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7八上·临沂期末)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记载(zǎi)寻觅(mì)匀称(chèng)惟妙惟肖(xiào)B . 遒劲(jìng)畎亩(quán)弓弩(nǔ)摩肩接踵(zhǒng)C . 汴梁(biàn)拂士(bì)诏书(zhào)出入之迂(yú)D . 穷匮(kuì)鸟瞰(kàn)纤细(xiān)络绎不绝(luò)2. (2分) (2016八下·安岳期中) 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窸索叱骂清谈俯拾皆是B . 鲁莽赎罪褴褛精兵拣政C . 狼藉锁屑交卸喋喋不休D . 狞笑纨绔暴燥不知所措3. (2分)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________、国内________、两岸_______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 . 和平和谐和气B . 和平和谐和解C . 和平和气和解D . 和气和谐和解4. (2分)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 . 东方歌舞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B . 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 . 管教人员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自己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觉悟。
D . 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
5. (2分)(2013·淄博)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均选自此书。
B .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墨池记》是我国古典文学“记”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 .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写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对联。
D .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乡》中的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浦夫妇等.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6. (2分) (2017八下·大石桥期中)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A . ⑤②③④①B . ③⑤①②④C . ③②④⑤①D . ⑤①③②④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7. (10分)(2019·南充) 默写填空。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 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
(秋瑾《满江红》)(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
(苏轼《定风波》)(6)蒹葭萋萋,________。
(《诗经·蒹葭》)(7)《醉翁亭记》中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8. (11分) (2016八下·安岳期中) 综合性学习考查。
近年来,初中生带手机上学的现象日益增多,为此,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表,回收189份,回收率94.5%。
调查数据显示如下:(1)请归纳出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2)从“手机主要用途”栏目的数据分析中,你发现了一些苗头性的信息。
如果在学生座谈会上,你有机会向校长反映,你会怎样说呢?(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3)校长听了你的建议后,决定举行一次“初中生带手机上学,禁还是不禁?”的辩论会。
辩论会上,甲、乙双方各抒己见,请你为乙方再补出一条理由。
甲方观点:我方反对初中生用手机。
甲方理由:①手机的辐射对身体不好。
②在学校里,没有哪一门课程用得上手机,手机成为一块看时间的“表”。
③我们正处在成长阶段,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对手机里的信息极感兴趣,极易迷恋手机,荒废学业。
乙方观点:我方认为学生带手机,禁止不如疏导。
乙方理由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陌上柔桑破嫩芽”句中加线的“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做简要分析。
(2)说说词中下片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主要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10. (24分) (2017九上·盱眙期中)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蜂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
《与施从事书》【注释】①汉:银河。
②企水:口渴求饮。
企:祈求,盼望得到。
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信足,的确,确实。
荡累,消除烦恼。
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
悟衷,启发性情。
散赏,随便欣赏。
(1)断句。
(只断一处)故鄣县东三十五里(2)解释划线字。
①猛浪若奔________ ②互相轩邈________③横柯上蔽________ ④千翼竞来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4)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5)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哪句?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11. (9分)(2016·龙湖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肌肉运动的奥秘【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
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
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
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
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
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1)下列说法与上文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A . “肌纤维”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其中含有大量的肌蛋白。
B . 肌肉根据人体运动的需求,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C . 骨骼肌纤维比心肌纤维长度要长,直径要大。
D . 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资料一的说明对象是肌肉,其基本特征是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
B . 资料二中运用“大多”“只”等词语,使表达更科学准确。
C . 资料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的介绍了骨骼肌是如何组成的。
D . 资料四用并列式结构介绍了运动中和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不同原因。
(3)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浑身的肌肉酸痛。
①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②为了避免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12. (20分) (2016八上·崇仁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圆明园祭①那天很冷。
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
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②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③然而,在凄厉的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渊阁的浩瀚藏书……④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⑤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震颤的心共鸣。
⑥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