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列表元太祖铁木真(1162年——1227年),1206年—1227年在位,共21年。
铁木真,姓奇渥温,姓孛儿只斤,乞颜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人。
蒙古帝国奠基者,世界著名军事统帅之一。
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8月25日(七月十二),庙号太祖。
他的众子中,较为著名的四位分别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
元睿宗拖雷(1193年——1232年),1228年监国成吉思汗第四子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由拖雷监国。
1229年,在选举大汗的忽里台上,推窝阔台即大汗位。
1232年大败金国后在归途中病死。
1266年(至元三年)子忽必烈在位时,被谥为景襄皇帝,庙号睿宗。
他的几个儿子都有所成,蒙哥(宪宗)、忽必烈(世祖)相继称汗或称帝,旭烈兀亦开创了伊儿汗国。
元太宗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29年—1241年在位,共13年。
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在1229年的库里尔台大会中被推举为继任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
他在任内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1 / 11主要是继续西征和南下中原。
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和华北。
他在位的期间,蒙古于1234年与南宋联手消灭金国。
但与此同时,由于与南宋接壤,使双方的冲突日渐加剧,也拉开了双方往后45年不断争战的序幕。
在南方战线僵持不下之时,蒙古大军的铁蹄转往东方的高丽,并使他们臣服,西线方面,蒙古大军完全控制了波斯,并继续西进,占领了除诺夫哥罗德以外俄罗斯的全部,以及波兰和匈牙利的全境。
1241年,窝阔台因为酗酒而突然暴毙,时年56岁,使他的西征进程被逼中止。
当时大军正朝往维也纳推进,但为了赶返参加位于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军,自此以后,蒙古大军再也没有踏足这片土地。
昭慈皇后,1241年—1246年称制,共5年。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
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元定宗贵由(1206年——1248年),1246年8月24日—1248年3月在位,共3年。
元定宗是元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
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其为元定宗。
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1248年—1251年称制,共3年。
钦淑皇后是元定宗第三皇后。
元宪宗蒙哥(1208年——1259年),1251年—1259在位,共9 2 / 11年。
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
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沈默寡言、不好侈靡,喜欢打猎。
1235年(元太宗七年),与拔都、贵由西征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等地,屡立战功。
1251年(元宪宗元年),被拔都等拥立即大汗位。
窝阔台系诸宗王拒绝承认,后率兵镇压之,又以弟忽必烈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
1253年(蒙哥汗三年),命弟旭烈兀西征。
1257年占领大理,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
他亲率主力征四川,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于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蒙哥虽然并未亲自攻下全中国,但是他发动的征服战争为后来元朝的建立的可谓贡献良多。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1294年),1260年—1294年在位,共35年。
年号:中统、至元姓奇渥温,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蒙哥的弟弟。
元朝的创始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蒙哥去世后,1260年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蒙古帝国大汗,而忽必烈则在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
于是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开始争夺汗位。
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但西方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3 / 11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
至此,他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
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时间攻陷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
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治全中国,定都大都。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忽必烈后来亦有派遣军队进攻一些其它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事最有名,也最惨烈。
1274年(至元十一年)元朝发动第一次日元战争,日本史书称之为“文永之役”,以三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
1281年(至元十八年)七月,忽必烈又发动第二次日元战争,史称“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到达次能、志贺二岛,却碰到台风,溺死近半。
两次元军进攻均以失败告终。
1294年(元三十一年)正月死于宫中,时年80岁。
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
元成宗铁木耳(1265年——1307年)1294年—1307在位,共13年。
年号:元贞、大德铁木耳是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
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
1293年(至元三十年)被封为皇太子,总兵镇守蒙古汗国故都哈剌和林。
忽必烈去世后,铁穆尔与长兄晋王甘麻剌争取王位,在其母阔阔真可敦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
4 / 11即位后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减免江南部分赋税。
采取限制诸王势力、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
