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教学的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帮助和保护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迅速掌握动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运动外伤的积极措施。
新大纲中列有技巧、单杠、双杠和支挣跳跃等内容,目前许多中小学的班型大、人数多、基础差、器材少,加强帮助和保护尤为重要。
一、帮助和保护的概念与方法保护和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比一,能力的不同,保护和帮助就更为重要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护和帮助不但可以预防意外的发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信心,从而能更好,更快的掌握动作。
体操的教学具有惊险性、独特性,对于学生的感官有刺激作用,也能激起学生的练习欲望,对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但体操教学要求在不同器械、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不同空间中完成复杂的动作。
因此,学生在练习中就容易出现摔下、跌倒、脱手等伤害事故。
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发生危险时,给以保护与帮助,使学生摆脱危险的困境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但可以避免学生受伤,对其他练习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一种安慰,可以去掉学生练习中的心理恐惧感,增强自信心,以尽快的完成动作。
创伤学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了大量的运动为伤事例后得出出的结论是:体操教学和训练中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帮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合理的用力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较快较好的完成动作。
保护是在动作进行中由于用力不当而引起的破坏平衡、脱手或失去控制时,去维护安全的措施。
帮助又可分为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凡是直接给予帮助,如用托、提、推、拉、扶、压等都属直接帮助。
如低单杠教材中的单(双)脚蹬地翻上成支撑,帮助的方法应该是站在杠的前侧面,一手托臀一手托肩,托臀是让学生体会身体重心要靠近器械轴,推肩是体会翻上的时间。
然后一手扶上臀、一手在杠后托住小腿,使之迅速建立正确的支撑概念。
运用语言提示、各种信号和标志物,帮助体会肌肉用力的方向、时间和幅度等是间接帮助。
在教学中常用抬头、挺、推、转、下等,在教山羊分腿腾越时,为了克服推手迟的缺点,当完成蛙跳后两手刚刚获得支捧.教师喊“推”,帮助体会推手的时间和速度。
在教双杠前滚翻成分腿骑坐时,当前滚至臀部移过垂直部位时,教师用击掌的信号,让学生体会两手换握的时间。
使用标志物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时判断方向或增大幅度等。
如技巧练习中的前滚翻后,双手触及前面的球,分腿腾越后挺身看高挂的小红旗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保护也有不同的方法。
一般保护是学生在练习中不给任何外力,主要是为了增强信心,培养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有时在完成下法后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轻稳的落地。
在业余训练中学习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如单杠大回环可用镯式保护带,学大回环接后空翻下时可用滑车,以免发生意外。
为了方便保护有时还可用高位保护。
自我保护是一种最积极的安全措施,当由于转体过大、角度不够或被迫跌落时,随机应便,用改变动作性质和改变身体姿势,采取屈臂、团身、转体自然跳下和停住不做等进行自我保护。
如分腿腾越由于用力过猛,落地后上体前扑,可顺势接团身前滚翻。
双杠肩倒立重心前倒而失去控制时,可立即低头屈体团身,前滚翻成挂臂撑。
二、帮助和保护的运用帮助和保护虽然在含义上有所不同,但二者是密切联系的。
帮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可靠的保护;保护能克服恐惧的自卫心理状态,也含有帮助的因素。
学习任何动作,由不会到熟练掌握,都有一定的规律。
动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由于保护和帮助的作用和目的不同,所以,在运用帮助和保护时,应根据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初学阶段侧重于帮助,改进提高时帮助和保护几乎占同等重要地位,到了较熟悉阶段,保护是主要的。
在保护和帮助的运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动作和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灵活运用。
例:跳马项目具有两个腾空飞越特点,为了帮助改进第一腾空技术,保护者站在助跳板一侧,帮助摆腿或托腹部以提高重心。
为了帮助改进第二腾空的技术,可站在跳马前帮助顶肩和推手,而在练习者落地时,则一般站在落地点侧方,防止前扑和后倒。
在这一点上,其它项目下法的保护也基本相似。
只有在做分腿腾越与分腿跳下动作时,保护者要站在落地点的前面,两脚前后开立,避免影响动作的完成和被踢伤。
有的学生练习动作时,离开教师便不能完成,只要教师站在一旁,便能较轻松地完成,这是由于过多的帮助和保护造成了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很不利的。
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也就是初学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性过度扩散,动作显得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出现多余和错误动作,甚至伴有恐惧害怕心理。
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与简炼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取得感性的认识。
