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5日,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破7,这是自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破7。
外汇风险的波动性风险逐渐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在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为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给加征关税的,使得短期内波动。
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作用。
官方答复中有三个很有意思的排比句,不是年龄、不是堤坝,更像水库的水位。
意思就是未来人民币汇率不会是单边一直贬,可能会在7左右,上下来回波动?“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补充一段对上市企业参与全球化经济的描述,文章分三部分●为什么分析外汇?分析的目的●外汇风险如何分析?分析的方法及手段●案例(海康威视VS航空企业VS纺织企业)●上市公司应对外汇风险的方法●总结文末补充目前上市企业应对)那如果持续的人民币贬值,会对公司个体产生什么影响呢?我尝试着简单的从一家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的角度来分析其影响。
外汇相关信息披露在年报或半年报中,涉及到外汇信息披露数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
(补充外汇会计政策)1.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其他综合收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2.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财务费用-汇兑损益3.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外币货币性项目4.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外汇风险及敏感性分析前三项是对财务报表项目数据信息的披露,第4项是对未来预期外汇风险敞口的测算以及敏感性分析,以及相对应的外汇风险措施。
当然除了这些直接涉及外币的信息披露,在主营业务分地区的披露中,也涉及国外地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的信息披露,为我们了解国外地区的业务发展了解更多的信息。
以海康威视2019年半年度报告具体来看下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
01 其他综合收益记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主要是在合并境外子公司报表时,将原以外币记账的报表折算为人民币时,由于货币性项目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按照期末汇率折算,而非货币性项目如实收资本、固定资产等按照历史汇率折算,折算后报表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外币报表折算项目)从附注披露的信息来看,海康威视累计及本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发生额均为负数,代表着境外子公司的外币货币性资产小于外币货币性负债,可以理解为净债务在增加,在人民币贬值时会遭受到更多损失。
02 汇兑损失第一项计入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直接由于子公司记账货币和母公司记账货币不同导致。
所以并不是由于交易产生,相关的差额不会影响到损益。
而如果在同一家公司,既有记账货币交易(人民币),又有外币交易,当收到或需要支付外币时,收到或支付时点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的汇率不同时,会形成汇兑损溢。
在财务报告上,每个报告日都会将外币货币型项目折算为本位币(人民币)项目,由于报告期末的汇率与记账时的汇率不同,也会形成汇兑损溢。
这种折算的差额,是由于外币交易形成,因此会影响到报告期的利润。
以海康威视为例,2019年1-6月发生汇兑损失5246万,而上年同期则是形成汇兑收益1.06亿元。
从前面的汇率走势图可以看出2019年1-6月和去年同期的汇率走势时非常相似的,都是一个碗形走势。
但是海康威视的汇兑损溢2019年半年和去年同期呈现反向变化,不仅仅是市场汇率的波动导致,应该还是收到外币资产和债务的构成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初6.8,3月底升值至6.7,等6月底又回到6.9。
年初有1000美元应收账款,1-6月没有收到款项,那么1-3月会形成汇兑收益1000*(6.7-6.8)=-100人民币。
4-6月会形成汇兑收益1000*(6.9-6.7)=200人民币。
2-6月产生汇兑收益100人民币。
也就是说,当人民币升值时,持有美元资产会形成汇兑损失;人民币贬值时,持有美元资产会形成汇兑收益。
持有负债的话,变动刚好相反。
2018年\2019年Q2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分别是6.8632,6.8747元,似乎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海康上半年是呈现汇兑损失的状态。
对此,我又比较了2019年1-6月和去年同期外币货币性资产的变动情况(以下数据摘自海康威视半年报中“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外汇风险”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康威视2019年的境外资产和负债的构成较上年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2019年上半年外币资金减去外币负债的净额变动是呈现减少的状态,也就是说再2019年上半年,美元负债的总额是增加的,而在2018年上半年,美元负债是减少,而欧元资产增加。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大环境的两期汇率走势非常相似的情况下,海康威视的汇兑损益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动。
