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水生产线的组织教学目的:掌握流水生产线的基本...

流水生产线的组织教学目的:掌握流水生产线的基本...





Ⅳ Ⅴ Ⅵ Ⅷ
Ⅸ Ⅹ 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16
6 5 8 9 5 4 5 6 10 5 6 2 5 4 12 10 5 15 10 5 6
e1
19
e2
f1
19
f2
29 21 2 5 4 12 10 30 5 6
步骤:
1) 按照后续作业数量的多少对作业进行排序; 2)首先分配后续作业数量最多的作业,并计算该工作地 的剩余可用时间。
3)继续下去直到所有作业都已经分配到工作地。
例2 HP大型商用复印机要在一个传送带上组装,每天生 产40台,每天的生产时间为480分钟,表6-1列出了复印 机的装配步骤及时间。用后续作业最多原则对工作地进 行组织,达到生产线平衡的目的。

工作地2
11 B
C 4 D
工作地3
3 F
工作地1
10 A
7 G
工作地6
3 I
工作地4
12 E
工作地5
11 H
图6-5 复印机各工作站作业安排图
图6-3 复印机各工作站作业安排表
工作地顺序号 1 2 3 4 5 6
作业 A B C,D,F E H G,I
工作地作业时间 工作地空闲时间 10 11 12 12 11 10 2
(2) 确定节拍
480 R 12(分钟 / 台) Q 40
(3) 计算所需工作地的最小数目
T效
T lk
k 1
m
(k 1, 2, m)=10+11+5+4+12+3+7+11+3=66
Smin T 66 [ ] 5.5 6 R 12
(4)组织工作地 首先,按照后续作业数量的多少对作业进行排序, 如表6-2所示;
计算公式:
R
T效 Q
T效 T0
R - 流水线节拍(分/件) Q - 计划期制品产量(件)
T0 - 为计划期制度工作时间(分)
-为时间的有效利用系数
T效- 为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分)
系数 主要考虑设备检修时间、设备调整与更换工具 时间,以及工人班内休息时间等因素,一般取 0.9~0.96。
流水生产线的技术设计和组织设计的 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组织设计是进行技术 设计的前提和根据,技术设计应当保证组 织设计的每一个项目的实现。这里,我们 主要研究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一、单一品种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具体步骤:
1)确定流水生产线的节拍
2)进行工序同期化
3) 计算设备(工作地)数量和设备负荷系数
T lk
k 1
m
(k 1, 2,
m)
4) 组织工作地(给工作地分配作业单元) 原则: ①保证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② 每个工作地分配到的小工序(作业单元)作业时间 之和Tei不能大于节拍;应尽量接近或等于节拍,即 Tei r; ③应使工作地的数目尽量少; 5) 计算工作地效率
T 效率 SR
6 21
8 3
6 8
6 11
图6-6 作业单元的先后顺序和工时
根据图6-6可制表6-4,在表上作一些分析。 表6-4(1)作业单元组成工作地的分析表
序 列 作业 单元 工 时 列时间累计 作业单元时间累计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如果该厂是三班制生产,每班吃饭时间为 40分钟,时间 的有效利用率为0.9,则该厂轿车生产的节拍为:
R=T效/Q = 250*(24*60-40*3)*0.9/400000
= 0.7425(分/辆)
习题1:生产计划中规定变速齿轮的日产量 为56件,日工作8小时,时间利用系 数为0.95,废品率为2%,求该齿轮 的平均节拍?
实现方法——工序的分解和合并 工序的分解和合并是实现工序同期化的基本方法。 工序分解是将较大的工序划分为若干较小工序;工序 合并则是把若干有联系的小工序合并为较大的工序。 通过把大工序划小、小工序并大的办法来调整各工作 地的加工时间,使其等于流水线节拍或与节拍成整数 倍比关系。

