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我国微电网的定义:微电网是通过本地分布式微型电源或中、小型传统方式的优化配置,向附近负荷提供电能和热能的特殊电网,是一种基于传统电源的较大规模的独立系统;在微电网内部通过电源和负荷的可控性,在充分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微电网的并网运行或独立自治运行;微电网对外表现为一个整体单元,并且可以平滑并入主网运行。
美国微电网的定义:微电网由分布式电源和电力负荷构成,可以工作在并网与独立两种模式下,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日本微电网的定义:微电网是一种由分布式电源组成的独立系统,一般通过联络线与大系统相连,由于供电与需求的不平衡关系,微电网可以选择与主网之间互供或者独立运行。
欧洲微电网的定义:利用一次能源;使用微型电源,并可冷、热、电三联供;配有储能装置;使用电力电子装置进行能量调节;可在并网和独立两种方式下运行。
微电网的特点:1、独特性:微电网是由微型电源及负荷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与大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灵活的可调度性。
2、多样性:微型电源的组成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电源,又有可再生能源。
3、可控性:根据运行工况的不同,微电网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行方式,完善的控制策略使得微电网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安全性得到保障。
4、交互性:作为具备独立发电设备的微电网可以在必要时对主网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主网也可以向微电网提供电能。
5、独立性:微电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独立运行,在一定基础上保障了本地的用电需求。
微电网影响1、对发电、输电系统的影响在于,对新建集中式发电厂和远距离输电线的需求减少。
2、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在于,配电系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配电系统将从一个辐射式的网络变为一个遍布电源用户互联的网络,配电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配电变电站将成为“有源变电站”。
3、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影响在于,微电网及DG的普及将对电力市场的走向和最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微电网的意义1、微电网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于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
2、微电网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发展。
3、微电网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有利于提高电网企业的服务水平。
4、微电网可以延缓电网投资,降低网损,有利于减少节约型社会。
5、微电网可以扶贫,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的微电网研究现状:我国对微电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7年度专题课题”中已经包括了微电网技术。
目前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天津大学、河海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相继开始了对微电网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微电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欧洲、美国及日本等研究机构、制造商、电力公司组成的庞大研究团队相比,我国在研究力量和取得的成果上仍与之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微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促进微电网在我国的应用。
微电网定义:微电网是由一些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负荷构成的独立电力网络,既可以与公共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
微电网的组成部分?答:集控中心、多种分布式电源、多种智能化用户、具有自愈能力的电力网络、多种储能设备。
微电网的优点?答:1、微电网几乎具有智能电网的所有特点,如双向交互性、网络自愈功能、灵活性等。
2、可以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有效运行时间。
3、有助于在电网受到外力和自然灾害破坏时保障对重要负荷的持续供电。
4、可以在微电网范围内有效解决电压、谐波问题,避免分布式电源对周围用户电能质量的直接影响。
5、可以尽量就地平衡分布式发电电能,有助于可再生能源优化利用和电网节能降损。
用户定制电力技术定义:为了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应用现代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为用户提供具有特定质量需求的电能。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定义: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行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主要内涵为:1、坚强可靠:拥有坚强的网架、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能力,从而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减小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的概率。
2、经济高效性: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
3、清洁环保: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利用,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4、透明开放:为电力市场化建设提供透明、开放的实施平台,提供高品质的附加增值服务。
5、友好互动:灵活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有好兼容各类电源和用户的接入和退出,激励电源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调节。
智能电网的特征:答:自愈能力、高可靠性、资产优化管理、与用户有好互动、兼容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建设智能电网的必要性?答:1、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2、提升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3、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
4、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提升和丰富电网的服务质量及内涵。
5、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6、实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7、提升电工行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
