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发言稿【篇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演讲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开拓进取,再铸辉煌”。
如果说发展是一种挑战,那么它需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如果说发展是一种进取,那么它需要我们努力的开拓;如果说发展是一种硬道理,那么它需要我们毕生的拼搏!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也是实现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大有作为的五年,我们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有的人‘勤’字当头,唱一首《爱拼才会赢》;有的人‘奉献’开路,谱一曲《生命在于奉献》;有的人选择了潜心学习,加班加点,也有的人文武并举,张驰有道!古人说:“人无进取,不可立于世”,我们必须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宏扬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的精神,才能开拓出崭新的工作局面。
现在,全市上下正在开展以“又好又快发展”重要思想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具体到我们单位,就是要通过这次大讨论活动,切实解决制约影响机关后勤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问题,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实现机关后勤工作的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我们工程处担负着市委市政府办公区和生活区百余座楼房的基建维修和水电暖正常运行的工作,点多面广,牵扯的问题既繁索又具体,这就需要有一支强大的、特别有战斗力的队伍,特殊的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又给工程处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我们不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一套过硬的技术本领,具备综合的业务素质,为此,我们不仅制定了24小时服务承诺制度,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地要求自已,对技术精益求精,以优秀劳模我们敬爱的齐处长为榜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斗在服务一线上!记得在xx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值班人员立刻拿起话筒,“喂?是工程处吗?你们快到中区8号楼西面看一下,这里的自来水管道跑水啦!”接到电话后,值班人员迅速将情况汇报给领导,我们的处长马上组织抢修人员冒着严寒赶到了现场,她发着高烧带领大家砸路面、排积水、找漏洞,冰冷的水打湿了大家的衣服,衣服上有的地方已经结了冰,可是大家浑然不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奋战,等自来水管道恢复正常的时候,同志们的手都冻僵了,可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等天渐渐亮起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敬爱的处长居然为了节约一点时间连外套都没来得及穿!同志们!难道这不是一种无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吗?难道这不是一种拼搏的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而又渺小,但它是我们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来说,又好又快发展其实意味着我们要结合实际,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提高服务效益。
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远学全国劳模徐虎,近学全省劳模我们的齐处长,在后勤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已的聪明才干,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描绘临沂大而新,富而美的宏伟蓝图,为建设我们的大临沂、新临沂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篇二:经济发展演讲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牧区发展与稳定的基石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牧区发展与稳定的基石》农村、牧区在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旗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旗,农村牧区人口比例高,二、三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农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全旗的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三农、三牧”问题始终是事关全旗发展大局的根本性问题。
近年来,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收入为核心,以提高效益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攻坚克难,凝心聚力,走上了总量逐年做大、效益逐步提高、收入持续增加的发展路子。
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农村、牧区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欠发达地区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这既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红山子乡始终以“党建强基、生态固本、牧业增效、旅游富民”为举措,以产业调整为主线,以富民增收为落脚点,立足本乡实际,创新活动方式,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第一要素。
因此,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红山子乡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线,进一步加强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制定并执行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议事决策等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规范了村级党组织议事程序,完成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扎实推进相对后进村转化整顿工作,“两委”班子建设有明显改观。
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农村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组织形式,是农村的政治核心,必须搞好党支部建设,使其成为结构合理、团结一心、配合默契的领导班子,成为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党员队伍建设上,红山子乡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加大了发展党员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党员受教育渠道进一步拓宽;优化党员管理,流动党员信息平台效能发挥显著,流动党员正常党内生活得以实现;建立了党员的管理与活动相结合的新机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切实关心帮助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党员。
增强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
全党是一个有机整体,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细胞。
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我们党最基本的组织纪律。
农村党支部必须增强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全党这个有机体之中。
抓阵地建设,促党建基础创新。
今年,红山子乡自筹20万元,美化绿化政府所在地镇区6500平方米,加强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
投资60万元双合旺村规范化阵地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十月份投入使用。
改进了“一套办法、二制考核、三务公开、四会议事、五步监督”的工作方法,健全完善了各种村务制度。
听取了各村各单位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存在问题及整改方向。
依据全乡流动党员居住分散、组成复杂、流动性大等特点,乡党委还出台了“三包二联一卡”管理模式,构建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章有可循的管理体系。
“三包”即“先包、定包、联包”,使党员联系制度得到建立健全,确保联系沟通不断“线”。
“二联”即短信平台联系和电话联系,从而形成红山子乡完善的流动党员联系“网”。
“一卡”即流动党员联系卡。
全面登记并及时更新流动党员各方面信息,明确流动党员的各个“点”,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全覆盖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决策能力。
在农村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就要广泛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考虑和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集中广大农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今年,红山子乡党委为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以村民组为单位设置了“民情民意采集箱”和“广播高音喇叭”,上传下达,形成了联通乡党委政府与群众的“绿色通道”。
每周定期开启采集箱收集民情民意信息,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责成相关部门限时办结。
已开启“采集箱”10次,收集民情民意信息8类36件,办理完结28件。
充分利用各村民组的高音喇叭,每天早晚两次定时进行播放。
已录制更新宣讲内容11次,涉及党建、生态、计生、综治等8个方面。
目前,每个村民组有一块标示牌、一台高音喇叭和一个民情民意采集箱,形成了“三个一”模式的“绿色通道”,听民声,知民意,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立足本地实际,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高后进村转化力度。
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能否实现后进村真正意义上的加快发展,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强弱的实际考验。
针对全乡各村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个别村发展乏力的实际,今年红山子乡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后进整顿转化领导小组。
多次深入到相对后进的天太永村,听取汇报,举行座谈,明确后进原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对后进村坚持“发展生态旅游畜牧业,打造风光摄影村”的发展思路,真抓实干。
一是及时同帮扶单位进行对接,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在资金支持、项目争取、协调推进和干部挂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目前,帮扶单位旗财政局协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1.6万元,用于村组沙石路修建和村厕新建。
二是坚持“旅游富民”发展举措,实行项目资金打捆使用,积极打造蛤蟆坝、德勒沁两组风光摄影村民组。
目前,已经协同乡里完成动员大会、协议签订、城建规划等工作,项目已经全面开工。
三是以旅游为依托,发展特色养殖业。
目前,野鸡养殖已具初型,休闲渔业正在发展中。
该村项目实施按部就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经济社会呈顺利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产业兴村,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除了看其政治工作能力外,还要看其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发展农村经济,要走产业兴村的路子,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近年来,红山子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从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农牧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发展壮大了牛羊育肥主导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乡共建高标准棚圈273处20140平方米,发展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农牧民会563户,初步形成了“千头牛、万头牛”的规模;獭兔、土鸡等特色养殖业规模逐渐扩大。
农业种植初步形成了为养而种、为游而种的局面。
2011年种草规模达到了1.8万亩,特色经济作物和绿色瓜果蔬菜种植达到了2.5万亩,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能力。
农村的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具备统筹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红山子乡各党支部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加大对实用技能、法律法规和执政能力的学习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