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的历史演变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判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服装业已在世界的领先行列中,而材料同高科技一样也是迅猛发展的,可以说服装业21世纪是材料的世纪。
高科技附加值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服装工业发展的趋势,服装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材料的竞争。
因此,本论文介绍了服装材料的历史演变和服装材料的现状。
关键词:服装材料历史演变现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服装生产既要满足十亿多人口的着装需求,还要发展出口,争创外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积累资金。
加入WTO后,国内的服装纺织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尤其是在服装材料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在服装材料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服装的生产过程中,面料性能、衬料性能及生产工艺对成衣规格有显著影响。
因此,为保证我国服装业的蓬勃发展,研究服装材料的各种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了解各种服装材料的性能,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成衣规格的准确性,提高成衣外观质量,解决成衣加工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服装加工中的相关技术信息传达给纺织企业,以实现纺织、服装的合理对接,对服装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目前,关于服装材料的面料规格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
1.3 研究方法及取得的成果本论文采取文献调研的方法研究了服装材料的历史演化,并且从中得出了今后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2 服装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历程服装材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从远古的兽皮、树叶等物品到发现并使用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又到涤纶、腈纶、锦纶、氨纶等各种化学纤维产品的问世,再发展到现在拥有众多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材料品种以及当今世界出现的许多高科技功能性的服装材料,服装材料也由最初的御寒保暖和保护等功能发展到了今天以装饰及突出个性为主,同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各种新型材料。
服装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据考古学家发现,距今约四十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时用兽皮和树叶蔽身。
距今5000 年前我国已经开始使用蚕丝制绢片、丝带和丝线。
随着农业、畜牧业以及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培育的纺织原料和化学合成的材料种类逐渐增多,制作服装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服装材料品种也日益增多。
3 目前服装工业使用的常规服装材料的种类、基本功能、用途3.1 服装材料的种类服装材料就是用于制作服装的面料、里料、絮料、胆料和辅料等的总称。
又称服装结构材料。
服装材料主要包括面料、棉织物、毛织物、麻织物、丝织物、化学纤维织物和混纺织物。
3.2 常规服装材料的基本功能和用途3.2.1 面料用以制作服装表层的材料。
