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压疮及护理
。 2. 手术时间
压疮的形成与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有密切的关系。手术时间越长, 局部受压组织处于缺血状态时间越长,压疮发生率越高,当手术时 间>4h时发生压疮的机会就越大。
3. 手术体位
手术体位决定了患者受压部位,俯卧位比仰卧位更易发生,侧 卧位发生的机会最大,受力面积最小,体重越大,所受压力越大。
仰卧位
足 跟
枕部
肩
手
胛
臂
骨
和
肘
部
脊腰 椎区 体
骶 尾 部
隆
突
处
俯卧位
侧卧位
手臂
踝部和足部
耳廓
肩峰
髋部
腿部
膝部
4 麻醉
由于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的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 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再者由于麻醉药物影响,患者反 应迟钝或暂时丧失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
三、护理措施
1. 术前评估
术前 1天
到病区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病史及各项术前检查化验结果, 对于一些阳性化验结果要加以标注
到病房与病人面对面的交流,告知术前的一些注意事项,观察 其皮肤情况、血管走向及心理状态,给予手术患者鼓励和安慰, 小儿和老人,要加强与家属的交流
和病区护士详细交接手术患者的皮肤相关情况,对有问题的皮 肤要详细记录其情况,并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做出综合评估, 找出术中发生压疮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护理 措施
时用无菌薄膜保护好切口,防止术野区的冲洗液、血液弄湿床单
冲 洗 时 要 提 醒 术 者 冲 洗 液 不 要 外 流 , 保 持 皮 肤 干 燥 , 减 少 术 中 压 疮 的 发 生
3. 正确摆放体位
保持手术床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及碎屑,使用医用润宝对受
压部位进行涂抹
病人摆放各种体位时,要注意各种支撑物和衬垫物的放置位置,
3. 剪切力 与体位密切相关。手术过程中当体位固定时身体因重力作用而发生倾 斜,深筋膜和骨骼趋向下滑,而手术床或手术单的摩擦力使皮肤和浅筋 膜保持原位,从而产生了剪切力。
手术类型
手术时间
涵 盖:
手术体位 麻醉药物
术者对患者施加压力
湿度
与手术室相关的特异性危险因素
1. 手术类型
心脏、血管、肝脏、食道、脊柱手术和神经外科开颅及耳鼻喉科 头颈手术,由于体位及手术时间关系,是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3. 手术室相关的特异性危险因素
与患者相关的内源性因素
1.年 龄 因 素 2. 体 重 因 素 3. 疾 病 因 素
1. 年龄因素 随年龄的增加,组织再生能力发生生理性减退,皮肤松弛、缺乏弹性
组织萎缩变薄,易损性增加。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 血缺氧,易引起压疮。据统计4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是40岁以下 患者的6—7倍。
剪切力 压力 摩擦力
1. 压力 压力是造成压疮最主要的力,其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原
因。手术床垫过硬、体位架安置不当、使用约束带过紧等情况,长时间 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
2. 摩擦力 摩擦力是作用于上皮组织的机械力,手术时操作振动过大对受压部
位都有明显的摩擦力和剪切力,如床单、约束带、体位垫等表面粗糙甚 至潮湿,移动患者时均可产生摩擦力。
2.体重因素 压疮所受压力来自自身的体重,患者的体重与压疮受压程度成正比,
患者体重>75kg时,致压力增加,易发生压疮。而当患者极度消瘦或 体弱时,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也易发生压疮。
3. 疾病因素 严重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脊髓损伤的患者是发生压疮的
高危人群。肺部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和风湿疾病等患者 手术时,患者因病处于缺氧状态,组织代谢明显下降,都可加重手术 中受压部位缺氧、缺血程度,也都是引起术中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
新型的手术体位垫
4. 加强术中巡视
1 5 - 3 0 分 钟 观 察 肢 体 末 端 的 血 液 循 环 、 皮 肤 色 泽 等 。 患 者 外 露 的 肢 体 用 保 护巾加以保温
术 中 如 需 移 动 患 者 , 应 避 免 拖 、 拉 、 推 、 用 力 要 协 调 一 致 , 以 免 产 生 摩 擦 力和剪切力,损坏皮肤,引起压疮的发生
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
5 对患者施加压力
手术者对患者施加压力,如放置手臂、拉钩等。都会影响组织微循环 ,使发生压疮的机会大为增加。
6 湿度
手术中的血液、体液及冲洗液浸湿皮肤,使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 擦;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沾贴于床垫上,增加了剪切力,也增加了受压 部位形成压疮的机会。
支撑点、着力点。严禁拖拉等动作造成患者皮肤破损
平卧位时,足跟部和骶尾部承受的压力最大,最易发生压疮,要
在这两个部位放置厚薄适宜的海绵垫或棉垫
侧卧位时,两膝之间要放置垫,脚踝部骨隆突处也要放置厚海
绵垫,俯卧时,要在前额和脸颊垫好合适的棉垫
合理放置衬垫物和支撑物首选加厚海绵减压垫(在6cm以上)或
术中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宋海萍
一、压疮定义
压疮: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局部
组织血运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 常功能,从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
术中压疮:也称体位性压疮,是指患者
在术后几小时到6天之内出现的压疮
压疮的分期
分期
I期: 连续2个观察日在同一部位出现的压之不褪色的红斑。 Ⅱ期:表皮和(或)真皮受损,溃疡是表浅的,表现为皮肤破损、
2.术中的护理
术中要保暖、防潮
调 控 好 手 术 间 的 温 度 和 湿 度 , 温 度 2 3 - 2 5 ℃ , 湿 度 4 0 - 6 0 % 为 宜 患 者 入 手 术 间 后 , 为 病 人 加 盖 棉 被 保 持 体 温 术中输注的液体及血液经加温后输入。冲洗时使用 37℃冲洗液,术前铺巾
起水疱或浅火山口状溃疡。 Ⅲ期:皮下组织溃烂或坏死,可能侵及深层筋膜,临床表现为深火
山口状溃疡,伴有或不伴有邻近组织的损坏。 Ⅳ期:深部组织受到破坏,可深达肌层、骨骼。 术中压疮以I期为主,一般最严重时只达到2期。
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
二、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
1. 患者相关的内源性因素 2. 外源性危险因素
术 中 提 醒 手 术 医 生 等 不 要 依 靠 、 挤 压 患 者 的 身 体 , 以 免 增 加 患 者 自 身 体 重 以外的压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