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晋城有关的故事

晋城有关的故事

李逵梦闹天池岭
《水浒全传》中与晋城有关的故事。

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中写道:宋江打下盖城后,在宜春圃大摆庆功宴。

李逵于酒醉酣睡中忽得一梦,梦见在闲步时行至一高山前,遇一身着黄袍的秀士,告他此处乃天池岭。

他在天池岭先杀死几个抢夺民女的歹徒,又在“文德殿”斫死蔡京、童贯、杨戬、高俅四名奸贼。

于返回时在天池岭复遇秀士,并授他“要夷田虎族,须谐琼矢镞”十字真诀。

后依此计,宋江果破田虎。

天池岭在今晋城市市区东南9.5公里处。

山上有山寨石城可容千人
崔珏审虎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相传崔珏乃隋唐间人。

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

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

”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

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

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

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

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

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

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

”虎便触阶而死。

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陵川礼义镇的崔府君庙为修建早、保存完好的一处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回车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讲学,在郑国游说结束后,乘车直奔晋国。

当他同随行人员来到晋豫边境天井关下一山村时,遇众孩童玩筑城于道中。

孔子让孩童让路,孩童却以只有车绕城而无城躲车的道理发难,孔子为当地孩童的聪慧所感悟,便就此回车返郑。

此后,该地即更名拦车。

但据史书所载,孔子并未来过晋国。

白马拖缰
历史传说故事。

在晋城城区北15公里处有司马山,又名白马寺山。

山上有卵石,外坚中空,摇有摇响声,名马铃石。

相传,古时有一少年,寒冬上山砍柴,归来遇一老者索柴取暖,少年慨然予之。

老者赠少年一纸马,称:此乃神马,如有所求,只念咒语即可照办。

少年黑夜返村,突然狂风大作,大雪纷飞,邻舍皆叹无法进山砍柴。

少年依法念咒,纸马突变白马,上山驮炭而归,众皆惊奇。

一地主得知,勾结歹徒深夜盗马,被白马踢翻在地,马铃散落。

少年从睡梦中惊醒,跃上马背,与白马一道腾空而去。

盗马者附入深谷。

从此,“马铃”遍山皆是,连原来的卵缰石也变成外坚中空、摇之即响的“马铃石”。

后人在此山建寺,名白马寺,司马山亦更名白马寺山。

当地人称此故事为“白马拖缰”。

乐氏女成仙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相传在陵川与壶关交界处的赤壤山,有一名曰紫团的洞。

半山腰某村住着一户人家,姓乐名宝山,所生二女聪慧、贤淑,但不为继母李氏所容,虽肆加虐待,二女仍无怨言。

寒冬腊月,姐妹被逼单衣赤足上山菇,二人相抱痛哭于山野荒郊,直到泪尽血出,血浸入地变为苦苣,采摘而归。

炎夏酷暑,二人又被逼顶烈日拣拾麦穗难复母命,正在捶胸抹泪,忽然天边飘来一片黄云,将妹妹腾举而上,紧接着一条黄龙呼啸而下,又将姐姐驮上天空。

此乃唐占观元处六月十五日之事。

时乐氏二女姐方十五,妹仅十二。

乐氏二女成仙升天之事,震动了四乡领里,便在南山之立庙祭祀。

庙即今陵川西溪之真泽二仙宫。

此外,在晋城境内二仙庙还有数处。

有凤来栖
民间传说地名故事。

相传古时晋城北约10公里处有一王姓人家,其子善射,被众人举为王,其练武台称为王台(今为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

一日,王子见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从空中飞过,便紧紧追赶。

追至一河边,王子照着大鸟的翅膀拉弓搭箭,但射中的却是一位姑娘的手臂。

王子将姑娘扶回家疗伤治疾,后结为夫妇。

男耕女织,相敬如宾。

忽一日,电闪雷鸣,天兵骤至。

原来这姑娘是瑶池的金凤凰下界,见天兵到来,姑娘又变作凤凰带着王子西飞。

中箭后,落在二人初次相会的小河边。

见雷电将劈向王子,金凤凰便抖动翅膀,盖住了王子。

只见金凤凰的身子变得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覆盖了小河两岸,化作了山脉、河流。

从此,晋城大地就有了凤凰山,有了丹河、沁河。

“王台铺”、“凤凰山”、“凤台县”等皆因此而得名。

赵军运沙
民间传说地名故事。

相传战国时,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大将廉颇屯兵长平,在今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重兵。

一日廉颇到摩天岭察看阵地。

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部修起一座座“粮仓”。

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

秦兵见赵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来起运粮食时,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

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称营防岭。

今存“廉颇屯”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