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上半年盈利居全球之首
在国际金融局势动荡变化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侵袭的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21日发布的2008年中期业绩格外抢眼: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工行上半年实现税后利润648.79亿元,同比增长56.75%,成为上半年全球盈利最多的银行。
位居2007年全球银行业利润首位的汇丰控股公布的业绩显示,受减值准备同比上升58%及北美洲业务亏损近29亿美元拖累,上半年纯利77.22亿美元(约合529.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倒退29%。
“工行上半年的优异表现,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归功于中间业务的强劲增长,以及较好地保持了成本控制水平。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业绩发布会上说。
业绩报告显示,工行上半年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24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03%;上半年各类理财产品销售额达11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资产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增186%,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长106%。
存贷款的稳定增长和利差的扩大,依然是工行业绩大幅增长的主因。
2008年6月末,工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余额达399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50亿元,增长6.8%;客户存款余额753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同业存款80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
与此同时,工行在海外投资方面十分谨慎,避免了美国次贷危机对其产生较大冲击。
不过,工行上半年“走出去”的步伐则明显在加快:完成了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和澳门诚兴银行79.93%股权;多哈分行、工银中东、悉尼分行的申设已分别获得所在国监管当局批准,开业在即;在纽约设立分行的申请已获美联储正式批准;越南分行申设境外监管报批工作在稳步推进;在香港的工商国际已获颁投资银行业务牌照。
“国际化经营的顺利推进为工行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工行行长杨凯生说,下一步工行将继续采用申设、并购等方式,稳步构建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为重点、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辐射中国主要经贸合作地区的全球化机构网络体系,打造境内外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事实上,像工行一样,其他13家中资上市银行上半年盈利也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近日发布2008年中期业绩的银行中,兴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5.44亿元,同比增长79.65%;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132.45亿元,增长116.42%;中信银行实现净利润84.17亿元,同比增长162.62%;深圳发展银行实现净利润21.44亿元,同比增长90.7%;南京银行实现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125.63%。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均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
其中,建行预增50%以上,华夏银行预增90%以上,浦发行、民生银行涨幅均在100%以上。
此外,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上半年业绩预计同样会实现较高增长。
今年一季度业绩显示,中行净利润为217亿元,同比增85%;交行79亿元,同比增108%;北京银行增长190%。
上半年各上市银行盈利实现大幅增长,除利差提高、非利息收入增加等因素外,有效所得税率降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新的税法,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至25%。
在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的下半年,中国的上市银行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对此,一些专家认为,未来受前期信贷质量风险、楼市成交量萎缩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国内银行业大幅增长的势头将面临更多挑战。
“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未改,银行贷款发放规模也有所增加,利息收入仍会保持较高增长,同时通过金融创新和加大营销力度,中间业务也有望延续此前的增长态势,因而下半年整个银行业仍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工商银行盈利秘籍:积极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作为全球面值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考”成绩优异。
从昨日公布的工行中期业绩来看,上半年,工行实现税后利润648.79亿元,同比增长56.7%;每股收益0.19元,成为全球最盈利银行。
数据显示,上半年,工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2.44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48.03%,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5.8%,较上半年同期提高1.7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从中期报告来看,工行的存款付息成本同比上涨2.08%,资金成本有所上升。
到6月30日,工行不良贷款率为2.41%,较2007年底下降0.3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116.08%,较2007年底提高12.58个百分点,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不是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紧缩银行贷款了吗,怎么银行的业绩还是这么好?国际上的大银行业绩都不怎么样,我们银行的盈利能力会更强吗?”有市民对工行今年上半年的“丰收”公告感到不解。
工行对此的解释是,“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各项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同时由于执行新的所得税率,致本行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工行的盈利之所以能够保持高位增长,首先应该归功于其近几年来主动调整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多方面地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努力,降低了经济周期波动对银行盈利的不利影响。
据了解,目前在工行9.4万多亿元的资产中,信贷资产占比仅为45%左右,存贷利差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50%略强。
同时,工行中间业务领域开始呈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2003至2007年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7.2%。
另一方面,工行在外币债券的投资上一直比较审慎,避免了美国次贷危机对其产生大的影响。
而这恰恰是不少国际大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
在昨日举行的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工行行长杨凯生称,继纽约分行获批后,下半年,工行将在迪拜、多哈开设分行,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国家。
杨凯生说,下一步,工行将继续综合运用申设、并购等方式,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辐射中国主要经贸合作地区的全球化机构网络体系,打造境内外一体化经营格局。
工商银行指出未来盈利增长点
中国工商银行3日在京召开2006年度业绩发布会,公布了工行A+H两地同步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度业绩。
与此同时,工行高层也廓清了未来的发展思路,指出了未来利润的增长点。
年报显示,2006年度工行税后利润增长31.2%,达到人民币498.8亿元,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18元,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达到15.37%,董事会建议拟向全体股东分派10月份上市后至年末股息每10股人民币0.16元。
综合化和国际化是工行的发展方向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综合化和国际化是工行的发展方向。
工行将以投资银行业务为突破,稳固进入资本市场,更加积极地参与财务顾问业务,在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业务创新方面发挥作用,并且要利用香港的投资银行和工银瑞信的资金管理公司来形成内外联动的投行业务。
据介绍,工行投资银行经过四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良好的发展基础。
2006年投资银行业务增长达53%,2005年达80%左右。
姜建清说,工行要进一步深化银行和保险业务合作,探索租赁和信托业务的发展,并要通过加快国际业务升级、发展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包括在海外设置分行、子银行以及符合条件的收购兼并。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有积极影响
工行行长杨凯生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有积极影响。
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后,工行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可从目前的33%降低到25%,这将
对工行的税后利润有明显影响。
杨凯生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要提高创新研发费用的扣除标准,这有利于加快工行创新和提高银行信息化管理水平。
同时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提出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这对引导工行信贷投入政策有重要影响。
依靠产品创新,发展新兴中间业务
杨凯生说,工行将继续保持传统中间业务的强劲增长,并依靠产品创新,发展新兴中间业务。
据介绍,2006年,工行实现160亿元的中间收入,增长达55%,占营业收入比例达9.14%,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杨凯生说,工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最多,交易规模最大、收入总额最高的商业银行。
2006年,工行中间业务超过3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四个,其中三项是具有新产品和新业务领域的项目,即投行业务,增长54%,理财业务,增长30%,银行卡业务,增长38%,将继续成为工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重点。
他表示,工行将深化综合业务改革,实现银行证券、银行期货、银行保险和银行同业的大力发展,并扩大其收入。
努力以较低的贷款增长来获取较高的利润成长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说,中国金融体系目前以银行为主导,银行存贷款规模在金融体系中占绝大多数的比重,这导致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失衡。
同时,我国银行总资产中,信贷资产高达70%到80%,这是银行体系中存在的另一个失衡。
他认为,这两个失衡是中国金融体系过去产生巨大金融风险的体制性原因,也是今后要防范金融风险所需加以关注的方面。
姜建清说,到2006年末,工行信贷总量贷款余额达到36000亿元,如果以目前10%左右速度增长,3年内贷款余额将接近5万亿元。
这是工行在进行结构调整时深刻思考的问题。
姜建清说,2006年工行贷款在总资产所占比重达47%,但贷款余额总量非常大。
工行要努力以较低的贷款增长来获取较高的利润成长,推荐存款客户购买理财产品,使客户获得更多收益,银行获得更多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