这种作法在手工操作为主的装配流水线上比较容 易实现,而在以机器工作为主的流水线上则较难实现。 在机器作业中,实现工序同期化的方法主要有:采用 更完善的设备和工具、改进工艺方法、提高工人熟练 程度以及改进劳动组织等。
作业D后续作业数量为4,前项作业B已分配完毕,其作业时间
为4,小于工作地3的剩余可用时间12-5=7; 所以可将作业D分 配给工作地4;此时工作地3的剩余工作时间为7-4=3
作业E,其前项任务为A,已分配完毕,作业时间为12,恰等于
节拍,所以自成一个工作地即工作地4;
作业F,其前项任务为C和D,均分配给工作地3,F的作业时
其中,S-实际工作地数;
组织工作地方法1
--按后续作业最多原则组织分配工作地 分配标准: 1)从工作地1开始,按顺序给工作地分配作业,作业的分 配按作业流程图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2)在每一分配前应用下列原则确定哪些作业能满足被分 配到某一工作地的条件: • 所有的先行作业都被分配完毕; • 该作业时间不超过该工作地的剩余可用时间。剩余可 用时间等于生产节拍减去工作地的总的作业时间。
第二节
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
流水生产线的设计包括技术设计和组织设计两 个方面。 流水线的技术设计:是指工艺路线、工艺规程 的制定、专用设备的设计、设备改装设计、专用工 夹具设计、运输传送装置的设计等。通常可称为为 流水线的“硬件”设计。 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是指流水线的节拍的确 定、设备需要量和负荷系数的计算、工序同期化、 工人配备、加工对象运输传送方式的设计、流水 生产线的平面布置、流水生产线的工作制度和标 准计划图标的制定等,也称为流水线的“软件” 设计。
表6-2 复印机各装配作业后续作业数量 作业 A B C或D E 后续作业数量 作业 F G或H I 后续作业数量
8 5 3
2
2 1 0
其次,给工作站安排作业 从工作地1开始,作业A没有前项作业,后续作业数量 最多为8个,所以将作业A分配给工作地1,同时计算该工 作地的剩余可用时间 ,即12-10=2;所以工作地1仅包括 任务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16
6 5 8 9 5 4 5 6 10 5 6 2 5 4 12 10 5 15 10 5 6
e1
19
e2
e3
f1
19
f2
f3
29 21 2 5 4 12 10 30 5 6
13 21 2 5 4 12 10 30 5 6
工序同期化具体步骤:
1)用流程图表示作业先后关系 流程图由圆圈和箭头组 成,圆圈代表一个作业单元,圆圈内字母或数字表 示作业单元的编号,圆圈上方数字表示该单元作业 所需时间,箭头表示作业操作顺序。 2) 确定装配流水线节拍R; 3)计算满足节拍要求的最小工作地理论值Smin; T S min [ ] R 其中,T 表示制品的加工时间,若用 lk(k=1,2,……,m) 表示第k个作业单元的作业时间,则有:
间为3,等于工作地3的剩余可用时间3,所以将作业F也分配给工 作地3,此时工作地3的剩余可用时间为3-3=0;所以工作地3的 作业分配完毕,即由作业C、D和F组成;
作业H,其前项任务为E, 已分配完毕,作业H的作业时间为11,
接近于节拍,所以可自成一个工作地,即工作地5,其剩余可 用时间为12-11=1;
1 0 0 1 2
4) 计算工作地效率
效率 66 91.7% 6 12

6 效率 1 1 8.3% 91.7% 6 12
组织工作地方法2 --启发式方法(Heuristic Method)
启发式方法:是根据单元组成及先后顺序图,以节拍 为基准,列表计算探索求解的方法。
例题1:某轿车厂2005年计划生产轿车40万辆,若一年按 250个工作日计,单班制生产,每班8小时,时间的有效 利用系数为0.9。 问:该厂轿车生产的节拍是多少? 解:R=T效/Q = 250*8*0.9*60/400000=0.27( 分/辆) 如果该厂是两班制生产:则该厂轿车生产节拍为:
R=T效/Q = 250*8*0.9*2*60/400000=0.54(分/辆)
例3 某产品的装配由21个作业单元组成。作业单元的先 后顺序和工时如图6-6所示。合理组织工作地,以实现 生产线平衡的目的(设节拍为36分钟/件)。
Ⅰ 6 1

9 4 5 5

10 9







Ⅺ5 7
5 10
2 12
5 13
4 14
12 15
10 16
15 18
10 19
e2
e3
e4
f1
19
f2
f3
f4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16
作业G,其前项任务为F, 已分配完毕,所以将作业G分配给工 作地6,作业G的作业时间为7,所以工作地6的剩余可用时间 为12-7=5;

作业I,其前项任务为G, 已分配给工作地6,作业I的作业时 间为3,小于工作地6的剩余工作可用时间5,所以将作业I 应分配给工作地6,此时,该工作地的剩余可用时间为5-3 =2; 至此,所有的作业都分配完毕。具体的作业安排如图6-5和 表6-3所示.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