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移植必须带土球,保证成活率。
对于土球采用蒲包包装时,移栽时剪断草绳,及时撤出蒲包物料,确保新根萌发,使其在新的环境下正常成长。
如采用草绳密缚,移栽过程中,需要剪断草绳,恢复根系生长。
3、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建议
3.1、科学的设计,强化施工技术水平
科学设计应制定标准的技术章程和操作规范,据由不同园林工程的特性实践得知,合理设计、科学布排可提升效率,优化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其次,施工时设计的表达和诠释,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才可完全表达出设计师的真实想法和设计理念,施工时要把握每个步骤的重点,如选择苗木、装载苗木、对土壤进行清理、粗平整、细平整、定位、挖坑、填土等严格按规定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3.2、养护管理制度化
成立考评组:园林局成立园林考核组、绿化承包单位成立自查组。
自查组每天对街道进行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日记录;考核组负责每周对各类绿地管养的考核工作及对日常检查的督查工作。
其次,为了强化管理,明确职责,使城区街道绿化管理有序进行,园林局与环卫局签订关于城区街道绿化带养护协议,在建设局的统一领导下,园林局负责绿化带内及乔木树池内的杂草清除,整形修剪之后的残枝败叶及绿化施工场地处理,环卫局负责绿化带内及树池内垃圾处理,双方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3.3、推行目标管理,强调资金管理
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成果为标准,提高个人和整体效益。
落实成本控制,节约养护费用的开支,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确保每一分钱,花到实处。
3.4、管理人员专业化
为了提高管护人员业务技术能力,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实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成为懂技术、善操作的专业养护队伍。
为工程更好的开展,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园林施工和养护方面讲座,加强培训力度,为园林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5、完善园林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
园林绿化工程的周期较长,覆盖面较广,要想切实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也需要有执行者,否则所谓的法律法规便成了一纸空文。
不断完善园林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要从工程的施工伊始进行,对于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或者可能会存在的质量问题,要及时的提出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改正。
质量监管的目的在于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旦发现偷工减料等恶劣的施工行为,必须严厉惩处,通过监督和管理,使得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不敢懈怠,自觉地加强质量的管理,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质量监督和管理人员,应当是具有高素质的人员,不能在监管过程中徇私舞弊,而应当客观!公正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切实保证监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4、园林植物养护质量控制案例
主要列举乔、灌木在园林植物养护中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
根据其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修剪:一般在休眠期(即11月至次年3月)要重新修剪一次,生长期则要每月打理一次,重点修剪树植的荫枝、下垂枝、干枯枝、侧缘线、下缘线以外枝,其中下缘线要控制在1. 8-2. 5m。
开花植物则要在花芽萌芽前修剪完成。
(2)施肥:在2. 3月和8, 9月主要施以有机肥,通常用对角线埋施,肥穴规格30 X 30 X 40 (cm),有机肥通常2,3kg/株,施肥种类采取复合肥((N:P:K以5:4:3为佳)和花生鼓等基肥搭配。
(3)补植:对被施工、人为、交通、病虫害等造成死亡的树植,要及时清理和补充,为不影响美观,应以与先前相似的优先,并提高管理力度。
(4)防风:根据往年经验,在有大风的季节之前,要对乔木进行科学修剪,加固树桩和支架,大风过后即刻进行扶树、护树、清理残枝落叶。
并每年对护树绑带每年应放松1-2次,避免绑线勒入树皮内。
(5)浇水:新植乔灌木,应提供其充足的水分。
通常要在一周内浇水三次左右;三年以上乔灌木,则每半月或每月浇水一次便可。
5、结束语
园林工程的建设需要施工建设的质量保障和养护管理的共同协助。
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还要依靠制度来规范,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把好园林工程质量关的关键措施,在此基础上,提高施工者的素质,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效率高的园林施工队伍,结合园林工程技术水平、设计水平、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园林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日常化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钦群,减春霖,任幼春.关于风景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研
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
[2]周利忠,王铁林,靳建祥.浅谈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J].门窗.2013(3).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