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用于连接的螺纹牙型是三角形螺纹
2.普通螺栓联接所受的预紧力为F0,受工作载荷为F,剩余预紧力为F1,则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2是F2=F1+F
3.在螺栓连接中,当螺栓轴线与被连接支撑面不垂直时,螺栓中将产生附加弯曲应力
4.螺纹连接防松的根本问题是在于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运动
5.为连接承受横向工作再载荷的两块薄钢板,一般采用螺纹联接的类型是螺栓连接
6.预紧力为F0的单个紧螺柱的连接,受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和,螺栓收到的总拉力 F2<F0+F
7.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双头螺柱连接
8.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大径,螺纹的升角是指螺纹中径处的升角。
9.计算采用普通螺纹的紧螺栓连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1.3倍
10.螺纹连接防松按其防松原理可分为:机械防松、摩擦防松和永久防松
第六章
1.普通平键连接的工作面是键的两个侧面
2.导向平键的工作面是,导向平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
式是
3.常用的花键连接有渐开线花键和矩形花键,其工作面是键的侧面
4.平键的截面尺寸bXb由轴径确定,而平键的长度L由轮毂长度确定
第八章
1.V带传动中,小轮包角一般应大于120o
2.在带、键和齿轮组成的多线传动中,带传动宜布置在高速级
3.有一减速器传动装置由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组成,其安排顺序以方案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为好
4.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紧边与松边的拉力不等
5.在设计V带传动时,V带的型号是根据和
选取的
6.从结构上看,带轮由轮毂、轮副和轮缘三部分组成的
7.摩擦型带传动是依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8.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
9.带传动中,V1为主动轮圆周速度,V2为从动轮圆周速度,V为带速这些速度间存在的关系是 V1<V<V2
10.V带传动工作时,传动带受有拉应力、弯曲应力和离心应力三种应力叠加后最大应力发生在带绕上小带轮处
11.普通V带两侧面的夹角为40o
,带轮轮槽角φ<40
o
12.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设计准则是
第九章
1.滚子链传动中,连接数应尽量避免采用奇数,这主要是因为采用过渡链节后链板要产生附加的弯曲应力
2.在设计图纸上注明某链条的标记为“16A-1-50”。
其中“16A”代表A系列链接距25.4mm,“1”代表单排链;“50”代表链节数50。
3.链传动作用在周和轴承上的载荷比带传动要小,这主要是因为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无需大的张紧力
4.链传动水平布置时,最好紧边在上,松边在下。
5.多排链排数一般不超过3或4排,主要是为了使各排受力均匀。
6.链传动设计时,链条数应选奇数,链轮齿数应选偶数;速度较高时,链节距应选小些。
7.在一定转速下,要减轻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应减小链的节距,增加链轮齿数。
8.在一般情况下,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为恒定,链传动的的瞬时传动比不恒定,这是因为链条的多边形效应造成的。
第十章
1.影响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形系数Y Fa的参数是齿数。
2.一对直齿传递圆柱齿轮传动,已知齿数Z1<Z2,则齿轮啮合时其齿面接触应δH1与δH2的关系是δH1=δH2。
3.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点蚀,故应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验算出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当齿轮直径不变,而减小模数,增加齿数时,则降低了齿轮的弯曲强度。
5.齿面硬度HB≤350HBS的闭式钢制齿轮传动中,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点蚀。
6.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计算中,以节圆为计算点,把一对齿轮的啮合简化为两个圆柱相接触的模型。
7.在机械传动中,理论上能保证瞬时传动比为常数的是齿轮传动。
8.设计一对材料相同的齿轮面齿轮传动时,一般使小齿轮面硬度HBS1和大齿轮HBS2的关系为HBS1> HBS2。
9.为了有效地提高齿面接触强度,可增大分度圆直径。
10.在一般机械中的圆柱齿轮传动。
往往使小齿轮齿宽b1大于大齿轮齿宽b2;在计算齿轮强度时,工作齿宽b应取大齿轮齿宽b2。
11.齿轮传动设计时,软齿面闭式传动通常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公式确定传动尺寸,然后验算齿轮弯曲强度。
12.在齿轮热处理加工中,齿轮材料达到齿面硬、齿心韧状态时,将有利于提高齿轮抗疲劳强度和抗冲击载荷作用的能力。
13.计算齿轮的弯曲强度时,假定全部载荷作用于齿轮的齿顶处,作为强度计算的依据。
14.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部位,为防止齿轮折断,应进行齿根弯曲度疲劳强度计算。
第十一章
1.一般中速中载条件下,涡轮齿圈的材料应选青钢。
2.涡轮蜗杆传动热平衡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温升,防止润滑油变
性或齿面胶合。
3.在普通蜗杆传动中,蜗杆中间平面上的参数是标准参数。
在该面
内其啮合状态相当于齿轮与齿条的啮合。
4.在涡轮蜗杆设计中,除了规定模数标准化外,还规定蜗杆直径d1
取标准,其目的是限制加工涡轮的刀具数量并便于刀具的标准化。
5.普通平链的主要失效是工作面被压溃或键被剪断。
6.蜗杆传动的主要缺点是齿面间的摩擦很大,因此导致传动的效率
较低、温升较高。
7.与齿轮传动相比,传动效率高不能作为蜗杆传动的优点。
8.蜗杆传动的失效经常发生在涡轮上。
9.提高蜗杆传动效率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蜗杆头数Z1。
10.在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Z1越少,则传动效率越低,自锁性越好。
第十二章
1.对于速度较高的径向滑动轴承,常需限制PV值,其中P是轴承平
均压力,V是轴径圆周速度。
2.设计非液压摩擦滑动轴承时,验算PV是为了轴承过热产生胶合。
第十三章
1.滚动轴承上6212为深沟球类轴承,内径是60mm,其精度等级是
P0级。
2.按国家标准GB1292-1993规定,代号为32208的滚动轴承类型为
圆锥滚子轴承,其内径为40mm,其精度为P0级。
3.代号6208的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其内径为 40mm
4.为了便于互换及适应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5.72308型号的滚动轴承,7的含义为角接触球轴承,该轴承的内径应该是40mm
6.只能承受轴向载荷而不能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是推力球轴承
第十四章
1.设计中,应根据被连接周的转速、转矩和直径选择联轴器的型号
2.受中等冲击载荷、支撑刚度较差,速度较高的两轴之间宜选用弹
性柱销联轴器
3.根据联轴器对各种相对位移有无补偿能力,联轴器和分为刚性联
轴器和挠性联轴器
第十五章
1.按许用弯曲应力计算转轴的强度时,在当量弯矩的计算式
M’=M 2
+(ατ)2中,系数α是考虑转矩和弯矩的循环方式不
同
2.工作中只受扭矩不受弯矩的的轴叫做传动轴,同时受弯矩和扭
矩的轴叫做转轴
3.直径微小的钢制齿轮,当齿根圆直径与轴径接近时可以将齿轮和
轴做成一体,称为齿轮轴
4.工作时承受弯矩并传递转矩的轴是转轴,以传递转矩为主,不承
受弯矩或弯矩很小的轴,成为传动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