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场生产操作规程

猪场生产操作规程

猪场生产操作规程一、公猪饲养管理1、喂料。

成年公猪每头每天给料2.5公斤为标准,根据体况和使用情况适量增加或减少,配种后可适当增加约0.5公斤;公猪利用后,根据其精液成分变化,补充鱼肝油(维生素AD)及硒和维生素E以保持精液的质量,配种旺季,每头公猪每天加喂2~4个鸡蛋。

2、种公猪常年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应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之间的平衡。

3、驱虫与免疫。

体内、外寄生虫每个季度驱虫1次,按免疫程序及时注射各种疫苗。

4、单栏饲养。

保持圈舍与猪体清洁,每间猪舍6~7.5平方米。

5、合理运动。

适当的运动、单圈饲养和夏季防暑是科学管理种公猪的三要素。

运动对于后肢软弱无力的公猪更为重要。

种公猪一般每天要运动0.5~1小时,可让其在较大场地自由活动,也可在较小的场地驱赶其行走。

夏天应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冬天可在中午运动或适当减少运动量,非配种期和配种准备期要加强运动。

6、夏季防暑。

种公猪不耐热,夏季长时间的高温刺激,会使种公猪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从而致精液品质变差和射精量减少。

为此,应在猪舍周围植树、给猪舍通风和在运动场上设置淋水装置等防暑降温措施。

7、经常刷拭冲洗猪体,保持体表卫生,注意保护公猪肢蹄。

8、经常注意公猪健康状况,特别是食欲、体温、膘情等的变化,保证身体健康。

9、合理使用。

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应根据性成熟后身体生长发育程度来确定。

后备公猪9~10月龄开始使用,使用前先进行配种调教和精液质量检查,开配体重应达到120公斤以上。

过早配种影响公猪的生长发育,使其早衰;而过晚配种又会降低公猪性欲,影响正常配种。

公猪配种使用的强度会影响精液的品质和射精量,从而影响受胎率。

在生产中,9~12月龄公猪每周配种1~2次,13月龄以上公猪每周配种3~4次。

2岁以上的公猪1天配种l次为宜,必要时也可日配两次(早晚各一次),但不能天天如此,如公猪每天连续配种,每周应休息1天。

青年公猪每2~3天配种一次。

在本交情况下,1头公猪可负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

人工授精时,1头公猪可负担100~200头母猪的输精任务;在繁殖场,公猪可饲养到4~5岁,使用年限为3~4年。

健康公猪休息时间不得超过两周,以免发生配种障碍。

若公猪患病,一个月内不准使用。

合理使用种公猪有利于延长其种用年限和充分发挥繁殖能力。

10、注意安全。

工作时保持与公猪的距离,不要背对公猪,不要推其肩、头部以防遭受攻击。

严禁粗暴对待公猪。

二、后备母猪饲养管理1、饲养管理后备母猪群的培育是为了获得健康体况的繁殖群体,饲养管理上应着重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保证其优良繁殖性能的充分发挥,延长繁殖寿命。

⑴选拔符合品种特性和经济要求的后备母猪①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同胎至少有9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公斤。

②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六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三对应在脐部以前。

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

③体型良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

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

④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如疝、锁肛等)。

⑤外生殖器发育良好,180日龄左右能第一次发情。

⑥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

⑦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等。

⑵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

⑶小群饲养,每圈3~5头(最多不超过10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以保证其肢体正常发育。

⑷必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

90公斤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公斤或180天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饲喂2公斤左右,分2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⑸配种前2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2.5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公斤,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影响受精卵着床。

⑹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从而增强体质,促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保证肢蹄健壮。

⑺按驱虫和免疫程序,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⑻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栏舍内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⑼配种前一段时期按摩乳房,刷拭体躯,建立人猪感情,使母猪性情温顺,好配种,产后好带仔。

⑽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可采用调圈、合圈、成年公猪刺激、变换饲料的方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对于接近或接触公猪3~4周后,仍未发情的后备猪,要采取强刺激,如将3~5头难配母猪集中到一个留有明显气味的公猪栏内,饥饿24小时、互相打架或每天赶进一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跨(有人看护)刺激母猪发情,必要时可喂服中药催情散或肌注氯前列稀醇催情;若连续3个情期都不发情则淘汰。

⑾在配种前后一段时间每头猪每天喂给1~2公斤优质青绿饲料,可促进发情和排卵。

2、发情与配种⑴后备母猪初配条件:年龄7.5个月以上,体重120公斤以上,第二或第三情期。

⑵细致观察母猪发情,适时配种,不漏配。

配种的有效时间是发情开始后12~36小时之间,第一次配种应在静立发情被检出之后12~16小时完成,过12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配种。

一般采取早上压母猪背有静立反应时,于当天下午配种一次,次日早上再配一次;下午压母猪背有静立反应时,于次日早上配种一次,次日下午再配一次。

有条件的,除纯种繁殖外,可采取同品种的两头公猪或精液各配种一次,或混合精液人工输精,受胎和产仔率更高。

⑶严格按照配种计划进行配种,防止乱配,配种后立即记录清楚。

⑷有条件可采用人工授精,能降低饲养成本,避免公母猪体型差异带来的本交困难,减少疾病传播,改进配种水平,提高繁殖成绩。

三、妊娠母猪饲养管理1、所有母猪配种后按配种时间在妊娠定位栏编组排列。

怀孕料分阶段按标准饲喂。

2、喂料。

每天喂料量应参考母猪的体况而定,灵活变通。

妊娠一个月内的喂料量为1.8~2.0公斤/天/头,妊娠中间二个月内的喂料量为2.0~2.5公斤/天/头,最后一个月的喂料量为2.5~3.0公斤/天/头,怀孕90天开始喂哺乳料,并适当减料。

