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邵阳学院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谭贵菊学习站点:湖南衡阳完成时间:2012年 5月 6 日邵阳学院目录1 绪论 (1)2 汉语动物隐喻现象 (1)2.1 动物隐喻的形成 (1)2.2动物隐喻的研究方法 (2)3 汉语中常见动物的基本隐喻 (3)3.1牛的隐喻 (3)3. 2马的隐喻 (5)3.3 龙的隐喻 (6)3.4 凤 (7)4 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10)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隐喻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所要认知的世界,另一方面隐喻以其形成的语言形式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动物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人类或视动物为敌、或视动物为友、或视动物为肉食来源,动物与人类相生相克,息息相关。

人们发现动物的形象和某些本质特征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存在着某种相似之处,引发对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思考,表达对某一现象的认识或者经验教训。

因此在各种语言中都不乏具有隐喻意义的动物词语。

因地理环境的影响,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所形成的动物隐喻词汇中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相当多的动物隐喻是差异较大甚至截然相反的,这就有可能给外国人学汉语带来负迁移,本文希望梳理一下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四种动物隐喻,并通过中英对比,揭示各自的特点和差异,从而给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隐喻动物认知谚语ABSTRACTCognitive linguist considers metaphor in essence, is the use of one object to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another object. Metaphor on the one hand manifests the cognitive world of mankind.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uses an existing form of language to influence one’s thinking. Animal and mankind have a close-knit relationship. Mankind sometimes view animal as a friend or as an enemy or as a source of food supply. Animal and mankind co-exists together and their activities intertwined, influencing each other. Mankind found in animal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es which are similar, leading to an analysis of their similarities to make sense of one’s experience and relationship with one’s surrounding.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on animal metaphor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inguistic habits, there are many animal metaphors, though similar, which also differ vastly if not totally. This could cause some confusion to foreigners trying to lear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is thesis hopes to categoriz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our animal metaphors an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metaphors of the east and west and highlighting its characteristics, it hopes to offer a tool to help in the teaching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Keywords:metaphor animal cognition proverb1 绪论隐喻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

“修辞学家说,隐喻就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

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

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言语从根本说来是隐喻性的。

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

隐喻(metaphors)源于希腊语“metaphora”即hora”,词语由“meta”和“pherein”组成,意思为“over”和“to carry”,两个词语合于一体表示用一个事物来表达另一事物。

纵观隐喻的发展史,隐喻一开始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即比喻而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给隐喻下定义的人,他说“Metaphor is the application to one thing of a name belonging to another thing。

”。

我们可以理解为隐喻即用表达一个事物的形式来表达另一事物。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现在普遍认为隐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

狭义的隐喻指的是修辞学中比喻的一个类别。

广义的理解则源于1980年当代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他们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书中提到,隐喻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语言、思想和行为。

在本质上,我们的思考与行动都具有隐喻性。

莱考夫和约翰逊为隐喻下的定义是: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对自身和世界的不断探索中,隐喻作为一种通过具体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抽象陌生事物的形式,它影响着人类的认知、思维和语言。

认知科学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主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产生关于世界的概念,因而语言符号的应用起了根本性的作用,人类正式通过语言的沟通认识世界,并传递和继承人类所积累的文化。

如Eve Sweetser认为:“事实上,不仅我们的语言,而且我们的认知和语言都是一种隐喻式的运作。

”2 汉语动物隐喻现象2.1 动物隐喻的形成动物是人类最重要朋友。

无论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家庭蓄养,甚至在让人类果腹的食物中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人们对动物的性情都十分熟悉。

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词语。

这些动物词语往往有两个语义,一是动物本身不随语境变换而变化的原义;另一种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意义。

动物词的文化含义是人们在对动物的认知过程中,发现动物的形象和某些本质特征与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有相通相似之处,于是人类通过抽象思维,对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在语言层面进行概括和提升,把动物的行为投射到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

以动物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语言命题“人类是动物”。

2.2动物隐喻的研究方法2.2.1研究隐喻语言表达的四种方式岳辉《浅析动物隐喻词语的语一言表达与语义系统》中指出动物的隐喻词语在语言表达上有四种情况,分别是“本体—喻体—喻底式隐喻”;“本体—喻体式隐喻”;“喻体式隐喻”;“本体式隐喻”。

这主要是“源域”动物和“目的域”人这两者在相似性的基础之上通过联想在两个域之间建立起的关系。

本体—喻体—喻底式隐喻,如:她的歌声如小鸟般婉转动听。

本体—喻体式隐喻,如:跟那人合作很困难,他做事情跟螃蟹没两样。

喻体式隐喻,如:这不是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嘛!本体式隐喻,刚从监狱里出来的达刚看见桌上的烧鸡,两眼放光,一顿撕咬,不到5分钟,吃得干干净净,连骨头都没剩下一根。

“两眼放光,一顿撕咬”用于形容野兽吃猎物的动作。

所以在这个语境中,己经把人隐喻成为动物了。

2.2.2 动物隐喻的系统特性表1 以鸡喻人的对应含义映射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当“人即动物”隐喻成立时,我们就可以从纵向和横向找出源域和目的域的一一对应。

如表1所示即为以鸡喻人或事物。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体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这些不同的方面映射到人的身上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隐喻义。

而且这些映射之间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

同样,有时形容人相通的特征时可以使用不同动物作喻体以形成横向的隐喻。

如我们祝愿别人在事业上一展身手,就可以祝福对方大鹏展翅、鲤鱼跃龙门、海阔凭鱼,天高任鸟飞,雄鹰展翅翱翔等等。

因此动物与人之间构成的隐喻方式从横向纵向构成了网状结构,形象地表现人类的思维特色2.2.3对比不同的文化含义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对不同动物的感情喜好都不尽相同。

因此反映在隐喻的思维方式上,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中的动物词语所对应的目标域人的内容也会有异同。

因此我们在研究对两种语言或不同文化中的动物词语隐喻进行对比是研究动物隐喻的重要方法。

3 汉语中常见动物的基本隐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从事农业活动的国家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就广泛的在黄河、长江流域发展进行粟黍和水稻的种植。

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畜养业的繁荣。

最早被中国人饲养的牲畜是狗、猪、鸡和牛,猪和羊也一直是主要家畜。

牛主要是被用来代替人力进行耕种,马也能用来耕种,但更多的时候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猪和羊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食来源。

狗、鸡是与人类联系最紧密的动物。

这些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隐喻,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提高了汉语对世界的认知水平。

3.1牛的隐喻中国农耕社会长达数千年,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牛郎织女的传说几千年来脍炙人口。

传说炎帝神农氏就是牛首人身的形象。

人们赞扬牛力气大、供役使,肉乳供食用,皮可制革。

“老牛”、“老黄牛”,常常用来比喻踏实勤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

如: 在延安工作了几十年的韩永康被人们称为老黄牛,他干的事又多又杂。

不能贪图享受,追求安逸,而要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甘当人民的老黄牛。

鲁迅也自比一头老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力大如牛”、“九牛二虎之力”,“牛劲”等都是形容牛力大、强壮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刚出生的牛犊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胆大敢为,无所畏惧,如: 一群敢作敢为的青年竟然决定向德国著名的技术专家发起挑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