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答案及解析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以下对流行病学的任务,表述错误的是()。

A. 流行病学第二阶段的任务是“找出原因、影响或决定因素”B. “健康风险评估”对应流行病学第一阶段的任务C.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对应流行病学第三阶段的任务D. 流行病学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E. 流行病学第三阶段的任务是“提供措施”网校答案:B网校解析:流行病学的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影响或决定因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原因或影响因素。

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个阶段的结果,找出预防或干预的策略与措施。

结合健康管理的实际,流行病学第一、二和三阶段的任务分别对应的是“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2、流行病学主要研究()。

A. 医院内的患者及患病有关因素B. 正常人群的健康水平C. 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水平D. 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 社区内高危人群及其健康水平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即“揭示现象”。

②研究疾病的流行因素和病因:即“找出原因”。

③研究与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即“提供措施”。

④评价策略和措施的效果:即“评价效果”。

3、下列关于流行病学,说法错误的是()。

A.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B.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C. 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D. 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E. 流行病学是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网校答案:B网校解析: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该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②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③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④最重要的是,它的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统计学中所说的样本是指()。

A. 从总体中随意抽取的一部分B. 按研究者的需要选取有意义的一部分C. 特别从总体中选择的典型部分D.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E. 在限定时间内按先后顺序得到的一部分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统计学中所说“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5、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有病或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这种形式被称为()。

A. 普查B. 疾病的筛检C. 健康促进D. 疾病防治的高危策略E. 健康保护网校答案:B网校解析:疾病筛检是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有病或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6、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A. 收缩压测量值B. 脉搏数C. 住院天数D. 病情程度E. 四种血型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A、B、C都是以数值为表达形式,故为计量资料;E血型的分类并没有等级之分,为计数资料。

D病情程度可有轻重缓急之分,故为等级资料。

7、关于统计表制表的原则和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A. 标题:概括说明表的内容,位于表的上方或底部,内容简洁扼要B. 标目:用以指明表内数字的单位C. 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应准确无误D. 线条:除必需的顶线、标目线以外,应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线条,不使用竖线、斜线、底线E. 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网校答案:C网校解析:统计表制表的原则和要求如下。

①标题:概括说明表的内容,位于表的上方,内容简洁扼要。

②标目:用以指明表内数字含义,横标目为主语,表示被研究事物;纵标目为谓语,表示被研究事物的各项统计指标。

③线条:除必需的顶线、底线、标目线以外,应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线条,不使用竖线、斜线。

④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应准确无误;同一指标的数字,其小数点后保留位数应一致,位次对齐。

8、统计表的主要作用是()。

A. 便于形象描述和表达结果B. 客观表达实验的原始数据C. 减少论文篇幅D. 容易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E. 便于分析并引申结论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统计表就是用表格的形式展现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及研究项目分组之间的数量关系。

根本目的就是使数字化的结果更加形象化,便于形象描述和表达结果。

选项B是制作统计图表的客观要求;选项C、D和选项E不适于所有统计表。

9、关于筛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筛检试验具有诊断性质B. 筛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某些可疑疾病C. 筛检属于第三级预防D. 筛检的对象是就诊病人E. 筛检往往需要使用复杂的检验手段网校答案:B网校解析:筛检属于三级预防中的第二级预防,目的在于自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患者,但不具有诊断性质。

(“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0、诊断试验的指标可分为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和半客观指标,下列哪项属于主观指标()。

A. 能用客观仪器测定的指标B. 很少依赖诊断者的主观判断C. 用体温计测定体温D. 用X线片观察肺部或骨骼病变等E. 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主诉网校答案:E网校解析:①客观指标,即能用客观仪器测定的指标,很少依赖诊断者的主观判断和被诊断者的主诉,如用体温计测定体温、用X线片观察肺部或骨骼病变等;②主观指标,即完全根据被诊断者的主诉来决定,如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③半客观指标,即根据诊断者的主观感知判断,如肿物的硬度、大小等。

