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内涵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有着无穷的力量。

中国字,形象、声音、辞意,三者一体,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

漂亮的中国字一字一音,有四声,平上去入,抑扬顿挫。

杜甫有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仗严谨,平仄悦耳。

黄绿白蓝,四种颜色,一副画面。

上句满足听觉,下句强调视觉,描绘内容如此丰富,调动感官如此愉悦,只需十四个汉字。

自甲骨文起,金文、大篆、小篆、汉隶、魏碑、唐楷,汉字随时代无论如何演变,在国人眼中,日还是日,月还是月,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这些简单汉字稍加训练,任何人都可以看懂
不变的真理,让我不禁想到“传统文化”这四个字所蕴含的力量,“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能散发出不可阻挡的“诱人魅力”,任何一名中国人从骨子里都无法抗拒它的号召力。

看了央视节前播出的《十万摩托车返乡大军回家过年》新闻,你就能体会得出这种号召力有多么强大,它已牢牢印刻在每名回家过年炎黄子孙的脸上,它已深深浸透到每名华夏儿女的心中。

我们的文化给我们曾经带来过什么呢?自汉代起,唐、宋、元、明、清,我们的祖国曾数次成为世界最强国,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
巨大贡献。

凡是那时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惊叹中国的文明程度,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盛赞那时的中国繁盛昌明,工商业发达、城市繁华热闹,马可波罗写下的游记,使每一个西方人都对中国无限神往。

新中国十年大庆的时候,北京为此建成了十大建筑,这十大建筑中,有五座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这些博物馆反映了新中国人民对文化与历史的需求。

我们的文化基因构成了我们文化的绚烂。

我们的基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汉字。

当我们的先人在龟甲上刻上第一个字时,没想到它能够跨越数千年,将信息传达至今日。

我们幸福啊!能与祖先沟通。

一个美国汉学家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太幸运了,能看懂几千年前的文章,而英文却不能。

”原因是:我们的汉字是表意的,英文是表音的。

人类的声音一直在改变,人类的情绪一直在延续。

比如我们常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出自《汉书》。

至于出自《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今天读来依旧亲切。

古人的智慧,通过文字的积累,铸成丰碑。

可是,19世纪以来,仅百年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开始衰落,积贫积弱,一败再败;1840年的鸦片战争,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圆,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入侵,都将西方觊觎了许久的东方神秘大门打开,大肆掠夺。

今天世界各国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的流失。

这长达一百五十年的痛楚,中国人不堪回首啊!我们曾错误地将挨打的局面归咎于文化的厚重,似乎中国人已背负不起。

错误地将自己的文化视为落后,使中国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一百多年过去了,蓦然回首,发现出路仍是我们的文化。

1995年10月,新疆尼雅出土了一件重要的文物,一块织锦的护膊,上面织有八个大字,隶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那可是汉朝啊!五星红旗的概念,新中国的概念,都还没有呢。

可上天仿佛发出了一个预言,一个天意。

查《汉书》有载:“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那么,五星红旗和新中国就不是偶然了。

今天,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年,六十年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是中国人传统的纪年方式,一个甲子,一个轮回。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万物都在同时成长,我看着你们轮回。

新中国的成就,有目共睹。

我们不能设想,1999年就有今天的成就;也不能设想,1989年,是今天这个样子;更不能设想,1949年,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咣当一下子,中国人的生活就和今天一样富足。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全体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们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灿烂文化,浩瀚无际,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今天的中国人,重新接受并享受这迟来的愉悦,重新把自己的文化置放在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熟的体现。

我们今天已清晰地看到,文化的创造力,文化的软实力。

汉字的基因构成了我们灿烂的文化,灿烂的文化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

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民创造财富的同时,教育了国人怎样去尊重文化,善待文化。

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尊严。

传统文化正以其博大精深赢得了人们对其在现代社会中重新认识和发扬,以示人们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做学问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学中有问,问中求学,以致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