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按时间分类其作品特点是:
1、早期作品特点: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代表作:《沉沦》《银灰色的死》等
2、中期作品特点:中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同时还表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3、晚期作品特点: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按体栽分类其作品特点是:
1、散文:
(1)“自叙传”独特风格色彩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

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2)忧郁感伤的情凋。

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

(3)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4)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2、自传体小说:
(1)由于郁达夫的特有性格经历及对艺术审美的感受,使其作品有强烈的抒情性。

他也曾多次谈到抒情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

在他的小说里,情感支配一切,这是郁达夫对艺术的自觉追求。

可以说抒情是郁达夫小说的核心和中轴。

(2)、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3)、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

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4)、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

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
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