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GT-2标段龙华路车站(远程监控)监理实施细则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GT-2标段项目监理部2010年7月5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GT-2标段龙华路车站(远程监控)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人:审核人: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GT-2标段项目监理部2010年07月05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实施范围四、远程监控的目标五、组织网络体系和工作职责5.1远程监控组织网络体系5.2工作流程5.3各方职责六、远程监控实施方案6.1本工程的风险评估6.2风险控制组织管理措施6.3风险控制技术措施6.4远程监控监理措施6.5风险上报七、审查及落实监测方案八、软件、硬件设备要求及运行维护九、管理制度一、工程概况轨道交通11号线龙华站位于龙华路以东、龙华港以西、后马路以南地块内。
车站总净长151.2m,端头井净宽24.8m、标准段净宽20.6-21.6m.车站周边西侧为龙华塔及龙华路、东侧为龙华港,其中龙华塔距基坑70m,龙华港距基坑4m,龙华塔为一级保护建筑;基坑周围管线众多。
车站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围护结构并且在6轴设置一道封堵墙,明挖顺筑法局部逆筑法施工。
基坑等级车站主体为一级其余为二级级。
端头井处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5.285-24.985m,采用1200mm厚地下墙(水下C30,P8),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一道钢筋砼支撑+2道Φ609钢支撑+1道板支撑+1道Φ609钢管支撑+1道板支撑+2道Φ609钢管支撑;车站标准段深度约23.435m,采用1000mm厚地下墙(水下C30,P8),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一道钢筋砼支撑+3-4道Ф609钢管支撑+1道板支撑+2道Φ609钢管支撑;附属结构(包括出入口及风井)基坑埋深约为9.395-18.36m,除西南风井及出入口围护体系为地墙外其余为Φ850灌注桩+旋喷桩止水帷幕。
基坑地下墙围护设置情况汇总表方式,加固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qu28≥1.2MPa。
车站主体内部结构为框架、墙板受力体系:底板厚1300mm;顶板厚800㎜;下一层板厚400mm;下二层板厚500m;坑底设置Ф850抗拔桩,桩长约45m。
二.编制依据2.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2 《上海市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8-2000)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规范》(GB12897—2007)2.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6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2.7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2.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009年9月1日实施)2.9《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T08-236-2006,J10819-20062.10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相关设计图纸;三、实施范围为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结合现场的周边环境情况及设计单位提出的监测技术要求,本工程施工监测主要设置如下内容:3.1墙体沉降;3.2墙顶位移;3.3支撑轴力;3.4坑外地下水位;3.5周边地表沉降;3.6周边地下管线沉降;3.7周边建筑物沉降;3.8坑底回弹四、远程监控的目标工程目标: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服务目标:确保系统及时和正常运作,及时维护。
系统目标:及时安装、开通视频和数据系统,为管理层提供数据分析,为决策层提供技术支持。
五、组织网络体系和工作职责5.1远程监控组织网络体系5.2工作流程5.3.1施工承包商职责●开工后,让委托的监测单位进驻现场。
按照远程监控系统要求配置好硬件设施,申请好INTERNET网,并负责项目现场办公区内局域网的搭建和正常运行;●积极配合分中心委托的专业单位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安装、调试与维护工作;落实远程监控负责人(包括监测分包单位远程监控的负责人),编制监测方案、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并上报远程监控管理分中心审批;●按照远程监控系统要求,以电子文档形式输入并上传与本工程相关的信息,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和应急处理方案等;●在工程土建期间,每天17.00点以前上传当天的监测数据,并做到两个确保: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确保当天监测数据当天上传。
在特殊情况下,按照业主及相关要求增加监测次数,并保证数据在每次测量后2小时内上传;●及时分析监测单位所提供的监测数据。
若发现问题,务必按照要求填写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异常情况处理单,并报送远程监控管理分中心,并通告现场业主和监理单位。
同时,组织和协调各分包单位采取一定工程措施进行保护;●在接到异常情况处理单回复后,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经理在现场遵从现场业主和总监指令调动各分包单位协调执行。
5.3.2监理单位职责●督促施工单位和监测专业分包单位完成各自职责,尤其是督促施工单位按照业主提出的时间节点要求申请好INTERNET网并且搭建与运行项目现场办公区内局域网。
在项目现场的远程监控系统过程中对项目公司质安部和现场业主负责;●按照远程监控系统要求配置好硬件设施,积极配合分中心委托的专业单位安装围护人员进驻现场安装、调试与围护工作。
在远程监控系统运行中心出现不正常情况,请及时向分中心委托的专业单位安装围护人员报告;●在向设计单位获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及时输入和上传有关设计图纸和时间变更等资料;●在工程土建期间,跟踪记录每天的施工情况,并按照远程监控系统的要求上传土方开挖与围护等工况信息;●以电子文档形式及时上传工程会议纪要和工程指令单(包括:监理备忘录、监理通知、监理整改单、监理停工令等);●每月20日之前把质量月报和安全监理月报输入远程监控系统;●监理单位每天及时分析监控数据。
