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社交语言艺术(商务礼仪)

第九章 社交语言艺术(商务礼仪)

第九章 社交语言艺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语言的表达 培养出口成章的语言能力 商务沟通的应对技巧
社交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将“舌头、原子 弹、金钱”视之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 略武器;现在,又把“舌头、美元、电脑”
作为三大战略武器,如今,科学代替了杀人 的武器,而“舌头”的地位仍未动摇,这是 很值得深思的。
拒绝的艺术
直接分析法:直接向对方陈述拒绝对方的客
观理由,包括自己的状况不允许、社会条件 限制等。通常这些状况是对方也能认同的, 因此较能理解你的苦衷,自然会自动放弃说 服你,并学得你拒绝的不无道理。 巧妙转移法:不好正面拒绝时,只好采取迂 回的战术,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可以, 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温和而坚持--绝 不会答应,但也不致撕破脸。
天姨妈进城请我陪她吃饭,“我”当时身上 只有20先令。姨妈却偏要去最贵的餐馆, “我”无奈地同意了;姨妈又要点许多昂贵 的食物,“我”只好一一照办;最后总算还 好,刚好20先令。“我”付完钱后,姨妈看 着我,问:“那是你全部的钱?”“是的, 姨妈。”“你用全部的钱来招待我吃一顿美 味的午餐?那太好了——可太傻了。你知道 所有语言中哪个字最难念?就是‘不’。你 已长大成人,你得学会说‘不’。天那!你 这顿午餐差点儿撑死你可怜的姨妈了,我通 常的午餐只是一杯牛奶!”
引人入彀法

就是在应答的同时实施攻击,即可以达到预 期目的,又显得委婉巧妙。 如王、刘二位很不敬重蔡,曾一同拜访蔡, 问蔡:‚你自己觉得与王夷甫比较哪个略 胜?‛蔡说:‚我不如夷甫。‛二人相视一 笑,进一步问:‚你哪一方面不如夷甫?‛ 蔡则说:‚夷甫家没有你们这样的客人。‛
各持其是法

此法要求在看待问题时不拘泥,要善于发现 矛盾着的对立面。 如王、范同时被简邀请,范年纪大而职位小, 王年纪小而职位高,在简家门口,他俩互相 推让都不肯为先,王最后走范的后面,并说: ‚筛谷时又簸又扬,糠秕总是在前头。‛范 答道:‚淘米时又洗又荡,沙砾总是在后 面。‛
注意谈话时的人际距离
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读者寥寥的大阅览
室内,他匆匆闯进,坐在一位读者身边,那 读者瞪了他一眼就皱着眉头眉头走开了。他 如法炮制坐在另一位读者身边,另一位也皱 着眉头眉头走开了。 空间距离可分为: 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
拒绝的艺术
学会说“不”:“我”是一个大一学生,一
公关语言交流的常用技巧
幽默法:
幽默是以愉悦的方式让别人获得精神上快感
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最富喜剧性和审美价值 的一种艺术性的交际语言。 幽默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智”,幽默 正是多智和急智的表现。
幽默法
例:周恩来总理的语言风趣幽默,特别
是在外交场合,在紧急的情景之下,更 显出周总理风趣幽默的语言闪耀着智慧 的光芒。有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 们中国人把人走的路称为‘马路’ ,是 否把人与马,人与动物相提并论?‛
幽默法
从语言效应上看,幽默语言突出一个“乐”
字。幽默语言能引人发笑,笑得意味深长, 笑过之后,还值得回味。
例如,50年代有人问周总理:“中国人
民银行里有多少人民币?” 通过巧妙地
一个判断转移成另一个判断,从而造成幽默 意境。问的是具体数字,答的是各种型号。
周总理回答说:‚不,我们中国人走的
第一节
语言的表达
一、说话得体 二、语言表达中需要避免的几个毛病 三、善用副语言和体态语 四、公关语言交流的常用技巧
得 体
俗语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话一出
口,无法收回,话不得当,会产生严重的后 果,闹出许多笑话。 如王某和张某是旧友,多年不见,一天偶然 相遇,王某见张某比过去胖多了,便开玩笑 说:“你这样胖,可以到食品公司去过秤 了。”张某闻言大怒,拨出尖刀,将王某刺 成重伤。
好”是指语言的质量较高,既符合规范,又 简洁生动。 有些尚未学过语法的孩子为什么说话通顺, 头头是道呢?因为他从大人的言谈话语中得 到了良好的熏陶。学校里的语言课为什么要 学许多典范文章呢?因为这些典范文正是遣 词造句、组织语言的示范。 总之,要使自己能在交际活动中出口成章, 一定要有良好的语感基础。如果你觉得自己 的语言能力还有欠缺,那么,就请你从以上 三个方面努力吧。
如:“接到你从千里之外捎来的礼物,
我内心的激动真是磬竹难书!”
辨析词语特点
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也是一
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词句 只适于口头或书面,用反了也 会闹出笑话。比如熟人见面常 会招呼一声:“你吃了吗?” 如果换成“你进餐了吗?”别 人自然感到别扭。又比如“一 日曝之,十日寒之。”用在书 面未尝不可,但口头上这么说 人家就会嫌你咬文嚼字,倒不 如“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来 得明白自然。
暗示法
暗示法:
暗示是指隐蔽地间接地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
表达方式。暗示语的语义有语表和语里两个 层面。
例如:有一次,教师甲在讲台上正说得
津津有味,忘记了下课时间已到,这时 学生乙有意识地看看手表,这就是一种 暗示,它提醒教师注意,下课的时间已 到,该下课了。
第二节 培养出口成章的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中需要避免的几个毛病
啰嗦型 滔滔不绝型 打岔型
善用副语过许多实验,总 结出这样一个公式: 信息的总效果=7%的 有声语言+38%的语音 +55%的面部表情 体态语可分为表情语、 手势语、体姿语
善用副语言和体态语

