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感 。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 社会对婚姻的认可程度高, 所以
结婚的人获得的积极情感多。而在个人取向的文化中, 已婚者 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不一定高于未婚同居者, 这可能是在这 种文化环境中, 未婚同居和婚姻破裂的现象较为普遍的原因。 虽然上文分析了环境因素对 123 的影响, 但近 6" 年来的 研究进展均表明: 外在的因素只能解释 123 变化很少的一部 分。现代 123 理论的中心概念是适应或习惯化, 即人们对重 复出现的刺激反应减少减弱, 对刺激的认识和刺激对生活的影 响重新建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良性和恶性事件, 使自身 不是总处在狂喜或绝望的状态中。人的情绪系统对新的生活 事件反应强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反应会逐渐减弱。这种理
[!, 6] [7] 显得不那么重要 。许淑莲等 运用 8%99 心理幸福感量表
和从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满意情绪, 都与 123 呈现出正性相关。 中年人在工作学习上的负荷量依然与 123 呈现正相关关系, 而从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满意情绪不再是影响 123 的重要因 素。对于临近退休年龄或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 工作和学习不
[ $, ] 既表现生物的特质, 又有后天习得的成分。’()*)+ 认为人格
考
文
献
’()*)+ D& !A:B)EC(F) G);;%:)(*H& IJKEL>;>H(E1; #A;;)C(*, $427 , 4, (=) : ,7-%,<,& DA*/>>/ M& !);N, CL) OK9L)* :)CG))* 8A;CA+) 1*? !A:B)EC(F) ");;%#)% (*H& P* D? ’()*)+, DA*/>>/ M& !AL& 8A;CA+) 1*? !A:B)EC(F) ");;%#)(*H& Q>*?>*: 810:+(?H) M1JJ1ELAJ)CCJ I+)JJ, -555& 6=%26&
[ 44 ] 预期因素 。周建初等人将不良的家庭气氛视为一种持续性
应激性生活事件。家庭气氛对幸福感的影响是从属于婚姻质
[;] 量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 婚姻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 也是
影响 123 的一项因素。美国、 加拿大、 挪威和其他国际性研究 都得到同一结论: 婚姻和 123 之间有积极的联系。一些大范 围的观察显示结婚的人比未婚、 离婚、 分居、 独居的人幸福感要 大一些。调查研究认为婚姻具有一些有益的影响, 如能减轻生 活困境、 得到 情 感 和 经 济 支 持, 所以婚姻能产生积极的幸福
[;]
[:]
, 或仅是影
二、 遗传因素 遗传率的基因-行为研究为遗传因素与 123 的相关性, 提
[ 46 ] 供了有力证据。3=B%/0B/ 等 运用收养和双生子研究发现, 4
。这可能是因为老人丧失工
作能力、 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 收入多少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 要关系密切, 因而收入水平对 123 的影响也较其他年龄阶段 显著。就国家而言, 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的 123 水平是否存 在相关性, 目前的研究还缺乏肯定的结果。 <.(/(= 和 1%>
能引起 123 暂时的升高或降低, 尤其当收入不能满足个人的 基本生活需要时, 123 会降低。但从整个时间维度来看, 个体 可逐渐适应 新 的 收 入 等 级, 从 而 削 弱 收 入 变 化 对 123 的 影
[#] 响 。对于老人而言, 亦有一些研究认为, 老人的收入水平与
123 中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正相关关系 响生活满意度的一个独立因素
[7] 再对 123 产生重要影响 。
65 家庭环境对 123 的影响: 从对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 他 们的满意感或不幸福的感觉与他们所体会到的家庭气氛相关。 家庭的稳定、 成员间的相互关怀、 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是青少 年总体满意度的预期因素。而青少年体会到的家庭结构松散、 父母关系欠佳和严重的家庭矛盾, 都是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
[?]