若发现问题,务必按照要求填写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异常情况处理单,并报送远程监控管理分中心,向现场业主、施工单位通报情况;●在接到异常情况处理单回复后,总监必须在现场协助现场业主开展工作。
5.3.3设计单位职责●及时提供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的电子文件;●及时分析监测上传的资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出处理意见。
5.3.4现场业主职责●牵头组建项目现场的远程监控管理执行小组,落实管理体系;●根据远程监控管理分中心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结合现场风险特点组织施工单位编制上交远程监控实施细则,组织审批,并落实审批意见;●配合项目公司质安部,督促现场各单位做好其职责工作;●确保远程监理视频服务器放在自己的办公室,并确保24小时不断电正常运行。
如有系统运行问题请及时通知分中心委托的专业单位安装维护组;●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若发现监控数据不正常,请填写上海轨道11号线异常情况处理单,并报送远程监控管理分中心,督促现场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及时采取有效的临时措施进行处理。
在接到异常情况处理单后及时组织项目现场各单位协调操办;●会同有关专家、质安部、工程部、远程监控管理执行小组对疑难数据进行分析和调研,研究并督促制订相应措施,排除基坑工程重大隐患;●工程险情发生后,按紧急信息报送要求及时通报有关单位和部门,并要求远程监控管理执行小组成员必须在现场待命。
六.远程监控实施方案6.1本工程的风险评估(1)督促施工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风险管理活动小组,将风险责任通过人员分工、部门职责及合同、责任书的形式分配到部门个人和分包单位,提高全员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在工程中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及早发现风险,及早做出反应。
(3) 通过方案比选,对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各项措施的机会成本,进行系统地分析;(4)及早采取预定的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量,以减少项目的损失。
(5)在风险状态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正常实施,保证施工次序,及时修改方案、调整计划,以恢复正常的施工状态,减少损失。
(6)在阶段性计划调整过程中,加强对近期风险的预测,并纳入近期计划中,同时要考虑到计划调整和修改会带来新的问题和风险。
(7)通过专业化分包规避施工中的风险,而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8)参加工程保险,将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
6.3风险控制技术措施从表中可以看出,岩土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事故防范措施及计划、工程管理人员和一般技工能力、工程质量、工程施工方案、周边环境等给施工带来的风险对施工影响较大,风险性较强,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1) 加强自然灾害的预防,根据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在施工中进行考虑,对经常性发生的灾害,要采取安全保证措施,对于发生频率极小的灾害,要注意收集各项预报信息,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对于岩土及水文地质状况,在施工前予以核实,施工组织中要采取可靠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并制定各种应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①软土地层:根据软土地层软塑状、低强度、高灵敏度、高压缩性软粘性土,在临空面形成的条件下易产生较大变形的特点,要求设计单位根据周边建筑物的状况,对建筑物及管线的允许变形值进行调查,从围护结构的设计值进行控制,保证施工安全。
②微承压水和承压水:降低下部微承压水和承压水层水头高度,防止底板的管涌现象的发生。
③潜水: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固结土体,提高土体的水平抗力,有利于围护结构的稳定并减少变形。
所以应从施工工序上考虑尽早开始降水,保证地下水位达到设计要求。
(3)收集气象信息,制定针对性措施,防止在多雨季节发生的纵坡滑坍现象。
(4)调查管线的材质、管径、埋深、接头形式、允许变形、报警值等,施工中加强观测,制定应急措施,采取设计与施工等多种措施保护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尤其对龙华塔及龙华港的监控,一定按相关规定进行,并且提前和相关单位沟通。
(5)事故的防范措施包括安全事故及质量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规程,加强岗位责任制,通过检查、监督和改进,防止和杜绝安全和质量事故的发生。
(6)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① 施工方案要慎之又慎,充分考虑基坑方案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基坑施工采用的技术、工艺、方法和机械、设备等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工艺顺序和施工流向,合理安排人员、设备、机械,加强质量管理,使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同时制定各种应急预案,防范风险的发生。
②发挥科技攻关优势,增加技术积累,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降低施工中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6.4远程监控监理措施(1)监理作为远程监控的第一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协助建设单位负责组建现场远程监控管理体系,并组织有关单位编制现场远程监控方案;开工前,对远程监控系统(数据和视频)的安装进行检查,作为开工的必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