11、死亡率是指()。

A. 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所占的比例B. 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C. 死亡人数占人群中人数的比值D. 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E. 一定时期内患此病的全部患者中该病死亡的比例网校答案:D P97网校解析: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12、某地区欲找出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以便制定防治对策,需要计算和评价的统计指标为()。

A. 某病病死率B. 某病患病率C. 某病死亡率D. 某病患病构成比E. 某病发病率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病死率的概念:①表示一定期间内某病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比率;②某病病死率=(—定期间内因患某病死亡的人数/同期确诊的该病患者总数)×100%;③如果某病的死亡专率与发病专率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100%:④病死率主要用于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用来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13、关于发病率、患病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B. 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C. 患病率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价值不大,适合研究病程短的疾病的流行D. 发病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E. 发病率对于传染病以及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网校答案:C网校解析:患病率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而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

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地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14、实际无病但根据该诊断试验被定为有病的概率,为()。

A. 误诊率B. 漏诊率C. 灵敏度D. 特异度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假阳性率:也称误诊率或第一类错误,即实际无病但根据该诊断试验被定为有病的概率。

15、筛检试验的真实性评价指标是灵敏度和特异度,特异度是指()。

A. 总病人数中筛检阳性者所占的比例B. 指全部非病人中筛检阴性者所占的比例C. 真阳性率D. 灵敏度反映检测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灵敏度高,假阴性率就低E. 特异度=1-假阴性率网校答案:B网校解析:特异度:真阴性率,实际无病被正确诊断为无病的概率。

真实性1、灵敏度——真阳性率(有病—诊断为有病)2、特异度——真阴性率(没病—诊断为没病)3、假阴性率——漏诊率(有病—诊断为没病)4、假阳性率——误诊率(没病—诊断为有病)5、正确诊断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用于两个诊断方法的比较,理想值为100%16、误差是指()。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B. 测量值与重复测量值的差异C. 第一次测量与第二次测量的差异D. 第一次测量与最后一次测量的差异E. 以上均错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医学科学研究中的误差通常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其中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17、将未患某病而有或无暴露因素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是()。

A. 队列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现况研究D. 普查E. 生态学研究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队列研究:有或无暴露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有或无患病史。

18、下列哪项不是抽样调查的优点()。

A. 调查费用相对较少B. 得出结果速度快C. 结果正确性高D. 覆盖面大E. 适用于少见病的研究网校答案:E网校解析:抽样调查的优点包括快速、高效、花费少、较为精确等;缺点包括“不适用于患病率低、变异较大的罕见病、少见病研究”等。

19、发病率的准确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不包括()。

A. 报告制度不健全B. 漏报C. 诊断水平不高D. 还应考虑年龄、性别构成不同E. 致残程度网校答案:E网校解析:发病率的准确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报告制度不健全、漏报、诊断水平不高等;在比较不同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时,还应考虑年龄、性别构成不同,即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20、统计工作的步骤应除下列哪项()。

A. 收集资料B. 研究设计C. 分析资料D. 整理资料E. 得出结论网校答案:E网校解析: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21、一般不放在统计表中的项目为()。

A. 线条B. 横标目C. 纵标目D. 数字E. 备注网校答案:E网校解析:一般放在统计表中的项目有横标目、纵标目、线条、数字;而“备注”一般不放在统计表中,一般位于表格下方。

二、多选题22、发病率常用于()。

A. 评价慢性病的控制效果B. 反映得病的风险C. 描述疾病的分布D. 探讨发病因素E. 提出病因假设网校答案:BCDE网校解析:P96发病率是一个重要和常用的指标,对于传染病以及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映患该病的风险。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23、队列研究的类型有()。

A. 双向性队列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横断面研究D. 前瞻性队列研究E. 历史性队列研究网校答案:ADE网校解析:队列研究的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