岁左右婴儿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明尼苏达大学 C(,,(0(/
[ 47 ] 等 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 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
报
同卵双生子, 其 123 水平的接近程度, 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 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他们还发现, 7"D 积极情感的变 化、 ##D 消极情感的变化和 7?D 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是由基因引 起的; 而共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只能解释 !!D 积极情感变化、 !D 消极情感变化及 46D 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有学者认为, 人具有 快乐或不快乐的基因素质, 气质的差异导致个人体验 123 的 水平不同。因 此 遗 传 因 素 影 响 着 123 的 各 个 方 面, 是预期 123 的重要因素, 但个人所体验到的 123 是随着时间和情境
[ $- ] 社会活动增加 。
=
@AB(C1 @& R* (*F)JC(H1C(>* >N CL) +);1C(>* :)CG))* )SC+1F)+J(>*, *)A+>C(% 9>J(C(F) 1NN)EC, 1*? *)H1C(F) 1NN)EC& T*9A:;(JL)? 01JC)+J CL)J(J, T% E(J0, *(F)+J(CK >N P;;(*>(J 1C T+:1*1%8L109(H*, $44$& $$7%$4-
[ 4! ] 论较好的解释了生活事件对 123 的影响较小的原因 。
研究发现, 与美国人相比, 中国人的生活目的、 自我接受水平 低, 这可能与中国传统的集体取向文化和中庸文化有关。 经济也是人们关注的影响 123 的一项因素。就个人而
[7] 言, 收入的状况与 123 没有必然联系 。当收入发生变化, 可
告了从 4@7: 年到 4@@" 年 123 的变化趋势, 尽管在此期间, 法 国、 日本、 美国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但 123 却没有任何增长。 !5 工作学习对 123 的影响: 工作学习是大多数人从青少 年时期到退休前的主要任务。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工作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 123 的影响不同。AB*’B 等 对芬兰中学生的调查发现, 在
[ 4" ] 因素也对 123 产生影响 。对于青年人, 工作学习的负荷量
主观幸福感 ( $%&’()* +(,,-&(./0, 123 ) , 作为心理学专门术 语, 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4]
。
因而 123 是一种主观的、 整体的概念, 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 的值, 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对 于 123 的构成, 现在学者趋向于认为由两个部分构成: 情感平 衡和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 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 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 概括评价。 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 但这两个维度并 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 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生活满意度是 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 作为认知因素, 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 消极情感, 是衡量 123 更有效的指标。各种因素对构成 123 不同部分的影响不尽相同。 一、 环境因素 45 社会环境对 123 的影响: 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 会 将所在社会特有的文化特征内化为自身观念, 因而在评估 123 时, 也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差异。根据人们体验幸福感 的信息来源不同, 可将社会文化分为个人取向文化和集体取向 文化。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之间的相关在前者中比后者明 显。在个人取向的文化中 ( 如欧美国家) , 个人较注重自身的主 观体验, 倾向于区分自己与他人, 直接表达个人态度和内心感 受的行为受到鼓励, 和自我相关的情感如自尊, 与 123 关系尤 其紧密。而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 ( 如中国的传统文化) , 个体必 须和外界社会规则保持一致, 个人的主要目的不是区分自己与 他人, 而是与他人保持和谐一致, 个人理想往往是所属群体的 理想, 个人的感觉、 情绪、 思想不被看作行为的决定因素、 因而 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 有关自我的情感取向对决定生活满意度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年 : 月第 47 卷第 : 期 E>./ F G9 3(>BH.G=B, I(J 1)., F%/(, !""# , KG, 47 , LG5 :
・ #;#・
・继续教育・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王芳 陈福国
学校获得的满足和愉快是影响中学生 123 的重要因素之一。 反之, 在学校中的挫折失意是引起中学生, 尤其是女中学生, 不 幸福感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 在学校中的感受并不只来源 于学业一方面, 学校的客观环境、 校园内外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 年龄对 !"# 的影响: ./01 等人对 $2 3 45 年龄段的个 体研究发现, !"# 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 等也发现个体的 积极情感从 -5 多岁到 25 多岁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即个体在
[ $6 ] -5 岁前后是 !"# 和积极情感比较高的时期。严标宾等 对
< 2 4
作者单位: !"""!# 上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万方数据
・ ,<6・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55, 年 6 月第 $7 卷第 6 期 8L(* U >N #)L1F(>+1; M)? !E(, UA*), -55, , \>; $7 , X>& 6
而变化的。因而 !"# 不仅仅是某种特质, 它也有类似情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