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章节重点总结高志谦20XX年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章节重点总结-高志谦(全)专题一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解析一、客观题命题规律解析1.20XX年中级会计实务单项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章节知识点分布(共15个,每个1分,总计15分)第三章固定资产弃置费的会计处理;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处理;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的因素分析;第六章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账面价值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入账成本的推算;第八章资产减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原理;第九章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原理;第十章股份支付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第十一章长期负债和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界定;第十二章债务重组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第十四章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的核算原理;第十六章外币折算汇兑差额的核算原理;第十七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估计变更核算原理;第十八章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或有事项结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第二十章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单位会计融资租入设备入账成本的计算;2.单项选择题的设计特点(1)题目的覆盖面较去年持平,难度适中。
20XX年单项选择题共设计了15个,每个1分,共计15分,涉及15章的内容,与20XX 年所涉及章节数目持平;在题目的设计上难度与去年相当,计算模式的单项选择题所涉环节较少,没有出现较为复杂的计算,理论的测试中也无复杂的辨析过程。
(2)理论辨析占主导,计算类题目大幅萎缩。
20XX年的试卷中单项选择题有5个计算,10个理论辨析题,而20XX年则是3个计算、12个理论题,20XX年计算类题目占1/3的份额,相比20XX年有所扩展,但整体来说,单选题更倾向于基础理论测试,即使计算类单项选择题也是基础理论的数字展示。
二、多项选择题的命题规律解析1.20XX年中级会计实务多项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章节知识点分布(共10个,每个2分,总计20分)第二章存货需要加工才能对外销售的在产品可变现净值的计算;第六章无形资产专权权的后续计量原则;第八章资产减值资产组减值测试原理;第十一章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期间的判断;第十二章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定义;第十四章收入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核算;第十六章外币业务记账本位币的确认;第十七章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原理;第十八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核算原理;第二十章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捐赠收入的界定;2.多项选择题的设计特点多项选择题以理论的理解及实务应用为主要测试点,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综合性要求很高。
(1)甄别理论或实务操作的正误成为多选题的主要模板在多项选择题的设计上,正误判定是一个常见模式,较为规范的提问方式有:下列有关。
的论断中,正确的(或错误的)是()。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将书中所有的知识点或某特定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具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20XX年此类题目有5个,涉及会计政策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和收入的正误辨析;此类题目的份量占到了50%。
(2)注重对会计核算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概念性的界定20XX年此类题目设计了3个,占了此类题目的30%。
即债务重组的界定、捐赠收入的界定和借款费用资本化中非正常中断的界定,这种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基础知识点的测试倾向,着力于基础知识的辨析。
(3)会计核算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多选题的选材内容上,解析因素影响是一个常见的选材角度,20XX年的题目中属于此类模式的有可变现净值确认的影响因素和记账本位币确认的因素两个题目。
三、判断题的命题规律解析1.20XX年中级会计实务判断题的知识点分布章节知识点分布(共10个,每个1分,总计10分)第一章总论谨慎性原则的含义;第二章存货存货减值准备的反冲原理;第三章固定资产环保设备的会计处理;第九章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第十章股份支付回购股票用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第十二章债务重组修改偿债条件下债务重组损失的计算;第十三章或有事项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第十五章所得税合并中所得税的核算原理;第十六章外币折算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第十七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核算原理;差错更正2.判断题的设计特点(1)设计倒扣分值,解题存在一定风险。
该类试题一般有1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
对于并非十分有把握的判断题,宁可不做,以免被倒扣分数。
从历年考试结果看,判断题的得分率要比多项选择题高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单项选择题的得分率。
得分一般在7~10分之间,得分率约为85%左右。
(2)增大考试宽度,对非重点章节查缺补漏。
该类试题的内容一般也会涉及教材多个章节,有时会在一些非重点章节出题,各小题一般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并不涉及计算。
在整个试卷中起到圈面的作用。
四、计算分析题的命题规律解析1.20XX年中级会计实务计算题的知识点分布章节知识点分布(共2个,总计22分)第十五章所得税所得税会计核算;(10分)第九章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后续计量;(12分)2.20XX年计算分析题的设计特征(1)难度适中20XX年设计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其难度与课本上的例题相当,甚至比书上个别例题还简单,另一个测试的是所得税,也仅从基础知识的程度进行数据的设计和会计分录的编制,其难度相当于授课用题。
(2)所涉知识点通常局限于一章或一个完整的计算体系历年来会计师考试在计算题的选材上很少出现跨章情况,20XX年的卷面上两个题目,一个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第九章金融资产;一个是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属于第十五章所得税。
用一个题目涵盖一个完整的计算体系是这两个题目的设计特征。
五、综合题的命题规律解析1.20XX年中级会计实务综合题的知识点分布组题模式分值附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现金折扣、售后回购等各类销售业务、18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的出售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结合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152.综合题的设计特征(1)20XX年综合题的测试重点更趋传统化,测试角度有新变化。
第一个题目是以附销售退货条件的销售、现金折扣、售后回购等各种特殊收入的会计处理为核心,再加上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核算,进而构成一个规律较大的收入核算题目,所涉章节以收入为主、以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为辅。
第二个题目测试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结合合并报表,本题是以合并会计报表为主体、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会计核算为辅、以正误甄别为测试角度的新型综合题。
从内容上看,无论收入还是合并报表均属传统重点,但以正误甄别方式来测试合并报表是一个新的组题模式。
(2)分值与20XX年持平20XX年和20XX年的综合题均为33分占分值的33%。
不仅如此,这两年的计算题分值也一模一样均为22分,整体的主观题分值占到了55分。
专题二关键考点的预习一、总论(一)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1.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个假设。
(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2.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7.谨慎性【例1·判断题】(20XX年考题)企业为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应高估负债和费用,低估资产和收益。
()[答疑编号3025020101]『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企业财务信息不能为了谨慎性而牺牲可靠性和相关性,必须真实的,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
8.及时性(三)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会计要素则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 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2.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4.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5.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6.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四)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适用范围计量属性适用范围历史成本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①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变现净值作为存货期末计价口径的一种选择;②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处置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现值①当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②当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③以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以未来收款额的折现作为收入的计量口径;④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⑤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是备选口径之一;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公允价值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②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⑤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二、存货(一)不同取得渠道下存货的入账价值构成1.购入方式(1)非商业企业购入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进口关税+其他税费+运费(内扣7%形成进项税额)、装卸费、保险费注:仓储费(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是计入当期损益的。
(2)商业企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分别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也可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2.委托加工方式入账成本的确认委托加工的材料+加工费+运费+装卸费+(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成本;如果收回后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则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列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