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

1.会写“毯、陈”等8个字。

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思考:歌曲中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师生交流。

2.教师导语:老舍笔下的草原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呢?今天我们学习《草原》这一课。

(板书课题)3.介绍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现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初读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解词。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字的读音。

渲(xuàn)染勾勒(lè)迂(yū)回蒙(měng)古包鄂(è)温克族羞涩(sè)(2)指导易错的字。

“毯”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炎”中两个“火”的末笔都变为点。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稍”右下部第一笔是竖,不要写成撇。

“微”中间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洒脱”的意思是:(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本文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

这个词语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和平坦。

②理解“襟飘带舞”一词的意思,可以播放蒙古族人民骑马飞奔的视频,用视频中衣带飞扬的情景来辅助理解,意思是: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③“翠色欲流”一词可以用解释难字法来理解,这个词语中“欲”是理解的难点,“欲”在这里是“将要”的意思,“翠色欲流”就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

这个词语写出了草原的绿,以及草原的生机与活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要求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本文是一篇访问记。

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的文章。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换的?初入草原→接近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受到草原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2自然段:接近目的地,蒙古族人民来到很远的地方欢迎远客。

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主客相见,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热情。

第4自然段:蒙古包内,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我们”,并与“我们”进行了联欢。

第5自然段:“我们”与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依依不舍地告别。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唆。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还点出了草原的美——“天涯碧草”,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精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千里”可以看出草原的辽阔,“碧”可以看出草原的碧绿。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绿”“白”体现了草原的颜色之美。

这样的比喻贴切生动,展现了草原与羊群的美。

草原是静态的,羊群是动态的,动静结合,意境很美。

“绣”也体现了老舍先生用词的凝练。

)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先生将草原比喻成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出示课件(中国画对比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画,感受小丘的柔美。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从回忆里体会。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老舍先生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的乐趣,因此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似乎都陶醉其中,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2.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1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这个场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裙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飞动的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①读这些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主人与客人脸上喜笑颜开,个个都很兴奋,握手又握手。

听到了主人与客人的话,主要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还听到了人们的欢声笑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作者的欣喜与兴奋。

(3)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会心的微笑”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与草原人民都很开心,大家亲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道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主客双方的激动与开心。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

1.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

2.说说你的理解。

(1)从字词入手,理解“何忍别”“话斜阳”的意思。

何忍别:怎能忍心分别。

话斜阳:在夕阳下话别。

(2)由“天涯碧草”你联想到了怎样的大草原?(一碧千里、一望无际、翠色欲流的大草原)(3)这句话描绘的情景是:在夕阳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

(4)这个结尾的作用是:表现了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 。

草原初入草原→接近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美。

2.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在画面中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形成“民族大团结”的理念。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22.4.264.26.202207:0007:00:02Apr-2207:00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六日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07:004.26.202207:004.26.202207:0007:00:024.26.202207:004.26.2022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4.26.20224.26.202207:0007:0007:00:0207:00:025、三军可夺帅也。

Tuesday, April 26, 2022April 22Tuesday, April 26, 20224/26/2022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7时0分7时0分26-Apr-224.26.20227、人生就是学校。

22.4.2622.4.2622.4.26。

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六日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

07:0007:00:024.26.2022Tuesday, April 26, 2022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