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轮摩托车 后桥

三轮摩托车 后桥

三轮摩托车后桥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轮摩托车后桥的术语和定义、型式、规格、安装连接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宗申三轮摩托车用的板轮间距为750~1320的悬浮式、半浮式、桥壳式、加力型(二级减速)后桥、后置倒档式后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3077-1999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5382.1-199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制动距离GB 5763-1998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GB/T 9439-1988 灰铸铁件GB/T 1348-1988 球墨铸铁件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1365-1989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GB 16897-1997 制动软管GB 17355-199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指标限值QC/T 226-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蹄总成技术条件QC/T 228.1-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技术条件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QZSSJ 0227-2008 正三轮摩托车图样零部件名称及编号规则QZSSJ 0502-2007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Q/ZSJ02.26 -2007 三轮摩托车紧固件扭矩值3 术语和定义3.1后桥位于三轮摩托车传动系统末端,车体后部与车轮相连,其基本功用是增大由传动轴或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并将动力合理的分配给左、右驱动轮(输入的动力经减速后传递给左、右车轮),同时具有差速、制动的作用,且支承三轮摩托车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的驱动装置总成。

一般由差减速器总成、半轴、制动装置、桥壳总成或左右套管组件组成。

有的还带倒档或二级减速装置。

根据输入动力机构的形式可分为轴传动后桥和链传动后桥。

3.2差减速器总成差减速器总成系后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后桥中部,由差速器和减速器两个功能部件组成。

差速器能使同一后桥左、右半轴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并传递扭矩的机构;减速器将输入动力经减速后传递给半轴的机构。

3.3左右套管组件组装在减速器总成两端(左或右),通过制动装置与车轮相连承受三轮摩托车大部分重力和制动反作用力等的管形焊接构件。

3.4桥壳桥壳起着支承车辆荷重的作用,并将载荷传给车轮。

作用在驱动车轮上的牵引力,制动力、侧向力和垂向力也是经过桥壳传到悬挂及车架或车厢上。

因此桥壳既是承载件又是传力件,同时它又是差减速器及驱动车轮传动装置(如半轴)的外壳。

3.5左、右半轴差减速器与左、右车轮之间传递扭矩的实心轴。

根据其外端的支承型式或受力状况的不同而分为半浮式、3/4浮式和全浮式三种。

3.6钢板冲压焊接整体式桥壳是由钢板冲压件焊成的桥壳主体、两端再焊上带凸缘的半轴套管及钢板弹簧座等附件组成的构件。

3.7悬浮式后桥半轴制动装置与左、右套管联接处采用了卸荷结构,使套管承受重力,半轴只传递扭矩(承受极少部分弯矩)的后桥,相当于汽车四分之三全浮式后桥。

3.8半浮式后桥半轴既传递扭矩又承受全部反力和弯矩。

3.9桥壳式后桥采用整体桥壳的后桥,按半轴总成结构,又分为半浮式桥壳式后桥、悬浮式桥壳式后桥。

3.10加力后桥差减速器具有二级减速功能,有较好爬坡能力的后桥。

按按半轴总成结构,同样可分为悬浮式加力后桥和半浮式加力后桥。

3.11后置倒档式后桥差减速器同时具有倒档功能,且采用整体桥壳的后桥。

按发动机的布局,又可分为用于后置发动机的后置倒档式后桥和用于前置发动机的后置倒档式后桥。

按半轴总成的结构又可分为半浮式后置倒档后桥、悬浮式后置倒档后桥。

3.12板轮间距后桥左、右制动鼓端面安装板轮间的距离。

3.13 盘间距后桥左右制动盘(刹车盘)间的距离。

3.14偏置距后桥差减速器总成主动弧齿锥齿轮的轴心线与盘间距中心平面的距离。

4 型式、规格4.1 型式三轮摩托车后桥的型式按半轴和桥壳的结构形式、差减速器的功能和制动方式分为:a)悬浮式后桥,见图1;b)半浮式后桥,见图1;c)桥壳式后桥,见图2;d)油刹悬浮式后桥,见图3;e)油刹桥壳式后桥,见图3;f)悬浮式桥壳式后桥,见图3;g)加力型(二级减速)后桥,见图4;h)后置倒档式后桥,见图5;4.2 规格三轮摩托车后桥的规格以其板轮间距离L来表示,以mm为单位。

一般按750、810、850、870、(920)、930、990、1000、1084、1124、1144、1214、1254、1320mm确定,括号内数值尽可能不采用。

4.3 型号三轮摩托车后桥的产品型号编制应符合QZSSJ 0227-2008 正三轮摩托车图样零部件名称及编号规则的规定。

5 安装连接尺寸后桥的安装连接尺寸见图1~图5所示,应符合表1的规定。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开发的技术协议的规定执行。

表16 技术要求6.1 三轮摩托车的零部件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6.2 主、从动弧齿锥齿轮、行星齿轮、半轴齿轮、传动用圆柱齿轮、左右半轴、行星轴、差速壳体、减速箱体、制动鼓、轴承座、刹车轴等主要零件的材质和热处理要求应符合图样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6.3 主、从动弧齿锥齿轮的制造精度应不低于GB/T 11365-1989的9级,齿侧间隙0.1~0.3mm。

