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 上一次布置的精读梁启超《李鸿章传》 第一章绪论部分,因时间关系,课上 不再讨论。 • 请同学们课后,结合清代文史大家章 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史德》,阅 读领会。 • 章学诚《文史通义》,大学城图书馆 历史馆有藏。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
绪 论
•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 “文”本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本义 为改易、生成、造化。“文”、“化”连 用,始见于《易· 贲(bì )卦· 彖传(tuàn chuán )》。西汉以后,“文”与“化”方 合为一词,常作文治教化之义。 • 大多当代学者认为,文化是自然的人化, 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 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 观念的过程。
• 一、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 济的主体
•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的南移
• 中国大陆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自古 至今的农耕经济。
•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 融合
• 农耕的特点是安居重土,游牧的特点是流动快 捷。农耕适宜安居乐业,游牧适宜迁徙,农耕 较之游牧,更适于生存。
•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 中国地理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不同的地 理环境,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 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 方式与思想观念,也 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 要辩证地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 影响,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 但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 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 三、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与方法 • 意义:
• 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及 当前国情,有助于以理性态度继承传统、 开创未来。
• 方法:
• 1、历史梳理和逻辑分析相结合; • 2、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 • 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 本章思考题:
• 1、为什么说文化是“自然的人化”?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疆域:如果将私有制产生、国家建立作为文
明的标志,那么我们民族的文明史应从夏朝开 始。而清王朝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 • 政区: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 地方。 • 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统一中国后推行 郡县二级政区制,直至唐代前期。 • 唐代安史之乱后至明清时期,基本上实行道 (路、省)州县三级政区制。
• 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意见并不一致。 教材主张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 1、意识形态,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 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 准、认识能力等。 • 2、生活方式,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家 庭生活、社会交往等形式。 • 3、精神的物化产品。 • 三者之间,不是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有 机的整体。
• 民族和人口: •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 的历史由各民族共同缔造。 • 数千年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保持 在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右,是人口数量 最多的国家。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频繁, 人口分布呈东南稠密、西北稀疏的格局。 • 气候:中国气候有三大特点: • 1、季风气候明显; • 2、大陆性气候强; • 3、气候类型多样。
• 地形地貌:
•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形成 三级台阶。 • 青藏高原是最高的第三级,青藏高原以东、 以北至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为第二 级, 再往东是最低的第一级。 • 历史上,地形地貌“沧海桑田”的变化, 主要发生在第一、第二级阶梯内。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 中国历史上,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 业文明基础上的文化,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 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物质保证。
• “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 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 体的自然属性。 •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自然 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 价值或观念,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 文化是人类完善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人类 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 和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这个意 义上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的联系和区别?
•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狭义 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 • 但是,二者又有密切联系: • 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 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二 者不应割裂开来。
•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 成分
• 本章思考问题: • 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 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 (1)易于耕种及居住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成为 中国上古文化的中心,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 的基础。 • (2)自然条件的稳定性,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 了物质保证。 • (3)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 性,在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同时, 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 • (4)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 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 延续性,但同时,也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
•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起到不同的作用?
•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不 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 的利用程度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利用的 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同样的地理因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 关于文化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 • A 物质文化层; • B 制度文化层; • C 行为文化层; • D 心态文化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