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窒息指南(最新)

新生儿窒息指南(最新)


气囊和面罩: 安放面罩

边缘
– 有缓冲垫 – 无缓冲垫

形状
– 圆形 – 解剖形

大小
–小 –大
气囊和面罩: 安放
面罩必须覆盖

下颌尖 口 鼻
准备复苏装备

组装设备
测试设备
准备工作
在开始正压人工呼吸前:

选择适当大小的面罩 确认气道通畅 摆正婴儿头部位置 操作者站在婴儿侧面或头侧位置

药品
肾上腺素 生理盐水

1:1000(稀释成1:10000)
第二课 初步复苏
初步复苏
课程内容:

确定新生儿是否需要复苏 通畅气道,施行复苏的最初步骤 复苏有胎粪污染的新生儿 必要时常压给氧或CPAP
快速评估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 指标: 1 .是否足月? 2 .羊水是否清? 3 .是否有哭声或呼吸? 4 .肌张力是否好? 如以上任何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 初步复苏。


取下注射器,保持胃管口开放
用胶带把胃管固定在婴儿面颊部
正压通气的6步记忆法


6个缩写字母MRSOPA 帮助记忆通气步骤
M-Mask 调整面罩保证与面部的良好密闭 R-Reposition airway 摆正头位成鼻吸气位 S-Suction 必要时吸口鼻的分泌物 O-Open mouth 稍张口并下颌向前移动 P-Increase Pressure 增加压力使胸廓上抬 A-Airway考虑气道的选择(气管插管或喉罩气 道)
去除储氧袋(氧浓度为40%)进 行正压通气(如下图)。
正压通气的压力
正压通气时吸气峰压的监测可以帮助供给 肺恒定的膨胀压,避免不必要的高压。 如果监测压力,早产儿吸气峰压 20~25cmH2O可以有效,在某些足月儿可能 需要30cmH2O。 如不监测压力,则最小的吸气峰压应当以 达到使胸壁运动和心率增加为标准。如果 没有获得心率或胸壁运动的迅速改善,要 提高压力。

生后动脉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
流程图内显示的生后1~10min的目标值 1 min 60%~65% 2 min 65%~70% 3 min 70%~75% 4 min 75%~80% 5 min 80%~85% 10min 85%~95%
1-50
空氧混合仪
2011年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建议:
如暂时无空气-氧混合仪, 可用接上氧源的自动充气式气囊
如果心率无改善,可能是通气无效和/ 或需要胸外按压和使用肾上腺素,

· 为确保正压通气的有效性,建议胸外
按压前气管内插管。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中的重点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为在复苏过程中正 确指导氧气的应用,强烈推荐使用脉搏 氧饱和度监测,尤其对早产儿。
1-6
生后动脉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右上 肢血氧饱和度)
正压通气的指征
无呼吸 或 喘息样呼吸 心率<100 次/min

肺的有效通气是危重新生儿心肺复苏步骤 中最重要的、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一个 步骤。
正压通气装置的类型

自动充气式气囊 气流充气式气囊 T-组合复苏器
T-piece
复苏设备: 安全装置
每一个复苏设备必须具有:


压力表和流量控制阀和/或

有羊水胎粪污染
评估新生儿有无活力:

有活力:呼吸有力、心率>100次/min、 肌张力好。反之为无活力(具备1条即可)。
如有活力:
不需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可用吸引球或大孔吸管清理口腔和鼻腔

2-20
有羊水胎粪污染
且新生儿无活力,进行气管插管吸引 : 胎粪
供氧,监测心率 插入喉镜,气管内插管,连接胎粪吸引 管 将胎粪吸引管连接吸引器 拔出插管的过程中进行吸引 3~5秒完成,如果必要重复操作
有效通气的表现
有效通气的表现: 心率、肤色、肌张力改善
新生儿病情好转的表现: • 心率、肤色、呼吸、肌张力和氧饱和度 改善
肺过度充气
人工呼吸时,如果婴儿呼吸过深:

压力使用过高 有出现气胸的危险
正压通气频率:
每分钟 40 到 60 次
通气手法:每分钟40~60次呼吸
大声记数以保证每分钟40~60次呼吸
3-58
在面部放置面罩
不要在面部用力向下挤压面罩 不要把手或手指支撑在婴儿眼睛上 不要按压喉部(气管) 为了面罩与面部更好的密闭: 轻轻地下压面罩 可以轻柔地把下颌向上推向面罩