多为纺织物、裘皮、皮革、人造革等。
其中纺织物为主要材料,有机织和针织之分。
机织物以纱线作经纬交织而成,又称梭织物。
用它作面料制成的服装习惯上称梭织服装。
机织物按原料分有棉、毛、麻、丝、化学纤维以及混纺等。
针织物用织针将纱线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见针织服)。
3.2.2 棉织物以棉纤维为原料的机织物,又称棉布。
大体有5类:①平纹类:主要品种有平布,府绸,罗缎和纱织物等。
平布和府绸均宜做衬衫、裙、睡衣裤(见家居服)等。
罗缎是布面呈横条罗纹的棉织物,布面光亮如缎,质地厚实,宜做外衣、童装等。
②斜纹类:主要品种有斜纹布、哔叽、卡其、华达呢等。
斜纹织物较厚实,宜做套装、上衣、裤、童装等。
③缎纹类:主要品种有横贡缎、直贡缎。
花色多样。
厚型的可制作春秋冬季外衣,薄型的可制作衬衫、睡衣裤和运动服等。
④起绒类:主要品种有平绒、灯芯绒和绒布等。
平绒和灯芯绒布身厚实,绒面柔软,绒毛短而稠密,具有较好的抗皱性、保暖性,宜制作春秋冬季服装。
绒布分双面绒、单面绒两种,布身柔软,穿着贴体舒适,宜做内衣、睡衣裤。
印花和条格绒布宜做衬衫和妇女、儿童春秋外衣。
⑤起绉类:主要品种有绉布、泡泡纱、树皮绉和轧纹布等。
多为薄型织物,用以制作夏季的女衬衫、连衣裙、睡衣裤等。
用棉织物制作的服装具有吸湿、透气、易洗等优点。
3.2.3 毛织物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为原料的机织物。
可分3类:①精纺呢绒:织物表面光洁,织纹清晰,手感柔软,多用作高档服装。
②粗纺呢绒:结构蓬松,外观多茸毛,质地厚实,保暖性较好。
主要品种有麦尔登、海军呢、制服呢、法兰绒和大衣呢。
除制作大衣外,还可制作秋冬季服装,如中山装、夹克衫、裤等。
③长毛绒:多作女式大衣的面料或男、女大衣的领料。
用毛织物制作的服装具有挺括、不易折皱、耐磨、耐脏以及弹性、吸湿性、拒水性较好的特点,缺点是易发霉、易受虫蛀。
3.2.4 麻织物以麻纤维为原料的机织物。
主要有两类:①苎麻布:分手工织和机织两种。
手工织的苎麻布又称夏布,门幅较窄(约50cm),大都为浅色;机织苎麻布有漂白、杂色和印花等品种,比夏布色泽鲜艳、色牢度好。
②亚麻布:以漂白为主,也有浅杂色和印花等品种。
麻织物适于制作夏季服装。
具有吸湿、散热快、抗断裂强度高、浆烫后穿着凉爽、透气等优点。
缺点是抗皱性差,折缝处易磨损。
3.2.5 丝织物以蚕丝为原料的机织物。
品种繁多,用途广泛。
主要有14种:①纺,表面细洁的平纹丝织物。
主要有电力纺(杭纺),可做衬衫、裙。
②绉,外观呈各种不同绉纹的丝织物。
有双绉、乔其绉(乔其纱)、碧绉(印度绸)等,宜做衬衫、裙。
③绸,中厚型的丝织物。
主要品种有双宫绸、蓓花绸等。
较薄的宜做衬衫、裙,较厚的可做外套、裤,提花品种常用作礼服的面料。
④缎,缎纹组织的丝织物。
主要品种有软缎、九霞缎、织锦缎、库缎(贡缎)等。
较轻薄的可做衬衫、裙、舞台服等,较厚重的可用作高级外衣、棉袄的面料。
⑤锦,中国传统的高级多彩提花丝织物,常织入各种金银丝。
主要品种有蜀锦、云锦、宋锦等,可用作女式袄、少数民族袍服和戏装的面料。
⑥罗,采用条形绞经罗组织的丝织物。
分横罗和直罗。
罗类织物紧密结实,又有孔眼透气,宜做夏季服装。
⑦纱,有素纱和提花纱两种。
纱类织物轻薄透孔,结构稳定,尤其是莨纱(香云纱),具有挺爽、透气、易洗易干、免烫等特点,宜做夏季服装。
⑧绫,采用斜纹组织的丝织物。
用于服装的主要有真丝绫(斜纹绸、双丝绫)。
绫类织物光滑柔软,宜做衬衫、睡衣、裙等。
⑨绢,采用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的丝织物。
用于服装的主要有塔夫绸。
绸面紧密细致、平挺光滑、不易沾尘污,但折叠重压后易产生折痕。
宜做外衣。
⑩绒,用桑蚕丝或桑蚕丝与化纤长丝交织成的起绒丝织物,统称丝绒。
主要品种有天鹅绒、漳绒、凹凸绒(拷花丝线)、乔其绒等。
丝绒是高级丝织品,用作妇女的外套或礼服的面料。
⑪呢,是表面有凹凸的颗粒纹,质地丰厚而粗犷少光泽的丝织物,可加工成素色或印花。
主要品种有四季呢、新华呢、纺建呢等。
多用作上衣的面料。
⑫绡,平纹组织的轻薄透明丝织物。
主要品种有建春绡、平素绡、条格绡、提花绡、烂花绡、修花绡以及嵌有少量金银丝的各种闪光绡等。
宜做女式晚礼服和连衣裙等。
⑬葛,纬丝比较粗的紧密丝织物。
织物表面呈明显横向凸纹,有素织和提花两类。
主要品种有文尚葛、缎背葛、金星葛等。
宜用作春秋季服装或棉袄的面料。
⑭柞丝绸,用柞蚕丝织造的丝织物。
有精练、漂白、提花、染色和印花等品种。
柞丝绸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但缩水率较大,裁衣前应预缩。