8、有力推动智能城市的发展。
我国智能电网的重点发展方向?答:1、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确保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打造坚强可靠的电网。
2、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打造经济高效的电网。
3、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合理配置我国电源结构。
4、促进电源、电网、用户协调互动运行,打造灵活互动的电网。
5、实现电网、电源、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打造友好开放的电网。
智能电网调度定义:是综合利用快速测量、通信、信息、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面向调度全维度业务和调度生产全过程,实现建模、分析、决策、控制、计划和管理全方位智能化,形成安全防御、经济优化、高效管理三位一体的电网调度体系,保障电网更加安全、经济、优质、高效、环保地运行。
智能电网调度的意义?答:1、智能电网调度室更加电网一体化运行协调控制的迫切需求。
2、智能电网调度室实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重要保证。
3、智能电网调度是加强电网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
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特点?答:1、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并使其与配电网进行有机的集成。
2、满足有源配电网的监控需求。
3、提供实时仿真分析与辅助决策工具,更有效地支持各种高级应用软件的应用。
4、支持分布式控制技术。
5、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采用标准的信息交换模型与通信规约,支持监控设备与应用软件的即插即用。
6、各种自动化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信息高度共享,功能深度融合。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定义: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安全稳定性、经济性和电能质量的电力系统新技术。
目前已获得成功应用的装置有: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无功发生器、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统一潮流控制器。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特点:控制灵活性高,能快速、平滑调节,能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能有效控制电网和设备的故障影响,经济性较好。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技术相量测量单元(PMU)定义:所谓相量测量单元就是能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授时功能,给以相量形式测量到的各节点或者线路的各种状态量上时标的一种测量装置。
与传统远方终端测量不同的是:各个PMU的测量值可以根据其时标统一到同一个时间坐标上,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各种状态变量的有效值,还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状态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利用发电机表征转子转速的相关信号,还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发电机的功角。
广域测量系统(WAMS)定义:是以PMU为底层测量单元,经通信系统将测量值实时传送到数据采集器,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后对电力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监测及实现其他高级功能的系统。
广域测量系统的意义1、时间上同步。
目前的各种电力系统系统故障的录波器,由于不同安装地点之间缺乏准确的共同时间标记,记录的数据只是局部有效,难以用于全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
2、空间上的广域。
随着电力系统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广域电力系统.特高压电网特高压电网定义:指的是以1000KV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
一、区域电网间的互联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答:1、更经济合理地开发一次能源,优化电能资源配置,实现水、火电资源的优势互补。
2、降低互联的各电网总的高峰用点负荷,提高发电机的利用率,减少总的装机容量。
3、检修和紧急事故备用互助支援、减少备用发电容量。
4、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安装高效率、低成本大容量机组和建设更大容量规模电厂,产生更大规模经济效益。
二、选择特高压电压等级的基本原则?答:1、与新覆盖的地理区域范围、电力系统规模相一致的原则。
2、与现有超高压电压等级的经济合理配合的原则。
3、与电网的平均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相适应的原则。
4、新的更高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从开发到可以用于工程的时间相协调的原则。
5、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可用性与输电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6、与新的发电技术相互促进的原则。
三、特高压技术的基本结论?答:1、在减少线路阻抗、提高输电能力的前提下,可听噪声特性和环境要求是特高压线路设计应考核的主要因素。
2、特高压输电电网的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是选择和设计绝缘系统的决定性因素。
3、特高压输电线下和输电走廊边缘的地面工频电场强度可以做到与超高压线路相同的数量水平。
四、发展特高压输电有三个主要目标?答:1、大容量、远距离从发电中心向负荷中心输送电能。
2、与超高压电网之间的强互联,形成坚强的互联电网,目的是更有效地利用整个电网内各种可以利用的发电资源,提供互联的各个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在已有的、强大的超高压电网上覆盖一个特高压输电网,目的是把送端和受端之间大容量输电的主要任务从原来超高压输电转移到特高压输电上来,以减少超高压输电的距离和网损,使整个电力系统能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并更经济、更可靠运行。
五、在中国存在特高压输电的需求,主要变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答:1、第一条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自1981年投运以来,已经30年了。
2、2004年全国用电量是1981年的7.08倍,其间用电量年均增长百分之8.88,2000年到2004年用电量年均增长百分之12,峰用电功率估计平均增长可以达百分之13到13.5。
3、根据有关规划的预测,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平均大容量输电距离,将超过500km。
4、900MW和800MW机组已经投入运行,600MW及以上容量机组正在广泛地应用,并将成为主力机组。
六、我国电网存在的问题?答: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时期处于电力短缺状态,多年来致力于增加电源建设以满足电力供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