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原鼠兔不任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高原鼠兔不任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高原鼠兔不任性》
1.阅读张云广的《高原鼠兔不任性》,完成1-5题。

①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外形如兔,习性如鼠,尾巴退化,擅长鸣叫,又
名鸣声鼠,藏语称其“阿不扎”。

高原鼠兔是一种终生吃草的“素食主义者”,垂穗披碱草等禾木科植物以及蓝花棘豆等豆科草本植物是其喜爱的美食。

②刚刚出生的小鼠兔一降世,就在吮吸母鼠兔的乳汁之外加餐一些鲜嫩苜蓿了。

待到第十六天,美味的“青草蛋糕”已经成了它的菜单主食。

出生一个月后,小鼠兔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觅食之路。

③草地平阔,藏身处少,作为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鼠兔面临着重重的威胁。

鼠兔的天敌有香鼬、藏狐、野狼、棕熊等陆地凶兽,有苍鹰、猎隼、猫头鹰、草原雕等空中猛禽,是在食物短缺的冬季,这些天敌会表现得异常凶悍难缠。

为此,高原鼠兔除了采用直立吃食的方式以便随时逃跑外,在觅食顺序上也颇有一番极具现实可行性的安排。

④为了减少遭遇袭击的危险,高原鼠兔在选择栖居之地时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
而不是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

前者视野开阔,有利于观察敌情;后者虽然食物丰美但由于视线被遮挡而无法有效扫描发动偷袭的猎手。

⑤为了降低葬身敌腹的可能,除怀孕的雌鼠兔需要较多的食物而在一些时候不得
不到离洞穴较远的地方觅食外,鼠兔一般都优先选择家附近的青草,以核心洞穴为圆心其活动半径仅为二十米左右,特别是一些年幼的鼠兔觅食半径要更小一些。

为了缩短外出觅食的时间,高原鼠兔一般会把活动半径内密度较大的那一种草作为食物,即使有更加美味的草在不远处也常常“不理不睬”,这样无疑大大提升了觅食效率。

⑥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窘况,高原鼠兔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
保障的地方去觅食,即使肚子无法填饱也不轻易到那些危险指数颇高的水草肥美之处饱餐一顿。

⑦尤其是在冬季到来前储备食物的初期阶段,高原鼠兔对食物的选择表现出更加
明显的顺序性。

高原鼠兔首先会咬断直立型青草,这些草不仅方便收割和运输、单位时间内收获量大,而且在这些高度适中的草里开展“工作”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在此期间,只有当活动范围内直立型的草数量不足时,高原鼠兔才会选择较为低矮的青草。

这些带入洞穴的草大部分会被食用,也有一小部分被用作暖身的“草垫”
来抵御酷寒。

⑧在群敌环伺、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存之不易让人慨叹,而高原鼠兔在如此严酷
环境中理性面对、严谨作答的觅食“排序题”更是让人折服。

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最高,为了留住可贵的生命,为了确保“高价”的安全,高原鼠兔不任性。

(有删改)(1)在本文第③段的空缺处应填上的词语是______(2分)
A.不但既尤其B.不仅既而且
C.不仅还尤其D.不但还而且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______。

(3分)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5)在觅食上,高原鼠兔“不任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逻辑顺序
【解析】
(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辨析能力.用关联词语填空时,要认真分析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第一个空和第二个空两个分句的关系是从陆地到天空,应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应用不仅和还.与“除了“连用的关联词语是“尤其“.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说明对象一般会在题目和首段提出.说明顺序一共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高原鼠兔.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细读划线句可知,这一句话把两种觅食之地作了对比,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突出地说明了其从不任性的特点.
(4)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仅的意思是只,不过.结合此处语境可知,这个词语强调了高原鼠兔活动范围小的特点.
(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三段中的“高原鼠兔除了采用直立吃食的方式以便随时逃跑外,在觅食顺序上也颇有一番极具现实可行性的安排“可作答.
答案:
(1)C
(2)高原鼠兔;逻辑顺序.
(3)作比较,突出说明了高原鼠兔从不任性的特点.
(4)仅有“不过,才“的意思,使说明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原鼠兔活动范围小的特点.
(5)表现在觅食方式和觅食顺序上.
这是一篇说明文.第一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高原鼠兔.第二段到第七段介
绍了高原鼠兔在觅食方面的一些特性.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顺序是逻辑
顺序.
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
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
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