材料采用20CrMnTi制造,应符合GB/T 3077-1999的规定。

经渗碳、淬火、回火后,轮齿表面硬度应达到58~64HRC。

6.4 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的制造精度应不低于GB/T 11365-1989的10级,齿侧间隙0.2~0.4mm。

材料采用20Cr制造,应符合GB/T 3077-1999的规定。

热处理:渗碳深0.9~1.3mm,齿面硬度56~62HRC。

6.5 左、右半轴材料采用40Cr,应符合GB/T 3077-1999的要求。

需进行整体调质处理,硬度225~255HB。

花键处需进行高频淬火,硬度45~50HRC。

花键应用综合量规检验或进行单项检验,花键齿的周节累积公差、齿形公差和齿向公差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半轴表面不应有拆叠、凹陷、黑皮、砸痕、裂纹等缺陷。

杆部表面允许有磨去裂纹的痕迹。

磨削后存在的磨痕深度不大于0.5mm,同一横断面不允许超过两处。

6.6 制动鼓、减速箱体、差速壳体、轴承座等铸铁件应分别符合GB/T 9439-1988灰铸铁件、GB/T 1348-1988球墨铸铁件中相应材质的机械性能要求。

铸件需进行人工时效处理,消除内应力。

6.7 制动蹄片的摩擦衬片,摩擦系数磨损率应符合GB/T 5763-1998的2类产品的要求,整体性能、剪切强度符合QC/T 226-1997的规定。

在交货时,必须提供整体性能、剪切强度的检测报告和合格证。

6.8 换档及制动使用的操纵拉索应符合QC/T 228.1-1997的规定。

6.9 液压制动用橡胶软管应符合GB16897-1997的规定,并通过“3C”认证。

6.10 焊接构件的结合处应牢固可靠,焊缝均匀、平整,不得有虚焊、假焊、夹渣、裂纹等缺陷。

焊接套管的焊缝不得有间断。

6.11 后桥各部件总成的装配应无错装、漏装现象。

零件清洁,位置正确。

轴承、密封环处应涂抹润滑脂(油),不得装反、装错,符合图样规定。

差减速器的内腔应干净、清洁,不得有渣滓、铁屑等其它异物。

6.12 各部件的外露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尖角、锐边、碰伤、锈蚀。

涂漆、电镀表面应光洁美观,不得有划伤、起泡、流挂、剥落、锈蚀等现象。

6.13 差减速器总成装配好后,齿轮转动灵活、轻便,无卡滞现象。

带后置倒档和二级减速装置的换档应灵活可靠,无脱档现象。

差减速器总成采用浸水法进行密封性试验,无漏气现象。

6.14 后桥总成装配好后,刹车蹄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保证0.2~0.5mm,刹车轴转位灵活,制动可靠,无卡滞。

制动鼓端面跳动不大于0.3mm。

6.15 螺栓连接应可靠,必要时采取防松措施,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Q/ZSJ02.26 -2007的规定。

6.16 后桥在专用试车台上进行运转试验。

运转过程中工作正常,无异响、啸叫和漏油现象。

制动操纵灵活可靠。

轴承温度不超过70℃。

噪声在1m距离不超过85dB(A)。

6.17 后桥桥壳进行垂直弯曲静强度试验,应满足下式要求:Kn= Pnmg≥6式中:Kn—桥壳垂直弯曲失效(断裂或严重塑性变形)安全系数;Pn—桥壳垂直弯曲失效载荷,N ;m—设计定最大总质量(Kg),(见设计计算说明书);g—重力加速度。

6.18 半轴进行静扭转强度试验,应满足下式要求:Ks=MsMfmax×ni≥1.8式中:Ks—半轴静扭转强度安全系数;Ms—半轴静扭转屈服力矩,N.m ;Mfmax—发动机输出的最大扭矩,N.m;ni—各级传动比的乘积= N2N1×N4N3×……。

6.19 后桥的制动性能在装车后进行试验,满足整车制动性能要求。

制动距离应符合GB17355-199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指标限值的要求。

6.20 后桥的可靠性应保证三轮摩托车行使里程不少于6000Km。

在规定的里程范围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实行“三包”。

7 试验方法7.1 零件的几何尺寸、材质及热处理按采取随机抽样,依照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7.2 后桥的清洁和外观质量、焊接质量、装配正确性、齿轮转动灵活性逐台用目测和手动试验进行检查。

7.3 齿侧间隙、制动蹄片非工作时间隙、制动鼓端面跳动以及安装连接尺寸、螺栓扭紧力矩等逐台用指示器手动进行检测。

7.4 运转试验7.4.1已成批生产的后桥逐台进行运转试验,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响和啸叫及漏油现象,制动是否灵活、可靠。

试验步骤和条件如下:a)装配好后桥,清除干净后,安装在专用试车台上,按规定加足润滑油;b)按接近后桥输入额定最高转速的四分之三(3/4)调整好运转速度;c)连续运转3min,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d)运转过程中发生异响或故障,查明原因调整或返工后重新进行运转试验。

7.4.2作型式试验的后桥作低、中、高转速运转试验,样件不少于3台,除检查7.4.1条内容外,还应检查其轴承的温度和运转噪声。

试验步骤和条件如下:a)装配好的后桥安装在专用试车台上,按规定加足润滑油;b)后桥在低速下运转3min后,按额定最高转速的3/4作中速连续运转试验,时间不少于2h;c)在作中速运转时,半轴按额定负荷扭矩的1/2加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