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设立诚裕小贷公司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设立诚裕小贷公司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设立毕节市七星关区诚裕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可行性报告为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城乡金融服务功能,特别是有效支持区域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和“三农”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毕节市尤其是七星关区城乡经济发展实际,申请设立毕节市七星关区诚裕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一、区域经济概况和金融业发展情况(一)经济概况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西邻云南,北接川、渝,东南与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相连,素有“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之称,是中共中央前总书记、国家前主席胡锦涛同志1988年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倡导建立、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同时也是省委、省人民政府近年规划确定的贵州经济建设的“金三角”。

全区总面积28653平方公里,占全省的%;总人口近770万。

原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和赫章七县一市,2007年底经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又新设立了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

七星关区原为县级毕节市,是中共毕节市委、毕节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试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技术中心,“扼川、滇、黔三省要塞”的“川滇通衢”。

2012年,全市发展速度更快、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亿元,增%;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243元、4926元,增%和%。

实现进出口额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16%;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占GDP总量的%。

粮食总产量达万吨,增加万吨。

发展基础更实、后劲更足。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化率达%。

森林覆盖率达%。

发展活力更强、环境更优。

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已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近800项,下放管理权限70余项。

特别是今年初,国家已以国务院办公厅【2013】35号文件,出台了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规划》。

(二)金融业发展概况2012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近470家,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贵阳银行毕节分行、遵义商业银行金沙支行等金融机构11家,分支机构170家,一区七县8家农村信用联社和毕节、织金、黔西3家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近300家,临时服务点近20个。

各项存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贷/存比为%,较年初增加个百分点。

七星关区内共有金融机构网点近110个,其中:工商银行7个、农业银行8个、建设银行7个、中国银行6个、交通银行2个、邮政储蓄银行21个、农业发展银行1个、贵阳银行毕节分行2个、村镇银行2个、农村信用社50余个。

二、市场前景分析毕节市境内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

物产丰饶:盛产核桃、茶叶、生漆、油菜、辣椒、大蒜、柑橘、夏橙、黄梨、苹果、猕猴桃、天麻、竹荪、杜仲、五倍子、生漆等,烤烟产量占全省40%以上,品质优良,是全国四大烟区之一。

矿藏富集:优质无烟煤已探明可开采储量达260亿吨,占贵州已探明储量的45%以上,为“江南煤田”之最;硫铁矿、铁、磷、锌、铅、铜、锰储量居贵州乃至西部地区之首;水能理论蕴藏万千瓦,已开发180余万千瓦,毕节东华热电等多家火电厂的成熟开发,更数十倍于斯,毕节,早已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基地。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独具特色,已经并必将更加引起国内甚至海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瞩目;人文资源荟萃,这里有1935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分工会议的林口镇“鸡鸣三省”;有1934年1月贵州第一个中共地下支部创建、1936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博物馆;有大屯彝族土司庄园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外来投资者增强了信心,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大公司和知名大企业如兖矿、华电、西洋、神华、新澳、国电、湖北宜化、香港瑞安等集团、美国汉氏公司等相继巨资和新技术的进入,为毕节的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无限商机,毕节年投资规模已超百亿元,年均增33%以上,高出全省8个多百分点。

不断增强着试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发展机遇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已驶入历史快车道。

新一轮发展中,毕节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正用“试验区”的超常规思路和举措,在已出台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带动、旅游兴区“三大战略”框架下,主要从“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生态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四条主线来推动建设,让老百姓早日幸福安康。

经与国家发改委对接,该委早已牵头制定毕节试验区今后十年的西部大开发规划,并将会同有关部委批准和实施。

因此,今后十年毕节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来推动。

国家铁道部已定位把毕节建成贵州第二大铁路交通枢纽、“铁路综合枢纽,现代物流中心”。

今年初出台的国办发[2013]35号文件,又对毕节试验区的新一轮发展作出新的规划,必将对毕节试验区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建设大戏正在上演,以项目建设推进为载体的经济大潮已经到来。

