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和维也纳会议
B.颁布了 颁布了1793年宪法(6月24 年宪法( 颁布了 年宪法 日) )
C.推行“革命恐怖政策” .推行“革命恐怖政策”
• 为了有效打击各种叛乱活动,1793年7月至9月逐步确立了专 政体制。首先改组了1793年4月成立的公安委员会,由罗伯斯 比尔直接领导,它在国民会议的名义下有权支配一切,成为国 家事实上的临时政府。在公安委员会之下设立了社会治安委员 会,负责领导警察部门。地方革命组织是公社,负责执行政府 的各项指令,监视可疑分子,警戒交通要道等,成为雅各宾派 专政的重要支柱。此外,还建立了一支由7000多名步兵和炮 兵组成的“革命军”,专门镇压与革命为敌者和投机商。 • 9月17日,国民会议颁布了《惩治嫌疑犯条例》,将王党分子、 反革命分子以及“并无其他过错而只是未能履行选举职责的 人”,都列入嫌疑犯之列,由革命委员会负责将他们逮捕。这 就将镇压的范围严重扩大化。在被送上断头台的嫌疑犯中,既 有王后玛丽·安东瓦尼特(1755~1793)及煊赫一时的罗兰夫人 (1754—1793),也有一些是无辜者。 • 在经济方面,严厉打击投机商,实行全面限价法,规定了粮食、 日用品和原料等39种商品的最高价格,对于违反者,将处以罚 款并登记于嫌疑犯名册。
大革命的爆发
•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召开。路易十六出席开幕 式,以声泪俱下的语调要求“忠诚的臣民们的援 助”,以“克服目前遭到的一切财政困难”。 • 6月17日成立国民议会,20日“网球场宣誓”。 • 7月9日,以制定宪法为己任的国民议会改称制宪议 会。制宪议会的成立,标志着反封建专制的斗争取 得了初步的胜利。 • 7月14日,巴黎人民群众攻占了巴士底狱,标志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 《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它概括了法国启蒙学说和美国《独立宣言》中关于 明年住、平等、自由等思想,并进而将这些思想以 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自然权利、主权在民、法 律至上和三权分力等原则取代封建专制主义的神权、 王权、特权和独裁。 • 宣言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特权等级和封建专制制度, 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意义。不仅为法国树立了革命的 旗帜,而且鼓舞和推动了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 宣言以资本主义所有制取代封建主义所有制,这是 历史性的进步。 • 但资产阶级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确立,表明 宣言所承认的只是政治上的平等,而不是社会平等, 其人权原则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维护资本主义剥削 制度和社会不平等的性质。
路易十六逃跑
• 1791年6月23日,路易十六逃跑,国内保王 党叛乱,国外武装干涉,经济上物价飞涨, 粮食供应不足。雅各宾派和以埃贝尔为代 表的歌德利埃俱乐部要求废除国王。8月, 普奥联合宣言,号召欧洲封建势力干涉法 国革命,恢复路易十六政权。
法国面对外国的武装干涉的态度是 不一样的
• 1、国王和王后支持战争,抱着反革命的目的,希 望法国在战争中失败,以便恢复封建专制。 • 2、君主立宪派反对战争,希望维持现状。 • 3、雅各宾派也反对战争,不主张立即对奥开战, 认为首先应清洗军队中的贵族军官,肃清反革命 势力。 • 4、吉伦特派希望战争,由之组阁,利用战争转移 群众的斗争视线,削弱左派势力。 • 由于奥国公开挑衅的军事行动激发了法国人民的 民族意识。罗伯斯庇尔和埃贝尔号召人民起来保 卫祖国,1792年8月10发动起义,推翻了君主立 宪派。
第二阶段 吉伦特派执政时期 (1792年8月10日——1793年6月2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 君主立宪派不同,与封建势力矛盾对立尖 锐,能够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特别是在 巴黎的无套裤汉的影响下,做为工商业阶 级应该做而能够做的事情。
• • • • •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
一、震撼欧洲的大革命
(一)革命形势的成熟
• 1.手工工场的发展。18世纪的法国处于资本主 .手工工场的发展 义手工工场的繁荣时期,是欧洲大陆上手工业最 发达的国家,马克思称法国为“工场手工业典型 的国家”。 • 2.金融业的发展 2. • 3.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在财富上是最富有的阶级,政治上无 权,处处受制约,与封建贵族重重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的矛盾更加突出, 封建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主要表现在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上,因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封建制度的物 质基础发生了动摇。
上升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1、各派别对国王的态度如何。 • 2、给人民民主权利多少。 • 3、对农民的土地问题如何解决。 • 4、对待外来武装干涉的态度怎样。
(二)革命发展的三阶段
• 第一阶段(1789、7、14——1792、8、10) 君主立宪派掌权时期,也称斐扬派统治时 期。 • 第二阶段(1792年8月10日——1793年6月 第二阶段( 年 月 日 年 月 2日)吉伦特派执政时期。 日 吉伦特派执政时期。 • 第三阶段(1793年6月2日—1794年7月27 第三阶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雅各宾派专政
• 3.取消行会,允许自由买卖,取消关卡, 统一度量衡。 • 4.1791、6、14,通过《夏普利埃法》。 《夏普利埃法》 消极公民被排斥在国民自卫军之外;集体 名义的请愿遭到禁止;禁止结社和罢工。
5.1791年宪法 年宪法
