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纪年大事记

中国历史纪年大事记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石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原始社会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分配食物,这种社会组织叫做氏族公社。

山顶洞人已经进入了原始公社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大汶口原始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今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70万—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今北京西南周口店,使用天然火。

1.8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龙骨山顶洞穴中,面貌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学会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平原定居、筑屋、村庄、种植、畜牧、制陶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最早种植水稻、最早的水井、黑陶。

6000年前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

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白菜、芥菜),最早的文字雏形、彩陶。

4000—5000年前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

出现礼器、酒器、祭器和玉器等。

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划分现象,原始的社会组织正在瓦解,阶级逐步产生。

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喾、尧、舜(禅让制)部落社会人们把人类有确切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称为“史前史”。

我国史学家则把没有确切文字记载,而由口耳传说构成的历史,称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青铜时代(世袭制)国家社会奴隶社会组军队、定刑法、设监狱、建政权、修城堡宫殿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取代伯夷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公元前1600年,诸侯国商的首领汤,任用贤臣伊尹,迅速强大,联合其他诸侯打败了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

相传伊尹是汤妃子的陪嫁奴隶,利用做汤的厨师的机会,建议汤讨伐夏桀,得到重视。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人们因此称商朝为殷商。

在王位继承上,“兄终弟及”多被采用,商朝晚期,“父死子继”才多了起来。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众多部落与商纣王的军队在牧野大战,纣王败,自焚而死。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今陕西西安南),史称西周。

周初分封:鲁国:武王之弟周公卫国:武王之弟康叔晋国:成王之弟叔虞齐国:姜太公燕国:召公商及其他联盟各族则被迁徙到偏远地区。

公元前841年,西周都城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走,这就是“国人暴动”,人们推举共伯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西周从此衰落。

公元前771年,西部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甲骨文:商朝盛行占卜,因为卜辞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老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子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青铜器:是用红铜与锡、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是人类最早广泛使用的金属器具。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金文: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钟鼎文,始于商朝,兴于西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376年春秋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齐桓公当政后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得齐国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主持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史称葵丘会盟。

公元前632年,城濮大战。

晋楚两军在城濮(今河南开封陈留)交战,晋文公采取退避三舍(一舍相当于现在30里路),迂回包抄的战术,打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亲率大军直抵洛邑,问鼎中原,与晋国争霸。

后来,楚庄王任用孙叔敖,积蓄力量。

公元前597年,楚军挥师北上,大败晋军,进驻于邲,史称邲之战。

楚庄王饮马黄河,终成霸主。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任用齐国人孙膑、楚国人伍子胥为将,大败楚军。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率军大战于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越军大败,勾践被困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史称“夫椒之战”。

公元前484年,吴再次攻打齐国,双方交战于艾陵,齐军大败,史称艾陵之战。

公元前482年,夫差率吴军主力进至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定公争做盟主。

至此,吴国霸业达到顶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积蓄了力量,率军围攻吴国都城,历经3年破城,夫差自杀。

此后,勾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盟于徐州,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代齐。

公元前376年赵、魏、韩废晋静公,三家分晋,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公元前376年—公元前221年战国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齐国命孙膑为师围魏救赵,史称桂林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主帅庞涓攻打韩国,齐国命孙膑为师率军救韩,魏军大败,庞涓自杀,史称马陵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赵国,赵王受秦反间计,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大败于长平,40万士兵被秦军坑杀,史称长平之战。

苏秦首创“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身配六国相印:从北方的燕国到南方的楚国,六个国家连成一条纵线,共同抵御强大的秦国。

张仪首创“连横”,事强秦,两次为秦相:利用六国矛盾,横向联合一弱国,对付南北其他弱国。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方针,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封建时代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嬴政称始皇帝。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蒙恬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榆林市东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大军与秦军主力展开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直抵咸阳,子婴投降,秦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决战垓下,史称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杀。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西汉。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击匈奴,被冒顿单于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马铺山)。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中受伤而死,嫡长子刘盈继位,即汉惠帝。

公元前188年,年仅24岁的惠帝刘盈病逝,吕太后立刘盈与宫女周美人所生的孩子刘恭继位,即西汉前少帝。

吕太后独揽大权,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位临朝听政的女性。

公元前184年,吕太后杀少帝刘恭,立惠帝刘盈与宫女生子刘弘继位,即后少帝。

吕太后继续临朝听政,独揽朝中大权。

公元前180年,临朝听政8年的吕太后病逝,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的大臣荡除诸吕,迎立高祖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继位,即汉太宗文帝。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病逝,嫡长子刘启继位,即汉景帝。

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推崇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个治世。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病逝,年仅16岁的皇十子刘彻继位,即汉世宗武帝。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大兴儒学。

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领兵征讨匈奴,历经十年,收取河朔、河西等地区,荡除漠南(今内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汉书》评价其“雄才大略”。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幼子刘弗陵继位,即汉昭帝。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病逝,因昭帝无子,霍光(霍去病的弟弟)等大臣拥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即汉废帝。

公元前74年,因刘贺继位后荒淫无度,霍光等大臣奏请15岁的皇太后上官凤儿(孝昭皇后,霍光的外孙女),下诏废掉刘贺,立刘询为帝,即汉宣帝。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汉宣帝刘询派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治乌垒(今新疆轮台东)。

昭宣中兴:至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公元前87年到汉宣帝刘询病逝公元前49年,西汉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生产重新得到回复发展,史称昭宣中兴。

公元前49年,宣帝刘询病逝,刘奭(shi)继位,即汉元帝。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应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求亲,挑选宫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嫁,从而使汉匈关系和好达半个多世纪,史称昭君出塞。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公元25年,参加农民起义的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佛教传入: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64年汉明帝遣使赴西域求法,67年汉使及印度两高僧迦叶摩藤和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汉明帝亲迎。

68年,在洛阳雁门外建白马寺。

73年,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任西域都护。

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行至波斯湾沿岸,未能到达大秦。

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中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政权瓦解。

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

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袁绍大败,曹操统一北方。

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决战于赤壁,曹操大败,天下三分。

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称王。

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孙吴。

至此,三国鼎立。

230年,吴国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载。

263年,魏国灭蜀,刘禅投降。

265年,司马昭废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司马昭灭吴,孙皓投降,西晋统一全国。

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纷纷内迁,建立政权。

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十六国:304年,匈奴首领刘渊乘西晋内乱,在并州(今保定、太原、大同一带)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308年称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是西晋晚期少数民族在我国北方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304年,巴氏族李雄自立成都王,次年称帝,国号为成,定都成都,后来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347年东晋桓温攻占成都,李势战败,成汉灭亡。

316年,刘渊之子刘聪灭掉西晋,晋愍帝司马邺投降。

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

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282年由建业改名建邺,313年又改称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420年,刘裕废掉晋恭帝自立,东晋灭亡。

319年,刘渊养子刘耀自立为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329年石勒军攻占上都(今甘肃天水),杀刘熙,前赵亡。

319年,石勒脱离前赵,于襄国自称赵王,史称后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