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中毒流产。

3、驱虫和免疫。

按计划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免疫注射按免疫程序进行,不能遗漏。

配后3~4周内不能注射疫苗,以防死胎。

4、妊娠诊断。

在正常情况下,配种后21天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可初步判定妊娠,43天不发情的母猪可确定妊娠,其表现为: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驯、行动稳、阴门下裂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

5、适当运动。

为增强母猪体质和预防产后便秘,要给母猪以适当的运动。

夏季要注意防暑。

为了防止发生机械性流产,不要强行驱赶或恫吓母猪,临产前停止运动,并严禁鞭打和突然惊扰。

6、合理淘汰。

有计划合理淘汰繁殖性能差、有严重遗传缺陷或患病后无治疗价值的母猪,连续3次或累计4次复发情的母猪,2次以上流产的母猪,断奶后3个情期不发情的母猪,超过10个月龄、体重超过160公斤未配上种的后备母猪,连续3胎产仔6头以下的母猪,有恶癖、怪癖的母猪,年老(4岁以上)且繁殖性能严重下降的母猪。

四、分娩母猪饲养管理1、产前准备⑴空栏彻底清洗,检修产房设备,之后用消毒药消毒,晾干后备用。

⑵产房温度最好控制在25℃左右,湿度65~75%。

⑶检验清楚预产期,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

⑷产前产后3天母猪减料,分娩前检查乳房是否有乳汁流出,以便做好接产准备。

⑸准备好碘酊、高锰酸钾、抗菌素、缩宫素、保温灯、剪牙钳等药品、工具。

⑹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水清洗母猪的外阴和乳房。

⑺临产母猪提前一周上产床,上产床前清洗消毒。

2、判断分娩⑴阴道红肿,频频排尿。

⑵乳房有光泽、两侧乳房外涨,用手挤压有乳汁排出,初乳出现后12~24小时内分娩。

3、接产⑴要求有专人看管,母猪产出第一头仔猪后,静注葡萄糖、黄芪多糖、维生素、抗生素等。

⑵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口鼻粘液清除、擦净,用抹布将猪体抹干,发现假死猪及时抢救,产后检查胎衣是否全部排出,如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肌注缩宫素。

⑶断脐、剪牙、断尾。

脐带距腹部4厘米处用线结扎剪断,涂碘酒,剪掉上下共八个牙齿,要求尽量平整,用剪牙钳剪断三分之二尾巴(几天后会自然脱落)。

⑷把初生仔猪放入保温箱,保持箱内温度30~32℃。

⑸帮助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初生体重小的放在母猪前面的乳头,大的放在后面。

⑹有羊水排出、强烈努责后1小时仍无仔猪排出或产仔间隔超过1小时,即视为难产,需要人工助产。

4、难产的处理⑴临产母猪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超过半小时者可注射缩宫素,但要注意在子宫颈口开张时使用。

⑵注射缩宫素仍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应立即人工助产。

⑶人工助产时,要剪平指甲,润滑手、臂并消毒,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抓仔猪的两后腿或下颌部;母猪子宫扩张时,开始向外拉仔猪,努责收缩时停下,动作要轻;拉出仔猪后应帮助仔猪呼吸。

产后子宫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肌注抗生素一个疗程(3~5天),以防发生子宫炎、阴道炎。

⑷对难产的母猪,应在母猪卡上注明发生难产的原因,以便下一产次的正确处理或作为淘汰鉴定的依据。

5、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是规模化猪场常见的产科疾病,可导致母猪不孕、流产、返情、不发情、繁殖性能低下,经产母猪多见,后备母猪也会发生,若治疗不及时将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

引发子宫内膜炎的原因,主要是细菌、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和饲料因素。

主要症状为发情周期不正常,从阴门中排出灰白色或黄褐色稀薄脓液或豆腐渣样脓块,其尾根、阴门、飞节上常粘有阴道排出物并形成干痂。

治疗可采取子宫冲洗、宫内投药、注射治疗和喂服中药的办法。

用0.02%高锰酸钾1000毫升,或生理盐水1000毫升加强效碘按1:50的比例配制,反复冲洗子宫,清除积留在子宫内的炎性分泌物,直到冲洗子宫回流液变成澄清液(即冲洗液原本的颜色)即可。

冲洗子宫1小时后,用氟苯尼考注射剂10毫升加土霉素注射剂10毫升或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注入子宫内,每天1次,连续3~4天。

较轻的子宫内膜炎,经冲洗、宫内投药后就能治愈,重者还必须配合肌肉注射青霉素480万单位加链霉素300万单位或氧氟沙星、头孢类药物,每天1次,连续用药5~7天。

中药参考处方:蒲黄25克、益母草50克、香阴子25克、黄柏20克、黄芪15克、当归20克、开麻15克、甘草10克。

每天1剂,煎水拌料喂服(1头母猪药量),连服4~5天。

预防主要做好疫苗常规免疫,清洁消毒,产后清宫保健,杜绝饲喂发霉饲料。

6、使母猪白天产仔的办法母猪自然产仔大多是在晚上进行。

晚上母猪产仔,在管理上有许多困难,疏忽或其它方面的管理不善容易导致仔猪压死、冻死、挤残或母猪难产死亡。

母猪白天产仔便于监控管理,又能随时调控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及时剪牙、断尾和做好零时免疫等,对提高仔猪出生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