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服务

第四章 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服务


结果
确定疾病、病因 制订个人综合服务计划
社区人群+背景 事件、反映、状况 人口统计方法 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 行为测量法 社区文献资料 居民自发反映 健康档案记录 日常医疗活动日志 社区调查 社区筛检 发现社区主要健康和 可利用资源,划出问题 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 优先解决顺序,制订 社区卫生计划
社区诊断
健康人群 亚健康人群 常见健康问题人群
医疗供给呈“倒三角” 人群医疗保健需要呈“正三角”
•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分 级医疗被打破,竞争无序,功能失 当;医疗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政府、社
会及群众难以承受;城市卫生结构条块 分割、重复建设,运行成本高;城市医 疗卫生资源相对过剩,浪费与短缺并存。
医疗→预防、保健
医院→社区
防治疾病→身心健康及与环境和谐一致
依靠医疗卫生部门→依靠众多学科和全社会参

人类疾病谱改变 人口老龄化 医学模式转变 建立“低成本、 广覆盖”的医疗 保障体系
以病人和疾病 为中心的纯 治疗型被动 服务
以保护和促进人 群健康为中心 的防治结合型 主动服务模式
(七)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增加
社区诊断
一、概念
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各方面进行考 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行动,充分
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
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社区诊断与个人诊断的区别
项目 对象 问题呈现 方法
个别病人 症状、体征 临床推理
个人诊断
资料来源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2001年底已建成192间),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
务体系的框架;到2005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250间,每条街道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
• 到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建成较为完 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卫生服务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县级市原 则上只保留区级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 院、中医院各 1 间,其它转型为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街道医院原则上全部转型 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十五”期间将 投入资金7780万元,用于建立我市社区 卫生服务体系。
5、相同的管理机构
• 二.社区研究
• 三.社区开发 • 四.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点 (一)概念 是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
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 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 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 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解 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 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 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000年,综合医院平均每个门诊病人医疗 费为85.8元,其中药费50元,检查治疗费17元; 住院病人医疗费3083.7元,其中药费1422元,检 查治疗费978元。与1999年相比,门诊医疗费 增加6.8元,增长8.6%(其中药费增长6.1%,检 查治疗费增长16.7%);住院医疗费增加192.6 元,增长6.7%(其中药费增长4.3%,检查治疗 费增长13.8%)。
二、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
(一)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HFA/2000)。为推动这一 全球性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1978年WHO和 UNICEF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 会议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简称《宣 言》)。
区医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社区医生职责 是向病人提供广泛而综合性的基层卫生保健服 务,有些服务单靠社区医生无法完成,需其他 医疗和非医疗部门配合。
5.提供可及性或方便性服务 (accessible care)
可及性包括时间方便性、经济可接受性、 心理亲密性以及地理位置接近。社区医生既是 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也是服务对象朋友和咨 询者。社区居民在任何时间都能在自己社区内 得到经济而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
广东卫生事业主要目标:分三步走:第 一步,到2005年城乡居民期望寿命达到75.5 岁;99%以上人口在步行或乘车半小时距 离内可获得常见病的诊治及基本的药物和 预防接种;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市人口60
%,50%的乡镇实现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 标;医学科技总体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平均水平;
婴儿死亡率不高于16‰,5岁以下儿童死亡 率不高于20‰,孕产妇死亡率不高于30/10万; 城市、农村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 上。第二步,到2010年,居民享有的医疗卫生 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卫生 事业现代化;第三步,到21世纪初叶,全省基 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
•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服务需求增 加,医疗服务模式落后。 • 医疗服务从看病难、住院难到看病贵、看 病不方便—费时间、费钱、交通不便、缺少人 情味,得不到综合、连续的服务。
• 公众卫生保健需求显著提高。(生理-安全 -社会-心理),卫生保健是人们基本的安全需 求之一。
(八) 贯彻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集:
预防
医疗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医疗中心
(大医院、专科医院)
防保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般以街道办事处辖区为服务范围) 社区卫生 服务组织
服务站
(不独立,酌情建立,一般以居委会辖区为服务范围)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1.以基层卫生保健(primary care)为主要内容 通过社区卫生服
2、自然环境状态
自来水普及率、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卫 生状况 3、人文社会环境状态
教育水平、经济结构、家庭结构分布、 休闲环境
4、社区资源
(二)确定优先解决的社区卫生问题 (三)明确目标人群有关特征
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社会、经济、人口) (四)查明优先卫生问题的必须和辅助原因
(五)明确可供利用资源
第四章 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服务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
一、社区的定义及要素 定义: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 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 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联系的大集体。
一个特定的人群、这一群人的共同特征
1、一定数量的人群 2、一定的地域 3、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4、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3.是一种连续性服务
(continuity care)
对所辖社区居民健康负长期、相对固定 责任。主动关心社区内所有成员健康问题, 无论新、旧,急性或慢性,从健康危险因素 监测→最初功能失调、疾病发生、发展、演 变、康复各阶段,包括住院、出院或请专科 医师会诊等不同时期,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
性服务。
4.进行协调性服务 (coordinated care)协调性服务是社
同1998年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前相比,增长率下 降幅度较大(1990-1998年门诊病人人均医疗 费年平均增长率为25.9%,其中药费年平均增 长24.5%;住院病人医疗费年平均增长率为 23.7%,其中药费年平均增长22.0%)。政府 和社会对卫生投入比例逐渐减少,而个人逐渐 加大;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 机构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机构与人员的主体 : 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 为骨干 (两个改造:对基层医院要实行结构模式改造;基层
医生要实行观念、知识及技能素质的改造)。
• 重点人群:妇女、儿童、老人、慢性病人、残疾人
• 服务内容:“六位一体” : 预防、医疗、保健、康复、 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 服务特点 :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 范围、需求为导向,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 的基层卫生服务。
• 宣言指出推行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策略和基 本途径。 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 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 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 服务。
(二)资源配置与需要相矛盾
三级医疗机构
疑难 病人群
二级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 保健机构
需专科 诊治人群
三、社区诊断的主要内容
(一)查明社区卫生问题及其范围与严重度
1、社区健康状态 * 人口特征:总数、年龄、性别、人口消长 趋势、平均寿命
* 发病情况:发病率、患病率、疾病谱
* 死亡情况: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妇死 亡率、死因谱 * 健康行为或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酗酒、 无筛检率、无预防注射率,健康信念模式、求医 行为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实施步骤
社区动员→社区调查→社区诊断→确定 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制订和实施干预 计划→社区健康项目的评价。 这是社区卫生服务启动时了解居民健 康需求的首要步骤,也是提高社区群体健 康水平的主要方法。
广州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
到2000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的扩大试点 工作,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2间(至
四、社区诊断的步骤
(一)问题分析
① 什么 ② 特征 ③ 分布和范围 ④ 危害 ⑤ 谁认为这是个问题
⑥ 原因
(二)社区现场的定性考虑
① 家庭防视
② 访问负责人、医务人员 ③ 查阅有关资料 ④ 初步获得一些基本情况
(三)收集资料
① 需要什么信息
② ③ ④ ⑤
现有资料能否获得信息 对象 地方 方法
明 确
• 老年化比率上升迅猛,每年以3.2%的 速度增长;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 到2000年达1.3亿,占总人口比例10%; • 在一些大城市,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 上海已达18%,广州17%,老年化的趋势 要求改变服务模式(患病率高,行动不 便,经济来源有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