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2011-06-07
今年(2008年)两会,以名人故居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
名人故居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很多人文资源,是历史文明积淀的载体和象征,可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大批的故居、还有风情独特的古村落以及其他遗址正在遭到破坏,大批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因各种原因失去传承。
有关专家估计,如果现在还不采取有力措施去保护和抢救的话,20年以后,至少有一半民间传统文化将化为乌有。
名人故居就是物质的史书,如果我们没有足够重视,不好好地保护,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将不复存在,那时再意识到故居、文化场所的重要性可就为时已晚了。
从我们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扩散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重视弘扬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屹立世界、振兴中华的根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容易走向世界,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
最近刚开幕的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就以典雅的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风格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一些照型,感受一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妙: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主题:“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也切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馆的正面的墙壁上面有中国传统十二生肖图案,侧面的墙壁上是百家姓的浮雕。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突出了中国的特征。
中心展区的生命之树是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溅起的优美姿态和植物叶脉舒展生长的形态,加以艺术化的提炼,利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宣纸制造工艺,结合现代影像投放技术而形成。
营造出万物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
中国礼品售卖厅,设计取自具有中国意象的植物——竹,以竹竿的造型围合而成。
接待室的外观和内景都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意境和韵味。
中国馆的设计自始至终渗透“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国的文化就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线,至今仍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天人合一”的意思是指: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要在服从社会群体中去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需要服从自然。
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强调和谐意识,强化了人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强调了人的奉献精神。
同学们可以细细地领悟“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你悟透了,作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那你的实践离成功就不远了!
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
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东亚大部分国家文化的归依。
日本皇太子其乐融融的的长女取名:爱子,称号:敬宫,其“爱”和“敬”出典于中国古籍“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爱之”一句。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平等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勤奋自强——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盲目攀比;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联系到我们学校,重点中学是文明的高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文化意识、文明程度、完善人格方面都做得不错,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够好的情况,从小处而言比如礼貌不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你看待世界的一种心态,你是友善热情的,还是冷漠孤立的,其实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整个人的气质就会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所讲的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我希望同学们要努力做一个有国家意识,有文化归属感,有人格气节的人,历史不能在我们这里割断,我们要传承历史,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这样我们就能做一个无愧于历史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我们即使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也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