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
• 早期无线电通信中,为了接收电台的功率 和确保通讯质量,人们致力于研究电磁波 的定向发射和接收。其中关键部分便是定 向天线的研究。定向天线的研究和应用, 为无线电测向奠定了基础。
无线电测向
• 早在1861年至1865年之间英国物理麦克斯韦最早在他递交给英国皇 家学会的论文《电磁场的动力理论》中阐明了电磁波传播的理论基础。
无线电测向
• 中国的无线电测向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1962年, 在北京香山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锦标赛。由此,无线电测向 运动逐步在全国开展。1979年河南率先恢复了无线电测向 活动,各省市相继开展。1980年国家体委正式列为比赛项 目。并被列为87年和93年的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民间也 多次举办如:“西湖杯”、“孔雀杯”等形式的活动。无 线电测向运动良好的内涵越来越为广大群众喜爱,引起了 社会各界的重视。93年,国家体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协、 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家联合发文号召:在全国青少年 中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并决定由五家作为主办单位,每 年举办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至今,无线电测向 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数几十万计的青少年参加不同形式 的无线电活动,每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有近千人参 加。
同样,航行在辽阔海面上的船舶,同样也是利用船上 的无线电测向机,收测两个以上的已知方位的海岸电台, 并将测得的方向标绘在海图上,其交点即为船舶的位置。
无线电测向
• 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 以80米波段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为例
• 竞赛场地 可在公园、较大的校园或郊区、居民区等 地进行,但要避开危险地区。 起、终点应尽可能靠近或相互共用。终点 位置应向运动员宣布并十分明确。
•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无线电爱好者利用接收到
的无线电波来寻找发信电台,开始了业余无线电 测向活动。40年代,挪威、丹麦、英国等地陆续
开展游戏性的无线电测向活动。这项活动逐渐流 行于欧洲,并增加了一些竞赛性的内容。

为了统一无线电测向运动的方法,国际业余
无线电联盟(IARU)一区批准了南斯拉夫关于制
定国际比赛规则的建议,并委托当时测向活动开
展最好的瑞典负责起草。此规则于1960年经IARU
一区执委会通过,并于1961年8月在瑞典首都斯
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届欧洲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无线电测向
• 1977年.在南斯拉夫斯科普里举行的国际 业余无线电联盟第一区无线电测向工作会 议上,决定将欧洲锦标赛扩大为世界锦标 赛,并于1979年通过了新的竞赛规则。第 一届世界锦标赛于1980年9月在波兰格旦斯 克附近举行。参加这次比赛的有联邦德国、 瑞典、罗马尼亚、挪威、瑞士、南斯拉夫、 苏联、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等 11个国家。
无线电测向
• 竞赛器材 电台
无线电测向
点标
打卡器
竞赛卡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
电子打卡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发令钟
无线电测向
• 测向机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
竞赛时设3至10部隐蔽电台。起点与各台及 各台间距为30一200米,并应互看不见。 电台的发信频率在3.5一3.6NHZ的范围 内选定但各台不在同一频率上工作。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
• 什么是无线电呢? • 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
他看不见,摸不到。 •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测向
• 我们每天上下学的时候坐在私家车中听到 的广播,手中使用的移动电话,都是无线 电波帮助我们实现的远距离通信,无需电 线连接,方便快捷。所以当它一出现立即 引起军事界的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无线电通信的创始人马可尼便带着他发明 的无线电报机应召到意大利军队中服役。 从此,无线电通信成为战争中重要的指挥 手段。
无线电测向
• 大致过程是:在旷野、山丘的丛林或近郊、 公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事先隐藏好数 部信号源,定时发出规定的电报信号。参 加者手持无线电测向机,测出隐蔽电台的 所在方向,采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离, 迅速、准确地逐个寻找出这些信号源。以 在规定时间内,找满指定台数、实用时间 少者为优胜。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
• 无线电测向原理 电台是依靠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的,无线电波在空气
中具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如果能确定出电波传播方向, 就可确定出发射台所在方向。
当测向的地点确定之后,该点的北方向与所测电台方 向之间顺时针方向的夹角(也称示向度)也就确定了。如果 只获得电台的一个示向度值,仅可以确定电台在某一直线 上,但无法判断其具体位置。若设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测 向点,就可获得不同的示向度,将其标绘在地图上,其交 点即为发射电台的位置。
• 无线电测向仪以其独特的优点,直至今日仍在发 挥着作用。
无线电测向
• 无线电测向运动是竞技体育项目之一,也 是无线电活动的主要内容。它类似于众所 周知的捉迷藏游戏,但它是寻找能发射无 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即发射机),是无 线电捉迷藏,是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 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通常,我们把实现 巧妙隐藏起来的信号源比喻成狡猾的狐狸, 故此项运动又称无线电“猎狐”或抓“狐 狸”。
•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在1886年至1888年间首先通过试验验证了麦克 斯韦尔的理论。他证明了无线电辐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
• 1906年圣诞前夜,雷吉纳德•菲森登在美国麻萨诸塞州采用外差法实 现了历史上首次无线电广播。菲森登广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 安夜”和朗诵《圣经》片段。
• 位于英格兰切尔姆斯福德的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开播世界上第一 个定期播出的无线电广播娱乐节目。
• 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来了三名颇有造诣的物理学家,他们是约翰• 巴丁、威廉•肖克莱和沃尔特•布拉顿,他们有着同样的兴趣,为了一 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代半导体管,这 一创举征服了整个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1956年他 们被授予诺贝尔奖。
无线电测向
• 20世纪初,无线电测向的主要设备——无线电测 向仪投入使用。限于当时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仅 用于航海。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成功小型 测向仪装上飞机,利用伦敦广播电台的广播导航, 实现了对伦敦的轰炸。战争中,交战双方竞相研 制和改进机载测向设备,大大推进了测向技术的 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