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 植物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二 植物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二植物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细胞微核形成的机理及其形态特点,
2、学会培养植物根尖的技术。

3、学会植物根尖的微核诱导技术。

3、学会习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

4、了解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毒理遗传学,用遗传学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生殖细胞或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损伤及其毒理效应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环境因素造成的遗传毒理效应包括三个方面:突变形成、癌形成、致畸效应,简称为毒理遗传的三致效应。

毒理遗传学的应用:鉴定生殖细胞、体细胞致突变物;预测潜在的致癌物;环境遗传毒物污染的监测和评价。

根据危害鉴定、描述剂量-反应关系、致突变机制,进行危险度和致癌危险度评价。

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微核形成: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不能
向两极移动,游离于细胞质中,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

三、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大蒜、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镊子、载玻片及盖玻片、盐酸、乙醇、石碳酸品红染液、硫酸铜。

四、实验步骤
1、幼根的培养(提前3—5d进行培养)
将大蒜瓣剥去外边膜质枯皮,下端可见许多微微凸起的根原体,将蒜瓣架在烧杯(大小与蒜瓣适宜)口上,杯中盛满清水,使蒜瓣的下部浸入水中,置培养箱中,注意每天换水,经3—5d后,即可长出1-2cm的嫩根。

2、处理根尖:阳性检测采用0.1g/L硫酸铜,以及自行设计(或采集)的液体,对照用自来水处理,处理时间24h,处理液浸没根尖。

3、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自来水浸洗3次,每次2-3min,洗净后在水中恢复培养24h。

4、固定:切取1cm左右的根尖,用无水乙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24h后弃去固定液,移入70%酒精中,4℃冰箱保存。

5、酸解:弃去固定液,用蒸馏水漂洗2-3次,吸净水。

用1
mol/L HCl 在60℃处理根尖10min后,水洗3~4次,每次5min,以彻底洗净盐酸。

6、染色:将洗好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

将伸长区及以上部位切去,截下1-2mm长的根尖,截去根冠,保留分生组织。

将分生组织捣烂,滴加1-2滴石碳酸品红染液,染色10min。

加盖玻片,压片观察,记录有微核的细胞数目。

7、微核识别:首先在低倍镜中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分裂相较多的部位,再转高倍镜观察,找到微核。

(1)在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

8、微核千分率(MCN‰)
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计数1000个细胞,统计其中含的细胞数,计算平均数,即为该处理的微核千分率。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被检测溶液(标明采集方法、地点):
2、实验过程记录:
2、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大蒜根尖微核检测记录表中
大蒜根尖微核检测记录表
注:(1)微核千分率(MCN‰)=检出的微核数/检测细胞总数*1000‰
在10‰以下时,无污染,为环境本底;
10-18‰时,有轻度污染; 18-30‰时,有中度污染;>30‰,有重度污染。

(2)污染指数(PI)=实测微核率/标准(蒸馏水)微核率
PI<1.5时,认为无污染;1.5<PI<2时,轻度污染;2<PI<3.5时,中度污染;
PI> 3.5时,重度污染
2、对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