然后,在学生练习时,主要采用直接帮助的方法,即采用托、送、挡、搓、拨、扶、推、拉、提、按等手法,来逐步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改进不合理的动作技术,并利用信号、标志物、器械帮助学生体会动作,树立学好动作的坚定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这个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
上一阶段表现出来的紧张、不协调,动作技术不合理等现象己逐步消失,动作变得比较准确,能轻松顺利地完成成套技术动作;但还不够熟练和巩固。
因此,这一阶段应继续强化动作的正确技术,进一步消除多余动作。
主要采用保护与帮助交替使用的方法,既需利用直接帮助、间接帮助,也需利用器械保护和教会学生进行自我保护;从而达到改进技术和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
3、巩固与运用自如的阶段。
这个阶段由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形成了动力定型。
动作表现轻松自如,准确熟练,己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所以,这一阶段应从利用器械保护,自我保护逐渐过渡到完全脱保,独立完成动作,完善动作技术。
下面试举例说明这三个阶段的各不相同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例:鱼跃前滚翻,初学阶段易犯没有向上跃,两手没有前撑,造成没有腾空过程,或者不敢做屈臂低头的动作。
这是由于学生对鱼跃前滚翻的概念不清,存在害怕心理造成的。
因此,在此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示范下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主要采用直接帮助的方法对学生加以保护和帮助,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
方法是:帮助者单膝跪在练习者的侧前面,一手托其肩,二手托其腿顺势前送,帮助其完成动作。
进入第二阶段,学生经过练习,己能顺利完成鱼跃前滚翻的动作。
但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高度、远度和身体的伸展度都不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加设障碍物的方法,即让练习者跃过一定的高度和远度的标志物,来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进入第三阶段学生完成鱼跃前滚翻的能力已经很高了,达到了运用自如、完全自动化的程度。
因此,这个阶段就可以让学生完全独立完成动作,并加大难度,精益求精,令动作更加优美三、对教师在帮助和保护中的基本要求为了合理有效地进行帮助和保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熟悉动作技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技术分析,明确完成正确动作的技术要求,抓住重点,才能确定帮助和保护的站位、上手时间与助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因为不必要的帮助和保护或由于帮助不当,有时会引起不良作用。
如单接膝摆动上,由于教师对技术规格要求不明确,因而站位不妥,帮助用力也不当,站在杠前单手下压摆动腿,有的因用力过猛造成杠后脱手,有的外力帮助至杠轴的垂直面为止,学生只得屈臂拉上。
而有的教师在教斜向助跑的直角腾越时,站在近端外侧,一手握上臂,另手托背腰部,帮助学生体会上体后倒,两手在背后换撑的时间,收效明显。
2.根据学生特点,区别对待,灵活运用。
教师要对男生女生、身体素质、技术基础、意志品质、精神状态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往往女生的帮助因素大,男生的保护因素大。
3.要教会互相帮助和保护的方法:尤其是锻炼小组长,这样不但在教师辅导其他组时也能按要求进行练习,同时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教育学生在练习中要树立信心,勇敢果断、沉着机智。
要加强组织纪律,防止情绪涣散。
这些都是完成动作杜绝事故的基本要求。
5.要提出练习中自我保护的方法:虽然在教学中不是经常采用,但在特殊情况下,却能起到很好的安全保护作用。
6.站位要合理。
保护者所站的位置,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与具体动作的结构来确定。
一般站在既便于帮助又有利于保护的地方,并且不妨碍练习者做动作。
如,山羊分腿腾越,保护者的站位就选择在练习者落地的一侧,当练习者落地时,一手扶腹,一手扶背。
一般采用的姿势应两脚开立,两膝微屈,这样既能用力,又便于移动,有利于应付突发事件。
7.部位要准确,要想用较小的助力取得较好的效果,部位必须准确。
因为部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助力作用的发挥,只要部位准确,有时用力很小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反之,就算助力很大也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8.时机要恰当,保护与帮助技巧的关键在于掌握好运用的时机,只要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地进行保护与帮助,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过早或过晚采用都会影响练习者动作的完成,而且可能造成伤害事故。
9.助力要合适。
助力的大小,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
一般初学阶段助力要大些,随着动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助力应逐渐减少,直至最后不加力,让学生完全独立完成动作。
10.方向要正确。
体操的动作都有它的方向性的,因此,在保护与帮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方向,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掌据正确的动作技术,从而影响动作的质量。
保护和帮助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
因此,在运用保护与帮助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实施,不可单一进行,否则,不能达到保护与帮助还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事故。
在任何情况都要注重进行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