就汤下面法 移花接木法 引人入彀法 各持其是法
就汤下面法

就势接过对方的话头,顺水推舟,因势利导, 变不利为有利。
有一小孩缺齿,大家都知道他聪明,
所以戏弄他说:‚你口中为什么开了 个狗洞?‛小孩应声答道:‚正是为 了你们进出。‛打算戏弄他的人,反 遭戏弄。
移花接木法

所谓移花接木就是指借他人之名来扬自身之名或解 决自身问题。指将对方当时语境中的语句作简单移 动嫁接生出一层新意。 古时有两兄弟接受皇帝敕见时,一个汗流满面。皇 帝问:‚你怎么脸上直冒汗?‛答曰‚战战惶惶, 汗出如浆。‛又问不出者:‚你怎么不出汗?‛答 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前者应对真切,口 吐实言;后者应对巧妙,巧舌如簧。
拒绝的艺术
不用开口法:有时开口拒绝对方訑不是件容
易的事。这个时候,肢体语言就派上用场了。 一般而言,摇头代表否定。另外,微笑中断 也是一种掩体的暗示,当面对笑容的谈话, 突然中断笑容,便暗示着无法认同和拒绝。 类似的肢体语言包括,采取身体倾斜的姿势, 目光游移不定、频频看表,心不在焉......但切 忌伤了对方自尊心。 一拖再拖法:如果已经承诺的事,还一拖再 拖是不智的,这里的一拖再拖法指的是--暂不 给予答复,也就是说,当对方提出要求是你 迟迟没有答应,只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 考虑考虑,那么聪明的对方马上就能了解你 是不太愿意答应的。
辨析词语特点
比如:一位男青年正
在商店急急忙忙挑帽 子,售货员拿了一顶 给他,他试了试说: ‚大,大‛。售货员 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 型的帽子,他嘟嚷着: ‚大,大。‛售货员 仔细一看,生气了: ‚分明是小,你为什 么还说大?‛这青年 结结巴巴地说:‚头, 头,我说的是头大。‛
辨析词语特点
比如:有位小伙子,年过三十没娶妻,他母
养成遣词造句的习惯

第一组:玩耍 偷袭 第二组:狮子 狼 羊 第三组:香蕉 气球 铅笔 高手遣词造句: 自信:我做过很多愚蠢的事情,但是我毫不 在乎,我的朋友把它叫做自信。 接受:在因特网世界,你的女朋友可能是一 位男性,而你的男朋友可能是一位女性,这 很痛苦,但你得接受。
第三节 商务沟通中的应对技巧
积累语言素材
积累词汇的方法是处处留心。平时读书看报、
与人交谈、听课、收听广播、观看影视等等, 随时都能获得新的有用的词语,尤其是阅读 优秀的文学作品,更能获得丰富多彩的词语。 关键是要认真搞清楚每个词的音、形、义, 随时零存在记忆中,选抄在笔记中,使用在 表达中。久而久之,就会有许多精词妙语供 你随时随地选用了。
得 体
有一则笑话,讲的是一位青年人向一位老年 人问路。青年人开头便呼:“喂,老头儿, 离客店还有多远?”老人便回答说:“五 里。”结果跑了十里也不见客店。青年人非
常恼火,想拨马回头去教训老人。但边走边 想老人的话,猛然醒悟过来,“五里”不就 是“无礼”的谐音吗?追上那位老人后,他 翻身下马,亲热地称呼“老大爷!”老人态 度突变,说:“客店你走过了,天色已晚, 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这虽是笑话, 即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称呼不当,一失之 于礼节,二带来麻烦,不可小看。
积累语言素材 辨析词语特点 养成遣词造句的习惯
积累语言素材
积累语言素材主要是指积累词汇。 有位教务处的教师在谈到建立教学档案的经
验时,一连用了“翻阅”、“调阅”、“借 阅”、“参阅”、“查阅”等等不同的词汇, 来表达不同的借阅档案形式,其实,这里的 “翻阅”、“调阅”、“借阅”、“参阅” 等词都是“察看”和“了解”的意思,但因 借阅人的身份和用处不同又各有区别。表现 了说话人丰富的学识。
亲非常着急。后经别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姑娘, 几天后,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 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 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 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如果小伙子当 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 室了。
养成遣词造句的习惯
培养这个习惯的主要方法是多听多读,经 常接受良好的语言刺激和熏陶。所谓“良
得 体
更有好心说错话的例子。 如:从前,有一位傻女婿去给岳父祝寿,临 走时,他父亲特别嘱咐他:“到了岳父那里, 要多说‘寿’字,如‘寿糕’、‘寿 烛’、‘寿面’等等,老人家听了高 兴。”女婿到了岳父家,见岳父身穿一件崭
新的长袍在迎接客人,马上讨好地恭维道: “岳父大人,您的这件寿衣真漂亮!” 这句话差点没把老丈人气昏过去。这位女婿 弄巧成拙,犯了老人的忌讳,好心说了错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