丝织物一般富有光泽、手感光滑、柔软,制成的服装高雅华丽,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等特点。
丝织物不仅可做日常生活服装,有些还可做耐酸工作服和带电作业服。
3.2.6 化学纤维织物以化学纤维(简称化纤)为原料的机织物。
有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等)织物和人造纤维(粘胶、铜铵、醋酯等)织物两大类。
用作服装面料的化纤织物品种繁多,主要有以下7种:①变形丝织物:分高弹织物和低弹织物。
高弹的锦纶或丙纶织物可做弹力衫、游泳衣等。
低弹织物可做一般服装。
②中长化纤织物:主要有涤腈和涤粘两类。
涤腈织物抗皱性、免烫性较好,但布面较粗糙;涤粘织物弹性、吸湿性较好,缺点是免烫性差。
中长化纤织物宜做套装、上衣、裤等。
③仿毛织物:主要有化纤啥味呢、华达呢、大衣呢、法兰绒等。
用于制作外衣。
④仿丝织物:主要有涤纶和锦纶制成的合成纤维丝织物,如尼龙纺(尼丝纺)、涤丝绉、闪光提花缎、塔夫绸、烂花乔其绉等。
也有用涤粘、锦粘织造的仿丝织物。
仿丝织物的用途与真丝织物相同。
⑤仿纱型织物:模仿短纤纱织物风格的化纤长丝织物。
有用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粘胶、醋酯,也可夹入金银线织成仿棉、仿毛、仿麻类织物,还可用机织、针织纬编或经编方法织成花式纱线织物。
宜做套装、裤等。
⑥人造毛皮:类似动物毛皮的长毛绒型织物。
采用棉、粘胶或涤纶长丝作底布,腈纶或变形腈纶纤维作毛条,外观酷似动物毛皮。
多用于大衣及其衣领。
⑦人造麂皮:织物表面有密集的纤细而柔软的短毛绒。
合成纤维织物制作的服装,优点是强度高,抗皱性好,耐磨,易洗快干,有良好的褶裥保持性,不霉,不蛀。
宜做春秋季大衣、外套、运动衫、夹克衫等。
3.2.7 混纺织物用化学纤维和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混合纺制或交织的织物。
往往兼具两者优点,穿用性能良好。
其用途与天然纤维织物基本相同。
4 服装材料发展方向服装材料是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产业应用领域,由于纳米微粒奇异的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由此产生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抗紫外线、吸收可见光和红外线、抗老化、高强度和韧性、良好的导电和静电屏蔽效应、很强的抗菌除臭功能以及吸附能力等。
纳米材料在功能性服装材料的开发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4.1自清洁服装材料氧化钦纳米微粒受紫外线激发,有较强的光催化、氧化降解特性。
由此,纳米材料纺织品将会彻底改变纺织品的清洁问题,基本不需要水洗,即使洗也只需用水,不需使用传统的洗涤剂,可以大大节约用水,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4.2 抗菌服装材料金属离子溶出机理认为,金属离子复合纳米材料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溶出金属离子,与细菌接触反应后,造成微生物固有成分破坏或产生功能障碍,并起光催化作用,激活水和空气中的氧,产生活性氧离子氧和经基自由基,活性氧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在短时间内破坏细胞的繁殖能力而使细胞死亡,达到抗菌的目的。
4.3 远红外保健服装材料纳米微粒与纤维结合,具有吸热、蓄热特性,增加保暖性,减轻衣服重量。
利用纳米技术可制造出人体为辐射源的远红外纺织材料,远红外线具有“辐射”、“渗透”和“共振吸收”等功能,可以渗人皮下组织,使皮下较深的生物分子处于较高的振动能级而得到活化,产生热效应,微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从而激发肌体细胞活性,有效地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4.4 抗紫外线服装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而产生对光的吸收作用,多种物质对光线都有屏蔽保护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紫外线屏蔽作用,使织物和染料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