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章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章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章单元测试题(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5分)1、下列试剂能一次性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鉴别开来的是()A. 碳酸钠溶液B. 氯化钡溶液C. 酚酞溶液D. 石蕊溶液2、归纳与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B.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一定是化合物D.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能制得氧气,用来制取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 少量铁锈在足量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4、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5、下列是()A. 反应开始前,测量是NaOH溶液的pHB. b点时,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C. a点处的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D. c点处的溶液可与Fe反应产生气体7、小明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这一问题,进行如下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时发现所加稀盐酸的体积达到20 mL前,数据变化比较平缓,之后数据变化较大。

下图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图是()8、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不正确的是()9A. 酚酞试液B. 镁条C. 硝酸银溶液D. 硫酸铜溶液1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 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气体B. 用铜、稀硫酸和空气为原料制取硫酸铜C. 将石蕊试液滴入pH小于7的溶液中,溶液显蓝色D. 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杂质氯化氢,将其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杂质11、化学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试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A. 稀盐酸B. 蒸馏水C. 石灰水D. 食盐水1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色,则物质N是()A. 浓氨水B. 浓硫酸C. 生石灰D. 浓盐酸14、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A. ①⑤B. ②③⑤C. ③⑤D. ②③④15、氢氧化钠的俗称为()A. 小苏打B. 纯碱C. 烧碱D. 消石灰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6分)16、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30分)17、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分解。

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1)NaHCO3俗称_________,本实验用下图所示装置,C中的物质为_________。

(2)若无装置E,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可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的原因是__。

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具体操作步骤: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 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 g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④多次重复步骤②、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 g(4)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6)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活实际中经常要处理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和反应应用广泛。

(1)某同学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得出中和反应放热,但该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实验: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烧杯内溶液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①由图1可知,中和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1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所滴液体与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B、C、D 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硫酸钠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定体积的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钠,中和这些碱,需要_________mol硫酸(列式计算)。

(4)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猜想Ⅰ:只有CaCl2猜想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实验探究】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为验证其余猜想,认为猜想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2【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Ⅱ正确。

【评价反思】小明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某同学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试剂,并对其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实验:(1)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 g)。

(2)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1%)。

四、计算题(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9 分,共计9分)20、同学们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NaOH溶液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不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中和反应。

(2)c点的pH____7(填“>”、“<”或“=”),b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3)求生成蓝色沉淀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五、流程题(本题共计 1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分)21、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对这瓶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①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NaOH固体_____变质(选填“已”或“未”)②写出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③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_____,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_____。

(2)某造纸厂产生含氢氧化钠的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再排放。

为测定此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40g废水样品加入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1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

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5分)1、【答案】A【解析】A.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B. 氯化钡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均不反应;C. 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均呈碱性,均变红;D. 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均呈碱性,均变蓝。

故选A。

2、【答案】D【解析】A. 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有些盐溶液也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A错误;B. 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B错误;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也有可能是混合物,C错误;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用来制取氧气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D正确。

故选D。

3、【答案】C【解析】A.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少量铁锈在足量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D. 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答案】B【解析】A.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含有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为硬水,硬水和软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错误;B. 磷矿粉为灰白色固体,硫酸铵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可鉴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无明显变化的是磷矿粉,可鉴别,正确;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可除去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可除去水蒸气,错误;D. 氯化钠和氯化镁均可溶于水,静置,过滤不可除去氯化镁,错误;故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