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支付现状分析

电子支付现状分析

电子支付现状分析报告一、电子支付定义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具有以下特征:1、电子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的;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是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的。

2、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即因特网)之中;而传统支付则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行。

3、电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如因特网、Extranet;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

电子支付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有联网的微机、相关的软件及其它一些配套设施;而传统支付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4、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

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

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二、国外电子支付情况2005年的12个月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增长了44.9%,达到41000亿美元,电子商务交易的高速增长连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发展形成了全球电子支付新的商业机会。

经历了银行后端处理自动化与前端交互方式的创新,全球电子支付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全球电子支付年交易量达到2100亿,未来五年,全球电子支付交易额将翻1倍,复合增长率是各地区GDP增长率的4倍。

与此同时,传统的支付方式正在遭受来自于现代科技的挑战,2005年全球支票占百现金交易的18.6%,而2009年这个数字将降至不足10%。

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成为第一家对公众开放的网上银行,开创了全球性银行在线金融交易的先河。

到2004年,美国电子商务交易中,通过电子支付方式进行的交易总额为2800亿美元,相关支付收入市场总量在2004年占全球支付收入总量7800亿美元的1/3。

2005年,美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25亿美元,其中创新支付服务是电子支付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电子支票的市场份额也从2003年的6%增长为2005年的%。

在美国非现金支付方式中电子支付工具所占份额由1979年的14%迅速增长为2000年的41%。

尼尔森报告预测,基于卡片的支付方式在美国个人支付市场的份额将从2001年的29%上升到2020年的48%,超过现金和支票,成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韩国是第一个采用把信用卡与手机结合在一起的大规模移动电话支付系统的国家。

2001年,运营商SK推出了MONETA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移动用户只要将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安装到手机上,可以实现用手机结算,并通过内置红外端口的ATM上取款,在自动售货机上购物,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地铁费、交停车费等。

2004年8月,SK将其移动支付业务整合为新的品牌“M-BANK”。

用户在手机中内置智能芯片,其结算信息可以实现密码化,用户可以在很高的安全环境下办理各种金融服务。

在日本,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均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

NTT DoCoMo与电子产品巨头SONY共同推行“I-mode Felica”移动钱包方案,目前移动钱包应用面向6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主要合作伙伴包括连锁便利店AM/PM、全日空、东日本铁路公司、票务公司PIA等。

在使用FeliCa手机的用户中,60%的用户每周都会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随着运营商在手机卡中整合更完整的信用卡支付功能,用户的使用频率和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欧洲四家移动运营商:法国的Orange、西班牙的Telefonica移动公司、德国的T-Mobile 和英国的沃达丰为了联合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上,建立了移动支付服务协会,旨在促进各国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互操作的移动支付服务协会。

作为协会成员的各国运营商均可采用这一系统,通过手机提供一种开放的、不同品牌间互操作的界面,向它们的用户提供统一品牌、统一使用界面的跨国界的移动支付业务。

三、国内电子支付情况电子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于1998年招商银行推出网上银行业务,随后各大银行的网上缴费、移动银行业务和网上交易等逐渐发展起来。

银行在初期完全主导着电子支付,大型企业用户银行之间建立支付接口是最主要的支付模式。

但银行在处理中小型商户的业务方面显得不足,于是非银行类的企业开始介入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

北京首信、上海环讯、网银在线等诸多具有较强银行接口技术的服务商,在银行基础支付层提供的统一平台和接口的基础上,提供网上银行电子支付通道,并通过与银行的二次结算获得分成。

这类支付网关型模式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

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支付网关型模式同样表现出不足,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缺乏谈判筹码,二是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于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谋求更完善的电子支付服务方式。

2001年以后的电子支付交易额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近200亿元。

2005年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的网上电子支付年、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投资热点,得到迅速成长。

2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投入3000万美元巨资开发,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打造“支付宝”交易服务工具;随后,通融通公司推出YeePay电子支付平台,云网推出企业级在线支付系统支付@网;网银在线携手VISA国际组织推出“VISA验证服务”信用卡安全支付标准;PayPal推出“贝宝”。

