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这一故事——石头记。
又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
宝玉是石头下凡。
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
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
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
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
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
醒来后就忘了此梦。
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
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
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
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在一次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即贾宝玉生时从嘴里吐出来的那块玉。
这是书上讲到的。
这回目还有深一层的意思。
“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
作者在本回开头就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这“曾历过一番梦幻之
后,故将真事隐去”,是不好解释的。
意思是说,作者所经历过的人生,是痛苦的、曲折的,怀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幸而有闺中识他爱他,得以安慰,便来写这样的一部书。
(也可能是这样:作者出身在一个大贵族家庭,接触了一大群闺中女子,熟悉她们的性格,所友者有几十个之多,其中有一人是他刻骨铭心爱的,是独一无二的,即书中的黛妙,——按:近日看了电视剧《曹雪芹》,即筠妹妹。
这个灵的化身的筠妹妹!!这些爱,最终都成了梦,悲痛之后,要将它写成书,但又不能写真人真事,只好借题发挥,用艺术笔法写了红楼梦。
通灵,有英译本作“精神之爱”,妙。
回目“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贾雨村在落魄之际(风尘),竟然有闺中小姐(虽然是丫头)爱上他。
他很感激,写了诗,做了官后第一件事便是接他的爱。
贾雨村虽坏,这一点又能引起读者的欣赏。
(这可能也是作者的体验,在倒霉之时,或在心灵失衡之际,有女性真正爱他)这“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谐音。
是说这部《红楼梦》是用虚构的文学语言写成的。
风尘怀闺秀,也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碌碌之时怀念曾爱过自己的闺秀,要用文学语言为她们作传。
这“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
意思是说,在那个腐败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
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
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
是全书之纲。
3 回复:【红楼梦分回赏析】第一至第五回(转)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重点:林黛玉的眉毛是诗
这回说了两件事:其一是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到外婆家——贾府;林如海又向他的内兄(夫人之兄,黛玉之舅)贾政(宝玉之父),推荐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望贾政帮忙谋官。
其二是林黛玉进荣国府(贾府分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房)和贾母、凤姐、宝玉见面。
重点是写凤、宝、黛三人。
西宾,老师的雅称。
此回写黛玉的眉毛是“罥烟眉”: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这副相,一看就知道她是多愁善感的人。
但多愁善感,只是林黛玉性格的表面。
她性格的本质并不在这里。
某红学家在欣赏林黛玉这个人物时,对书中描写林黛玉的眉毛,“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引起浓厚兴致,要到人群中去寻找这种眉毛。
这似蹙非蹙好找。
这罥烟眉——两弯青烟挂在眼顶,这样的眉毛就难寻了。
在女孩子的人群中,天南地北,找了几年,都找不到这罥烟眉。
后来,有人提醒说,这种眉毛是诗,你到哪儿去找?这位红学家才恍然大悟。
是的,林黛玉的眉毛是诗,林黛玉的全身都是诗。
诗,这才是林黛玉性格的本质。
这一本质,只有贾宝玉这样的看相师,才能一眼看出。
也只有贾宝玉才会爱她。
只有在真正的爱人的眼里,人的美,那怕最微细的美,才会被发现,才会被欣赏。
罥烟眉,似飘渺的青烟挂在眉际。
这样的眉毛在现实中的确少有,但还是有的。
前些年,笔者在旅行途中的火车上,对面坐着一位苗条美丽女孩,一对清纯的眼睛上方,长的正是像林黛玉那样的罥烟眉。
其眉略细,青攸攸的,又像刚出土不久的兰叶。
她是一位高中学生。
我跟她随便交谈了几句话,她就下了车。
从她的相貌和神态来看,这位女学生的智慧,很有可能像林黛玉的卓越不凡。
罥烟眉,只有美女(注意:是美女,而不是漂亮女)才有,是眉毛中的上品。
要辨别是否罥烟眉,得把其人的眉毛和人的整个形貌风格联系起来考察。
就像林黛玉的眉毛和她的倾城之美是一个整体一样,在不具备美人体态的女人脸上,是找不到这种眉毛的。
不知你读的本子上有无此眉。
通行本上是“笼烟眉”,无味。
注:*罥,音JUAN,阴平,挂的意思。
有的本子是“笼烟眉”,错。
第四回薄命女遍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重点:护官符
薄命女,指第一回失踪的甄英莲。
她是被拐子拐走了。
后来有个叫冯渊的公子爱上她,赎了她,正要过门,却又被恶霸少爷薛蟠抢走了,并打死了冯渊(薄命郎)。
这薛蟠就是薛宝钗的弟弟。
他和姐姐跟了母亲到他的姨妈王夫人(宝玉妈)家即荣国府投亲,途中惹了此祸。
冯渊的家人到应天府告状。
审理此案的法官是贾雨村。
他由贾政的帮忙,又做了应天府的知府。
他的秘书——门子告诉他,此案的杀人犯薛蟠是贾府的亲戚,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结成一党,惹不得。
门子还帮贾雨村出点子,胡乱审了此案,让薛蟠逍遥法外。
贾雨村为讨
好贾政,将此事通报于他;又恐门子泄此机密,借口法配了他。
葫芦僧,即秘书门子。
他当年曾在葫芦庙当过和尚。
贾雨村当年穷困时曾在葫芦庙寄居过,和葫芦僧是故交。
葫芦案,即糊涂案。
此案是由葫芦僧出点子所判,故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此回重点是“护官符”。
护官符,这个在封建官场中做官、升官、买官卖官、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大法宝,是每一个做官的和想要做官的人,都应当知道、精通和熟练运用的秘诀,知府贾雨村当然是知道的。
只是他在这样一桩明摆着的人命案面前,不敢放肆大胆地运用这个秘诀而已。
被精通此道的葫芦僧一经点破,他也就大胆运用了。
毛泽东曾把这一回当作全书的纲。
原因就在于这个“护官符”。
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期,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
毛泽东认为他们一伙人是在搞“护官符”;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要人们起来打破这张“护官符”。
作家王蒙说得好,毛泽东是用红楼梦来解释他的阶级斗争理论。
今天的一切贪赃枉法腐败分子,也利用这种“护官符”来干坏事。
看来,红楼梦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也不无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