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课程名称体育的功能与学校体育教师姓名 ________ 教研室公体第一教研室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第7周,第一次课,20XX年10月10-14日一、主要教学内容:体育的功能与学校体育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各项功能、运动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与作用,使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学会合理、科学的锻炼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各个学校功能的理解与应用,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板书、提问、互相交流。

五、教学过程: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深化与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颁布的第一套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把“健身性”作为编选教材内容的基本原则,同时提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任务。

当时,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体育的健身功能和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社会性功能。

六七十年代,人们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增强学生体质的原则。

此外,把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目的。

反映了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从单纯的健身功能和社会功能向健身功能、传递体育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转变。

应该说,这一阶段人们对学校体育的功能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生物学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反映了当时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总体要求,是当时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在学校体育中的必然反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同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主要反映在,除了继续确认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外,开始重视和开发学校体育的健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反映了人们对学校体育从单纯的重视生物功能,开始向多角度、多层次转变,逐渐形成了生物的、教育的、心理的、社会的多维学校体育功能观。

经过近些年的研究,比较公认的学校体育功能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健身功能绝大多数学校体育工作者认为,健身功能,即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学校体育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塑造健美的形体;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技能,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如果学校体育脱离了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本质功能,学校体育就会异化为其他的东西。

因此,在强调学校体育具有多种功能的时候,不能淡化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影响:心血管系统(泵血功能每搏输出量、鸽子试验、冬泳)、肺系统(肺活量)、肌肉(肌纤维粗细)、骨骼(上海1994年对中学生14-16岁试验,平均增高2-6厘米)(二)教育功能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学校体育固有的属性之一是它的教育性,学校体育在人的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通过体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校体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诚实、遵守纪律的思想作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是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

不能把学校体育只理解为健身的单一功能,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是完成育人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智力发展的功能体育活动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主要是通过改善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机能状况,全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动作记忆力以及分析判断和思维等能力。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善身体机能,促使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供应充足,使大脑神经细胞发育充分。

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因此,学校体育具有提高学生智力的功能。

举例:7+1 > 8 、劳逸结合。

(四)情感发展的功能体育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学生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现得非常明显。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在身体活动的体验过程中,调节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感情,对生活和未来充满自信心,加强与同学、教师和家长的感情沟通,形成高尚的情感。

举例:电视剧《金顺,加油》中金顺解压法。

(五)社会功能学校体育一般是在群体中进行的,在群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团队意识、平等、公正和竞争等社会观念。

通过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等集体主义观念。

(六)美育功能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体魄健美,体型匀称,姿态端正,动作矫健,这既是健康的标志,也是人体美的表现。

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表美、心灵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热爱美、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举例:艺体、滑冰。

(七)娱乐功能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体育活动,能够进行相互交往,陶冶情操,体验运动的愉快,得到很好的精神享受,逐渐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举例:甲A足球比赛、电视体育节目。

(八)竞技功能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可以经过学校较系统的课余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用新的眼光看待学校体育的功能社会发展了,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是学校体育的进步。

在认识学校体育具有多元功能的时候,首先要强调的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这是学校体育首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但是,对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本质功能的认识,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过去人们对体质的认识,主要是身体机能的强弱、身体素质的好坏和身体是否有疾病。

19 9 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健康是比体质更广的概念,它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 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应该从过去增强学生体质扩 展为增进学生健康的功能,使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健康发展。

如何落实学校体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过去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是进行多种多样 的身体练习,通过身体练习增强体质。

最近,美国等国家把我们习惯用的体质一词叫做体适能,而 且把体适能分为生理学意义上的体适能(包括代谢、形态、骨密度等)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包括 身体成分、心肺功能、柔韧性、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等)和与技能有关的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 协调性、力量、速度、反应时等)。

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 适当发展与技能有关的体适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体育增进学生健康的本质功能。

此外,提高学生的体适能只是增进学生健康的基本内容,要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促进学生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 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于学校体育的主客观属性问题学校体育的功能是人们主观赋予的,还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如何认识学校体育功能的属性呢? 对此人们的认识是不一致的。

认为学校体育的功能是人们主观赋予的观点认为,学校体育具备什么功能不是主要的,关键是 看人们如何挖掘和赋予学校体育什么功能,否则学校体育功能再多,开发不出来也是没有用的。

这 种观点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在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有积极意 义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学校体育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

因为客观上它具有了某种功能,人们才可能 去开发和利用它。

就像一只玻璃杯,它客观上具有容纳一定物质的功能,也具有作为摆设等审美功 能等。

如果离开了玻璃杯功能的客观存在性,即使你主观上再想挖掘它的功能,因为它不具备这种 功能,也是徒劳的。

这种观点强调学校体育功能的客观性,也有积极的一面,这样可以避免把学校 体育功能无限扩大化,把本来不是学校体育的功能也生拉硬扯进来。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主客观是统一的。

对学校体育的功能也应辩证地看待,应在学校体 育客观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并使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发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发展。

高校体育的组织实施:(一八 大学体育的性质及规定高校体育课与中学体育课的性质完全不同,高校课程分主干课和其它课,但对每个课 程的对待方式都一样,主干课的学分占的比例大些,每学年两门主干可不及格或四门其它课 不及格要留级。

体育课不及格,本学年补考,大四统一补考,并且哪个项目不及格,补考哪个项目。

(二)、大学体育的组织形式:《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指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 练和竞赛。

并规定了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上述规定的学校体育工作,是我国 大学生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不同的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完成的首要任务,既;有各自 独特的作用,又相互补充促进共同完成大学体育的任务。

1 .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完成大学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组织形式。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是以国家教委下发 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体育:1.2.学校体育的总框:' 5. 6.体育课 课外体育活动 3. 早操 4. 课间操 课余运动训练 比赛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组织实施的,纲要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三年级以上开设体育选修课。

并提出本纲要是编写大学生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评估和管理的依据。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学科的规律,可有针对性地开设以下几种类型的体育课。

(1) 基础课基础课是大学生体育承前启后打好基础的课程,是通过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全面身体训练,在学习和训练的全过程中逐步加深对体育的认识,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身体形态、机能,增进健康,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校为一年级。

(2) 选项课(我校是二年级) 是在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以某一类身体练习项目为主的教学活动。

可使学生掌握该项目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以及对体质和健康的自我评价能力。

(3) 选修课(体育类公共选修课很多,修学分) 在前两年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的个性爱好分班组进行的教学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理论水平和体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4) 保健课是对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或选修课,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