•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国家政权的组织 原则是三权分立,国王依法治国,宣誓效 忠于国家。 • 把农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 该宪法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没有明文规定 《人权宣言》所宣扬的民主权利,没有废 除殖民地的奴隶制度。 • 但它不失为一部进步的宪法,是继美国 1787年宪法后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支持人民群众抗击外国侵略,9月21日取得瓦尔密 大捷。 召开国民公会,按照宪法,给予21岁以上男子普选 权。 通过法令废除君主制度,成立共和国。 1793年1月21日,通过国民公会表决,处死路易十 六,推翻王权。 颁布一系列土地法令,宣布将逃亡贵族的土地收回, 卖给农民,把所有一切封建义务废除。 英国为首的七国反法同盟包围法国,旺代郡发生王 党叛乱。共和国内忧外患,危难之际,雅各宾派号 召起义,人民群众再次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
• 它规定:法国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民主共和国; 立法会议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由年满21岁 的男子普选直接产生;执行会议是最高行政机 构,由24人组成;公民有信仰、出版、请愿、 结社等自由,当政府侵犯了自由权时,人民有 权起义推翻政府。宪法还规定了私有财产神圣 不可侵犯。 • 宪法贯穿了卢梭的思想,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最民主的宪法。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险 恶,这部宪法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民主便让位 给了“革命恐怖”。
君主立宪派掌权时期(斐扬派统治时期 斐扬派统治时期) 第一阶段 君主立宪派掌权时期 斐扬派统治时期 (1789、7、14——1792、8、10) 、 、 、 、 ) • 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大资产阶级手中,主 张运用立法的手段来改造法国,主张保留 国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1.“八月法令” . 八月法令” • 2.《人权宣言》 . 人权宣言》 • 3.提高法令取消行会,允许自由买卖,取 .提高法令取消行会,允许自由买卖, 消关卡,统一度量衡。 消关卡,统一度量衡。 • 4.1791、6、14,通过《夏普利埃法》。 . 、 、 ,通过《夏普利埃法》 • 5.制定 .制定1791年宪法 年宪法
第三阶段 雅各宾派专政
(1793年6月2日—1794年7月27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雅各宾派是对1789年10月初成立的雅各宾 俱乐部成员的称呼,最初包括君主立宪派 和吉伦特派的主要成员,后经多次分 裂.到1792年10月时,只剩下了以罗伯斯 比尔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因他们在 国民公会开会时坐在会场较高的长凳上, 所以又称为“山岳派”。该派反映了中小 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实行民主和把反封 建斗争进行到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1.“八月法令”: . 八月法令”
• A.规定一切强加于人身的负担,必须无条 件废除。 • B.由于地产而产生的负担必须进行赎买
2.《人权宣言》 1789年8月26日 . 人权宣言》 制宪议会通过
• A.关于“天赋人权”的思想。宣布“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 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 B.“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整个主权的本原主 要寄托在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 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 C.“法治原则”,宣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三权分立原则”。 • E.财产权原则。宣布“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 4.封建王权的危机 . 特权等级的腐败;国家财政空虚、征收杂税。税 收制度的不公平,宫廷挥霍无度和官僚的贪污腐 败,造成了财政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1789年,路易十六召集显贵会议,要求向特权等 级缴税,遭到反对。显贵会议对于国王提出的征 税要求反对。借口显贵会议无权解决国家财政问 题,劝说召开三级会议。这次会议的失败,意味 着封建统治集团的上层已经不能够按照旧的统治 方法在统治下去了。 • 5.群众革命运动 . “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以及城乡群众革命运动的普遍高涨是革命形势成 熟的最重要的标志。1788年7月间,法国发生了 严重的风雹灾害,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天灾人 祸,从1788到1789年春,农民暴动和城市平民运 动风起云涌。
• 顽固的封建经济基础、森严的等级制度、国 顽固的封建经济基础、森严的等级制度、 王专乱的行政法律制度 制制度的四大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法国封 建制度的典型性,也决定了法国革命的激进 性和艰巨性。
• 由于法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相对稳固,没有像英 国那样由圈地运动引起的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所 以封建社会所固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也被保留下来。 革命前,全国居民被分为三个等级,特权等级(作 为第一和第二等级的教士和贵族)和第三等级(资 产阶级等)之间的矛盾具有传统的尖锐性和典型性。 • 在这种尖锐的对立中崛起的专制王权尤其强大,而 专制王权又基本上是和特权等级同气相求的,所以 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王权争取自由的斗争,势必要与 他们反对特权等级争取平等的传统斗争搅在一起。 正是由于法国的贵族阶级拥有极强大的传统势力, 历来是第三等级 的死敌,所以资产阶级不得不在斗 争中把它定为重点攻击对象。这样,“争取平等” 的要求便成为大革命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