定答案。

此外,在做题过程中,要学会理性的分析和语感相结合;注意联想,注意语言习惯;恰当的运用排除法,学会避重就轻,“捡软柿子捏”。

三、迁移训练(09年湖北卷)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演讲是一种艺术。

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

答案:B2(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解释偶尔妄自尊大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答案:3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B国事何况名誉.国是何况名誉D国事况且荣誉答案:4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3)关联词的搭配不当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无论老师和学生,在3+X考试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观念到思想的变化。

(4)关联词的位置不当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尽管他行车已经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3正确填充关联词(06全国I)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语言的形式①能是美的,②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⑤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⑥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解析:填充关联词,首先应对全段文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个宏观的把握,然后再逐句分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同一复句中各个分句间的关系,复句与复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句间关系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填写中可以借助已有的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

②句领起的句子是对①所在的句子的解释,具体列举了语言的形式美,前后为因果关系,应填“之所以”“因为”;③句前后连接的句子也构成因果关系,填“所以”;④句在类比中后面又出现前面的情况,并且中间用了分号,故用“也”;⑤连接的句子与⑥连接的句子内容相反,应为转折关系,填“尽管”“但是”。

迁移训练:(XX重庆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头渡小镇精巧①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②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④风吹雨打,⑤世事变迁,⑥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答案:①而②虽然(尽管)③但是(可是)④无论(不管)⑤还是⑥都分析:宏观把握语意关系,准确理解短语、分句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

①为并列关系,②和③为转折关系,④、⑤和⑥构成条关系。

准确使用介词、副词等、介词、副词误用举例:(1)错用(XX春招)消费者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06广东)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他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信心。

王大娘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山村小学的孩子们买了一台电脑。

新来的班主任同原来的班主任一样,更会关心学生。

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抬头。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2)滥用(97全国)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在卫星升空前,工程技术员对它进行了最后的检查,以确保发射成功。

在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

(3)漏用(06浙江)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电视剧《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有重大突破。

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的好朋友见了面。

2、辨清易混虚词举例(1)对于对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对于”,如“对”在介绍动作行为对象时表“向、朝、对待”之意义时就不能用“对于”。

如“对人民负责”“对他笑了笑”“他对老师很尊敬”等。

运用“对”和“对于”常见问题有两种,一是该用“对”的地方用了“对于”;二是主客体颠倒。

如:她对于孩子很严厉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这种不文明行为,对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2)关于对于“关于”引进涉及的事物,表关涉、关联,表示某种范围;“对于”指出对象,指明确定的对象。

如:关于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公室直接联系。

对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关于”组成的介词词组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词组做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

如“关于美学,我所知有限。

对于美学,我很感兴趣。

我对于美学很感兴趣。

(3)何况况且能用“况且”的地方就能用“何况”。

“何况”有两种用法:一是表一浅一深两事物相互对比、映衬,用浅的烘托深的。

二是先举一层理由,然后进一步再举一层理由,说话人认为后一层理由更充分,更重要。

“况且”只有“何况”的第二种用法。

如: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何况这么条小船。

你帮他找一下吧,这种材料很少,况且(或何况)他又是个新手。

(4)再又“再“表示未实现的同一动作、行为的重复或继续(有的是将要发生的,有的是假想的),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或行为只能用“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