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4.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法特点
治疗以补肾固本,益心复脉为主,加活血、化瘀、理气、祛
痰、温阳、利水、宣痹等,当心阳暴脱,阴阳将绝时,以回阳救 逆为主。
5.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用药原则
调整阴阳,以平为度
以心为主,补肾固本,五脏兼顾 治分标本,心痛宜速
药宜平和,药量宜小
四、心血管病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3.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症状特点
起病隐潜
心功能不全表现突出
4.老年人的治疗要点
老年人用药应十分谨慎 老年高血压目标血压的考虑
老年人心衰和心律失常可能交互影响
老年心血管病总体预后较差
三.中医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1.中医对老年生理待点的认识
诸种虚损,五脏为本,五脏之中,肾虚是核心。
2.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 从五脏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老年患者由于肾气虚衰 而引起诸脏虚损,进而引起痰浊、瘀血、水饮内生,寒 邪内侵,而发为胸痹、心悸、水肿、喘咳、眩晕、头痛 等多种病症。
3.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辨证特点
辨证方法以脏腑辨证为主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以心为主,以肾为核心,多涉五脏 易出现心阳暴脱或卒死之象
药物不良反应(ADR):
是指一种药物在正规剂量应用下产生任何有害或不需要的 作用。
国外4322份病历的分析:
65岁以上老年人药物所致的ADR为30%, 其中由心血管病 药物引起者占31.3%,降压药和利尿剂引起者占11.6%,作用于 心肌的药物引起者占13.2%。
Hale Waihona Puke 资料:男88例,女12例,年龄平均71.14±5.2岁。 原发病:冠心病7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慢性肺心病 6例,原发性心肌病2例。室性早搏及短阵室速27例,房性早 搏及阵发性房颤18例,病窦综合征4例。 并发病:糖尿病16例,脑动脉硬化22例,老年痴呆2例, 帕金森病3例,呼吸系感染43例, 感染13(肺部、泌尿)例。
合病:患3种主要疾病的12例,患4种主要疾病者37例,
患5种主要疾病者32例,患6种以上主要疾病者19例。
用药:平均8.6种,<6种药物者15例,≥6种药物者85例。
结果:本组心血管药物总的ADR发生率为14%,
其中地高辛为13%,硝苯地平为11%, 异搏定为
25%,莫雷西嗪为20%,消心痛为9.2%,β受体阻滞
剂为7.6%,利尿剂为5.8%。各种ADR均在及时停
药和适当处理后消失,未导致严重后果。
洋地黄制剂
引起症状:恶心、呕吐常不明显而易被忽略; 意识蒙(疲劳、嗜睡、萎靡、厌食)、精神障碍 较多见; 洋地黄制剂致各种心律失常发生频率: 室性早搏、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窦房阻滞和 窦性静止; 地高辛血浆浓度,治疗范围为1.0~2.5μg/L(1~2 nmol /L)。
血管扩张剂
ADR为9-11%。老年人易引起头痛、头昏、体位性低 血压、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
β阻滞剂可见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包括严重窦性心 动过缓、窦性静止、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和哮喘发作 等副作用;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趋势及其影响
1. 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异常严峻
老年化社会国际标准:
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8%;
或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
我国国情: 2000年,60岁以上达1.3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 已跨入老年化国家。 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
心脏:左心室增厚,左心房增大,心肌顺应性降低。
血管:血管壁增厚,内径缩小,主动脉变硬,动脉收缩压及平均血压 升高,脉压差加宽。
2.2.老年人心血管生理变化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对强心甙及β受体激活剂反应减弱; 心肌顺应性下降;心排血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供血不足; 窦房结自律性下降,传导组织退变; 心脏瓣膜钙化,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迷走神经功能相对亢进;
抗心律失常药物
本组ADR异搏定为25%,莫雷西嗪为20%,β受体阻滞剂为 7.6%; 异搏定治疗频发房早及短阵房速,出现显著窦缓和频发窦房 停搏(病窦综合征患者); 莫雷西嗪治疗室性早搏和交界性心 动过速,发生头昏、黑蒙、体位性低血压而停药;
利尿剂
选用强效利尿剂易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脱水伴精神障碍,难 以纠正的低血钠症, 低血钾症。
25%,即每4个人中就会有一位是老人。
2. 老年化社会对人口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健康水平低下
老年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老年人疾病谱变化 老年疾病病程长并呈多样性
二、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特点
1.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高
致死、致残率高
多因素综合作用
2.老年心血管解剖及生理特点
2.1.老年人的心血管解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