已经和正在孕育、催生着经济细胞的膨胀繁衍,全区种养殖、畜牧业生产、农产品购销、加工、采掘、冶炼、机械、房地产、建材、建筑、安装、装饰装潢、运输、金融、保险、教育、文艺、园艺、咨询、中介、修理、服务等第一、二、三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已经并将更加十分活跃。

同时,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主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生产要素向规模经营集中、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大力推进集团帮扶,抓好整村推进、整乡推进,集中连片和注重从整体上、制度上解决贫困问题。

政府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千方百计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基本实现生态农业格局。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将成为今后“三农”经济发展的重点。

今年,全市继续着力推进2012年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努力推动经济总量快速膨胀,落实项目保投资,破解“三难”抓投资;明确责任促投资;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化进程,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狠抓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千方百计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小产品、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产业群,着力构建具有产地、产业、产品特色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千方百计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强力发展金融业;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步伐,大力抓好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新建村镇银行5家,积极鼓励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力争达到300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推动投资环境不断优化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动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显重要。

“十二五”期间,毕节金融业肩负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机遇和挑战并存。

分析认为:——金融总量相对偏小,结构不尽合理。

其突出表现一是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有限,二是金融业对区域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和“三农”发展的支持严重不足。

目前我区区内虽有近110个金融机构,但工、农、建、中、邮、农发行、贵阳银行毕节分行、村镇银行占一半以上且均系“集约化经营”,农信社仅50余个。

而小额贷款公司虽有发展,但仍较少,不足以适应建设需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

从金融界了解到,出于对资金安全、中小企业信用度以及银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些“大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

不少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私营业深感即使企业产品市场前景乐观良好,企业利润也较理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高门槛银行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不少中小微企业在僵化的银行“服务”面前,往往十分无奈。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仍是当前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的发展战略调整,推行集约化经营,实行产业支持“收缩”与“拓展”并举,发展战略布局固守并进一步向城市转移,经营策略向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优势地区、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向高端产业倾斜,在服务“三农”方面几乎成为单纯的储蓄存取、低端结算机构,成为信贷服务“真空地带”。

因有技术但缺资金使不上劲,眼见着钱赚不到,是不少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很大程度制约了农村、农民发展,金融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还任重道远。

另外,民间融资的不规范对金融的稳定构成了较大威胁,是对规范的金融业务的挑战,是恶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民间融资的活跃,虽可以一定程度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因其自发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

而且因其游离于政府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加上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操作方式简单,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是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因此,从金融结构来看,目前,银行业仍是我区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信贷资金的合法渠道,通过“小额、分散”贷款方式,面向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私营业主提供信贷服务,合法、遵规使用的贷款利率,远低于民间借贷,不容质疑地能减轻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私营业主和农户的融资成本,间接增加其收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丰富的客户资源。

三、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一是金融机构少,从业人员少,服务半径大。

七星关全区辖6个城区办事处、27个镇、8个乡、524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余万;区内金融机构近110个,从业人员近500人,平均每个金融机构要服务近个行政村,平均每个金融从业人员要服务近7平方公里区域,服务近2700人,鞭长莫及。

二是金融总量小,资金缺口大,供求矛盾突出。

2012年末,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都较大,极大地限制了为区域经济提供信贷服务的能力。

由于我区属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资金需求巨大,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三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功能不完备,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推进的发展战略调整等,已顾不及对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私营业主和农户的信贷服务;邮政储蓄银行虽已开办信贷业务,但贷款投放微乎其微,2012年末贷/存比仍≤60%;政策性银行信贷投向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粮绵油收购储存等;主要承担支持区域经济中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私营业主和农户发展重任的农村信用社、发展村镇银行,由于历史、体制、机制、从业人员队伍数量和素质、资金实力、功能及服务理念、品种、创新能力等因素,虽有一定成效,但整体始终服务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