2019年上半年整体,人民币对美元呈现贬值状态,贬值状态下持有美元资产会形成汇兑收益,持有美元负债形成汇兑损失,海康威视在贬值的环境下美元负债增加,由此导致汇兑损失增加。
那具体是增加的是那些美元负债,我们可以在外币货币性项目披露中找到相关数据。
03 外币货币性项目再看外币货币性项目,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总量反映了公司外汇风险的敞口,2019年6月30日,海康威视披露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外币,可以看到具体的外币项目,为我们进一步判断公司承担的外汇风险提供判断。
当我们预期短期外汇贬值,长期来看外汇会升值的情况下,对公司持有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外汇风险的判断趋势就会不完全相同。
而通过对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变动情况,也为了我们判断第2部分中提及的外币资产变动的来源提供了信息。
比如在第02部分中,我们有分析到海康在2019年上半年持有的外币负债增加,那具体增加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将630的数据与1231的数据进行对比,很容易就能看到,上半年增加的外币负债主要是美元的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是短期债务,接下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极有可能会形成公司实际的汇兑损失。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司持有的美元应收账款较年初有所下降,双重叠加,导致公司上半年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形成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04 外汇风险及敏感性分析随着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参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生外币交易,或赴海外开展业务,外汇风险随之提高,因此,在新的财务报告准则要求下,需要披露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其中就有外汇风险,主要包括外汇风险敞口、公司应对外汇风险采取的措施以及外汇风险的敏感性分析等。
还是以海康威视为例,外汇风险敞口的数据已在本文第02部分分析中摘录,在外汇货币性项目中披露的是公司公司持有的全部外币货币性资产,而在风险披露中,主要披露对公司经营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海康威视在半年报中披露的应对外汇风险采取的措施为“本集团密切关注汇率变动对本集团外汇风险的影响,并通过购买远期外汇合约以降低外汇风险敞口。
”此外在半年报P19页,风险即应对措施中有提到:公司非常重视汇率风险控制,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外汇资金集中管理、采购支付对冲及套期保值等方式来对冲和规避汇率风险。
对于汇率风险敞口,公司积极使用套期保值等金融避险工具,不以投机为目的,合理进行风险管控通过购买远期外汇合约,锁定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的这个描述是否属实,也可以从公允价值披露中得到印证。
远期外汇合约已经属于金融衍生品的范畴,因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按准则要求需要进行披露。
除了对风险敞口和风险管理政策的披露,同时也需要做外汇敏感性分析,这样外部机构和投资者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外汇的风险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
海康威视2019年半年报披露的敏感性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即对应下表中美金对记账本位币升值5%,将增加影响海康威视本期的利润2.11亿元。
如果欧元升值5%,会减少利润1.46亿元。
这个结论与我们在第02部分中列示的美元净额为资产,欧元净额为负债,人民币贬值,情况下,美元资产形成汇兑收益,欧元负债形成汇兑损失的分析是向一致的。
考虑到人民币对欧元和美元几乎都是同向变动,因此,当人民币贬值5%时,对海康威视当期利润的影响合计0.65亿元,2019年1-6月海康威视实现净利润42亿元,汇率的影响大概是1.5%左右,占利润的比重相对比较低,考虑到海康威视现在已经不再持续高增长,汇率的影响金额可能影响到同比增减的方向,还是有点重要的。
05 对业务的影响在海康威视2019年7月22日-8月2日的投资者调研中,管理层表示公司暂时无法预计中美关系对公司的影响,总体上偏向于比较悲观的预判,而发展中国家的业务增速可能也比较难以弥补欧美市场受影响的部分,短期看到的负面因素也特别多。
由管理层的预判,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公司的美元资产增加的难度比较大,而呈现增长态势的美元应付账款可能会让公司承受较大的外汇风险。
但由于公司利润规模较大,外汇资产负债的比重总体还是较低,加上公司通过套保、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等的方式来锁定风险,总体上影响有限。
公司还是应该集中主要精力在调整业务结构,突破新的营收和盈利增长。
话说海康威视半年将近70亿元的海外营收,占收入比重30%,外汇风险算控制的比较好的了吧06 总结人民币贬值,常识来讲,对以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利好,而对以持有大量美元债务的航空公司来讲就不是好消息了,与此同时,对于作为人民币资产代表的房地产市场也承受较大压力。
而海康威视似乎都不是前面几类直接影响的行业。
不过翻阅半年报我注意到海康威视的十大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高达7.19%,者部分外资可能会受到汇率的影响,资金撤出可能会给海康威视的股价带来较大的压力。
而人民币贬值对海康威视的影响,由于受到海外业务推进的难度加大,美元资产的减少、美元应付的增加,可能会让海康维持承受较大的汇兑损失风险。
以上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分析外汇风险的方法,水平有限,欢迎指正、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