面罩--面部密闭
密闭是获得有效正压的基础。

气流充气式气囊只有在密闭情况下才能充气

自动充气式气囊只有在密闭情况下才能使肺 膨胀 堵住T-组合复苏器的PEEP帽,只有在密闭 情况下才能使肺膨胀
第一课 概述和复苏原则
窒息新生儿的表现
肌张力低下 呼吸抑制 心动过缓 低血压 呼吸急促 紫绀

肌张力好 伴紫绀
肌张力差 伴紫绀
2011年5月23日中国新生儿复苏项
目专家组修订的中国新生儿复苏指 南流程图:
2011中国流程图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中的重点


新生儿复苏中最重要和有效的措施是正 压通气 , 继发性呼吸暂停中有效的正压通气 常 表现在心率的迅速恢复,


新生儿无改善
30秒正压人工呼吸后心率<60 次/min,应
在正压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第四课
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
课程内容:

胸外按压的指征
胸外按压的方法
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的配合

终止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

暂时性增进循环
必须与通气同时进行
4-75
胸外按压: 指征
经过30秒有效的正压通气,心率仍低于 60次/分,在进行正压通气的同时,进行 胸外按压。 为保证与胸外按压有效配合,应进行气 管插管正压通气。
4-89
1-2-3-吸
胸外按压:停止按压

早产儿复苏的给氧建议
开始正压通气的氧浓度在空气和100%氧之 间(建议浓度为30-40%)。 复苏时用空氧混合仪和脉搏氧饱和度仪 (用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氧饱和度,用空 氧混合器调整给氧浓度),在经皮氧饱和 度监测下调整给氧浓度,使氧饱和度逐渐 增加到目标值(见下表)。 当氧饱和度超过95%时,停止给氧。
流程图内显示的自生后1~10min的目标值 1 min 60%~65% 2 min 65%~70% 3 min 70%~75% 4 min 75%~80% 5 min 80%~85% 10min 85%~95%
1-7
复苏准备:人员和设备

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必须有至少一名熟练掌握 初步复苏技能的医务人员在场专门负责新生儿。 此人或另一位在需要时能立即到场的医务人员要 掌握全套的复苏技术。如果有更进一步的需要, 还应当有另外掌握复苏技术的人员参加。 准备必要的设备 – 打开辐射暖箱电源


吸氧导管
氧气面罩
进行常压给氧

加温湿化(如果给氧时间超过数分钟)
流量约为 5 L/min

在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下给氧,一旦达到目
标值则停止给氧
通过气流充气式气囊和面罩 进行常压给氧
通过氧气管常压给氧
通过氧气面罩常压给氧
第三课
正压通气 复苏装置的应用
正压通气复苏装置的应用
课程内容 何时给予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时给氧浓度的调节 复苏装置的类型 各种装置的操作方法 正确安放面罩 复苏装置的检查和故障修理 评价通气效果
其他手指支撑背部
胸外按压:拇指法

在按压胸骨的过程 中施压,撤去压力 时让胸廓弹回并且
通气
拇指法
胸外按压:双指法

用一只手的中指与
食指或无名指的指
尖按压胸骨

另一只手托住背部
胸外按压:按压位置

按压位置在两乳 头连线中点的下 方,即胸骨下三 分之一 避开剑突
•胸外按压的解剖标志

•© 2000 AAP/AHA
初步复苏

保持体温
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必要时)
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
2-15
保持体温
防止体热丢失:

室温26℃以上 将新生儿放在辐射热 源下(32~35℃) 其他因地制宜的方法


彻底擦干(吸引后)
拿开湿毛巾
复苏新生儿所用的辐射加热器
© 2000 AAP/AHA
开放气道
© 2000 AAP/AHA
婴儿情况无改善,心率<100次/min, 胸廓无适当扩张
可能原因

密闭不够 气道阻塞 压力不够
胸廓运动不充分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原因 密闭不够 气道阻塞 措施 重新放置面罩,将下颌向前抬 重新摆正头部位置 检查口咽分泌物,如有则吸引 通气时使婴儿口稍张开 增加压力直到有可觉察到的胸 廓运动 考虑气管插管
评估:呼吸、心率
初步复苏30秒,评价呼吸和心率, 如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或心率
<100次/min,进行正压通气。 如有条件,连接脉搏氧饱和度仪, 进行氧饱和度监测。
常压给氧

持续中心性青紫时可应 用常压给氧,可用:

使用连接自动充 气式气囊的面罩 进行常压给氧不 可靠

气流充气式气囊和面罩

– 检查复苏器械和用品
器械
氧气设备 吸球 喉镜 吸引器 气管插管 吸氧设备 金属芯 8号胃管 剪刀 注射器(1、5、10、 手套 20、50ml) 辐射保暖台 婴儿复苏气囊 听诊器 面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