2005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交易规模增长极其迅速,根据赛迪顾问的分析,包括网上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规模达到179亿元,比2004年增长79.9%。

依据《iResearch 2005年中国网上支付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中国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5亿元,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5325万,网上支付用户每人年均网上支付金额将有可能达到1136元。

但是市场的高速增长掩盖不了电子支付行业存在的问题。

电子支付服务企业目前正在用“免接入费”、“免交易手续费”等非常规的竞争手段抢夺市场,这表明中国的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还非常不成熟。

除了政策风险、安全隐患、诚信缺失、法律保障等制约电子支付的瓶颈外,对应用需求研究不足也是一个关键制约因素。

四、电子支付发展的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投资方式、融资行为,而且改变着金融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各项承诺的逐步落实,发展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是我国银行业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

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以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

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电子支付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最终为消费者带来更低的价格。

但就目前的电子支付的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只要表现为一下几方面:1、安全问题虽然,计算机专家在网上银行安全问题上下了极大的攻夫,采取了多种措施,然而,网络黑客的攻击仍然使专家们头疼不已。

安全问题仍旧是电子支付中闻关键、最重要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电子支付的发展情况看,迫切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积极向电子支付国际通用标准靠拢。

(2)建立认证中心(CA)的问题。

(3)大力发展电子支付的安全技术。

2、支付方式的统一问题电子支付中存在着若干种支付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且有时两种支付方式之间不能做到互相兼容,这样,当电子交易中当事人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且这些支付方式又互不兼容时,双方就不可能通过电子支付的手段来款项支付,从而也就不能实现因特网上的交易。

因此,从推动电子商务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努力将各种不同的支付方式统一起来,将各种不同的支付方式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结合而形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支付方式。

3、跨国交易中的货币兑换问题我们知道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这样,在跨国电子交易中就存在一个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网络消费者如何了解另一国家的销售者的产品报价折合成本国货币是多少。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们潜在的购买欲望。

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将货币自动兑换软件集成于电子商服务器中,实现全球性电子商务处理服务。

这样,任何人就可受限制地通过Internet在全球任何地方购物消费。

4、法律问题随着近年来Internet的普及,人们已开始试跨国界的电子支付新方法。

鉴于技术环境的迅速变化,很难制定符合实际又简便易行的法律法规,因为过于严格和缺乏灵活性法律法规都是不合适的。

我国目前在有关电子支付的法律的制定方面刚刚起步,大量的法律新问题需要研究:(一)电子支付的定义和特征。

电子支付是通过网络而实施的一种支付行为,与传统和支付方式类似,它也要引起涉及资金转换方面的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二)电子支付权利。

电子支付的当事人包括付款人、收款人和银行,有时还存在中介机构。

各当事人在支付活动中的地位问题必须明确,进而确定各当事人的权利的取得和消灭。

涉及这方面的问题相当复杂。

(三)涉及电子支付的伪造、变造、更改与涂销问题。

在电子支付活动中,由于网络黑客的猖獗破坏,支付数据伪造、变造、更改与涂销问题越业越突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四)刑事侦察技术的发展问题。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电子支付方式层出不穷,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都会产重新的法律纠纷。

五、电子支付的未来发展1、电子支付行业市场发展与预期: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支付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而第三方支付凭借其对交易过程的监控和交易双方利益的保障,获得了更多广大个人用户及商户的青睐。

此外,企业逐渐开始利用第三方电子支付进行跨地区收款及各类资金流管理,行业应用逐渐普及和成熟。

从2005年到2010年,电子支付延续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交易额连续几年翻番增长,2008年中国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为2743亿,年增长率为181.0%,2009年中国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为5766亿,年增长率为 110.2%,2010年将达到10000亿,预计增长率为73.4%,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规模将进入成熟稳定的增长趋势。

电子支付凭借灵活便捷的支付方式,优质的服务保证,对企业成本的降低等优势,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加入到其中,规模不断的迅速壮大。

2009年用户规模已达到9000万,同比2008年的5200万增长73.1%.网民渗透率达到23.1%,相比 2008年提高5.7个百分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