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
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道路,使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滞后性所带来的后果也是明显的——环境破坏严重,自然资源急剧减少。
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
人类必须有意识地改变价值观念,正确衡量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尺度,在社会发展的过
程中由此及彼,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并主动承担自己的环境保护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在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条件下发展经济,而不破坏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恢复能力,有步骤地、可持续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环境保护的滞后性是相对于市场经济的滞后性所提出的。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
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
少这种商品供应所决定的。
这样,必然产生一个时间差,从而导致一定的损失。
环境保护的
滞后性,简单讲就是指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破坏,而人们更多地是采取事后补救的
措施,其后果也极为复杂。
目前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环境保护的滞后性主要
表现为两点。
1.1 环境保护相对于经济发展滞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基础性作用,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更加适合我国的经济建设。
然而,正如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一样,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
我国
面临的国情( 即人口数量多、生产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 以及务必实现的目标(即发展生产力,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 决定了我们最终也选择了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对
比欧美众多发达国家,自身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
1.2 环境保护主体即人类的意识和行为的滞后
人类意识的滞后直接导致了行为的滞后。
在发现环境所遭受的破坏后,人类开始有所行动,
但基本上都是属于事后补救。
在 DDT 等农药被大肆宣传为除掉害虫的有效途径时,政府、企业、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评价了其给农林业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效,很少有谁去关注其不
利的一面。
于是,对已造成的环境破坏,科学家们开始调研并提出对策; 政府开始制定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媒介开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寄望于人们今后
的行为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这种成效的大小是难以预测的,由于行为的滞后,也因为生态
系统的恢复需要时间,有些环境破坏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
不是简简单单地栽种几棵树木就能解决的
2.环境保护的滞后性原因分析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但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了环境,这在本质上与造福人民是
相悖的。
环境保护本是一个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的责任,然而人类的漠视和冷淡导致了其
实施的相对滞后。
实际上,污染物从排放开始到它以有害形式出现这个过程就有一个滞后现象,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可以发现,污染的滞后现象本身给
予了人们时间去预防和消除严重后果,但大多数结果依旧是环境遭到了破坏。
2.1 对最大利益的追求,忽视了“外部不经济性”
目前大多数的发达经济体系中,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仍然脱离不了早期的工业传
统作为正常成本分析的基础。
对于生产和经营中所产生的问题,如将废气排入大气中,将废
水排入河流湖泊,将固体废弃物随意堆弃等,人们很少将处理这些污染物的费用计算在成本中。
就我国而言,市场经济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自发性、盲目性等,这些普遍是由以追
求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所导致的。
对利益的追求使得大多数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发展时忽视了环
境成本,这种成本一般被他们以“外推”的方式,即以损害人类健康、财产和生态系统的形式
转嫁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又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性”。
2.2 个人观念的狭隘性,甚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通常人只关注与自己最相关的事,对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的大事却很少去关注,只要不危及
自己的利益,就很少将它作为自己应该去了解并付诸心动的理由。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焦点,环境保护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对于一个动态系统,特别
是对正处于快速变化的系统来说,滞后的影响是极大的。
由于人类自身的特性,只对已经造
成严重后果的事实才会采取重视,对于那些微小的、不明显的影响,总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中
将它们隐形化,而习惯于从那些明显的、直接的结果中找寻答案,正如得了重病才会去就医,而对于那些轻微的症状却敷衍了事一样。
这就导致在面临很多环境问题时,人们总采取得过
且过的措施,只要不是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与生活,都可以大而化小,小而化无,在心理和
行为中忽视和否认其危害的存在。
很多污染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就是隐形的,甚至有着一定
的潜伏期,而人类如同温水中的青蛙,只要不感觉疼痛,是不会采取行动的,因此,我们往
往在环境遭到破坏的时候才来考虑原因和进行补救,却忽视了当我们置身于美好环境时就应
当持有的关注和爱护之心。
可以说,是人类自己,轻视了那些看来可能给我们未来带来危害
的事物。
3.对策与建议
3.1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切实落实环境保护的地位
要重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良好的环境同样是人民生活水平、生活标准的一个衡量尺度,
美好的生活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作为环境保护的领导者和提倡者,政府应当
重视环保、支持环保,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物质保障。
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实际
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有正确的科学依据作为凭靠,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才能顺利
地实施下去。
任何社会化的行为都离不开人类,如果国家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那就无
法要求人们将生存的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去。
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全社
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将环境保护作为全民意识培养并强化起来,环境保护的步子才能得以
加大,才能跟得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3.2 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可以共融的。
环境和经济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制约着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环境保护的受重视程度和后果也促进或制约了该国的经济
发展。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变
化也将更大,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重中之重。
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无疑为此提供了答案。
以“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为特征的绿色经济鼓
励经济持续增长,而不是以保护环境为由取消经济增长; 同时要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与有限的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
作为一种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经济形式,绿色经济
旨在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坚定这个信念,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走下去。
3.3 从实际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必须把现实的需求及未来的需求结合起来,把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同完善环境
保护规划的目标结合起来。
从本质上讲,环境保护的滞后性是可以解决的。
环保观念必须从
过去的相对封闭、僵化、固步自封转向开放、进取、面向未来。
有远见的学者曾预测我们所
处的这个生态系统,如果照工业化的那种发展状态,它将先获得快速增长,继而达到极限并
开始走向崩溃。
但如果能从现在就开始思考,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那么在生态系统发
生质变前仍能有效地改变最终的结果。
4.结束语
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在发展进步中。
市场经
济的优越性得以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如今,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同时,经济发
展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共融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善环境保护的滞后性,是当前应当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
参考文献:
[1]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2]李博.生态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