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
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中统钞迅速贬值。
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南、贵州地区动乱。
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渐衰败。
1307年(大德十一年正月)病逝,时年42岁。
死后谥号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
元武宗海山(1281年——1311年)1307年8月—1311年在位,共4年。
年号:至大元武宗是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答刺麻八拉之子,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
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
顺宗子,统军北边,多立战功,封怀宁王。
1307年,成宗铁木耳病逝,储位虚悬。
海山回大都奔丧,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海山为帝。
即位后更换了成宗大臣,封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
在位时,大兴土木,建筑中都城,派军士千余人及大量民工修建五台山华佛寺,又令喇嘛翻译佛经,下诏凡殴打西僧者截其手,骂西僧者断其舌。
1309年(至大二年)九月,为摆脱财政危机,印发至大银钞,导致至元钞大为贬值,从二厘到二两分为十三等,并在各路、府、州、县设常平仓平抑物价。
将中书省宣敕、用人权划归尚书省。
5 / 111311年(至大四年)正月病死,时年31岁。
葬于起辇谷,谥曰武宗仁惠孝皇帝。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巴颜图)(1285年——1320年),1311年—1320在位,共9年。
年号:皇庆、延佑巴彦图是元武宗的弟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武宗死时嗣位。
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
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死后谥号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又尊称普颜笃可汗(汗号)。
元英宗硕德八剌(1303年——1323年)1320年—1323年在位,共3年。
年号:至治元英宗是元仁宗嫡子,元仁宗去世后,17岁的硕德八剌在皇太后答己及铁木迭儿等人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
英宗登基后,继续推行“汉法”,颁布了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并在宰相拜住、中书省平章政事张圭等的帮助下实施了一些新政。
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于是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1323年(至治三年)夏天趁着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地方南坡的刺杀了英宗及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英宗死时只有20岁,元英宗死后谥号睿圣文孝皇帝,尊号为格坚汗。
泰定帝也孙贴木儿(1276年——1328年)1323年—1328年在位,共5年。
年号:致和6 / 11泰定帝是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甘麻拉之子。
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
从1325年开始,泰定帝因国库收入少于支出,开始减少国家支出。
七月,他下令不允许汉人收藏和携带兵器。
九月,泰定帝改革全国的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18个道。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泰定帝还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购买民间的土地,克制僧院的过分富有。
在泰定帝统治期年,广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经常爆发反抗元朝统治的暴乱,泰定帝一般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来平息这些暴乱。
但从整体来说整个国家基本上比较安宁。
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阿速吉八(1320年——1328年)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年号:泰定天顺帝为泰定帝之子。
1328年,泰定皇帝去世后,元朝大臣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并把阿速吉八赶到上都,在大都(今北京)拥立元武宗之子图睦帖木儿即位,是为元文宗。
1328年7月,服侍阿速吉八的丞相倒剌沙闻变,立刻将刚满9岁的阿速吉八拥立为皇帝,改元“天顺”。
8月,文宗派燕帖木儿进攻上都天顺朝廷,倒剌沙战败身亡,阿速吉八不知所终。
历史上称他为天顺帝,尊号(汗号)为阿里加巴。
元文宗图贴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1328 7 / 11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共4年。
年号:致和元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
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颇有意于兴文治,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
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元明宗和世剌(1300年——1329年)1329年1月—1329年8月在位,共8月。
年号:天顺元明宗是元武宗的长子,元文宗之兄。
元文宗逊位,元文宗与燕帖木儿前去迎接,途中把元明宗毒死,元明宗时年30岁,在位八个月。
元文宗再次登基。
元明宗谥号为翼献景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和西拉古图土。
元宁宗懿麟质班(1326年——1332年)1332年10月—1332年11月在位,月余。
年号:天历元宁宗是元明宗次子。
前任皇帝元文宗临终前为了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下诏让元明宗之子懿璘质班继承皇位。
1332年(至顺三年)十月,懿璘质班即位,年号“至顺”,是为元宁宗。
宁宗在位不足两月而卒,年仅七岁,谥号为冲圣嗣孝皇帝,尊号(汗号)为宜林奇葆。
元惠宗妥欢贴睦尔(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1333年—1368年在位,共36年。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元惠宗又称元顺帝,为明宗长子,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8 / 11北元的第一位皇帝。
1332年(至顺三年)十一月,元宁宗逝世,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欢贴睦尔为皇帝,因为左丞相燕铁木儿反对,所以一直到次年六月才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