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年产5000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

某年产5000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

******火砖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2013]***号评价单位:************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四年一月声明1、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2、本检测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3、本检测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报告;4、对本检测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公司提出书面意见,过期不再受理;5、本报告应加盖************有限公司公章,无章或涂改无效;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7、本报告正文共16页。

目录1 企业概况 (1)2 检测评价目的 (1)3 检测评价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3.2 标准、规范 (2)3.3 ************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2)3.4 检测评价基础依据 (3)3.5 委托书 (3)4 评价范围、内容、方法 (3)4.1 评价范围 (3)4.2 评价内容 (3)4.3 评价方法 (4)5 评价程序 (4)5.1 准备阶段 (4)5.2 实施阶段 (4)5.3 完成阶段 (4)6 质量控制 (4)6.1 评价方案的质量控制 (4)6.2 采样和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5)6.3 报告编制的质量控制 (5)7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6)7.1 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 (6)7.2 生产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 (7)7.3 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 (7)8 工人作业情况及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调查 (7)9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8)9.1 检测内容 (8)9.2 检测方法 (8)9.3 检测条件 (8)9.4 采样点设臵 (8)9.5 采样及检验方法和仪器 (9)9.6 检测结果计算方法 (10)10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评价 (11)10.1 粉尘检测结果分析评价 (11)10.2 高温 (14)11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分析评价 (14)11.1 防尘措施分析评价 (15)11.2 防高温措施分析评价 (15)12 建议 (15)前言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及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52号)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12]4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限公司受******火砖厂委托,于2013年12月对该公司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高温)进行了现场检测,并结合有关资料的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对该公司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 企业概况******火砖厂位于河南省*******高庙村五组与刘源沟村一组交界处,建于1996年,原属村办集体企业,总投资400万元,年产5000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现已发展为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私营企业。

2 检测评价目的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其变化,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及时了解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变化情况提供技术依据。

4、针对该工作场所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建议。

5、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3 检测评价依据3.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5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1987]105号)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12]47号)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安监总局令[2012]48号)6、《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2012]49号)3.2 标准、规范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6、《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9、《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3-2000)10、《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4-2000)11、《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GB/T 18204.15-2000)12、《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GB/T 18204.16-2000)1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14、《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15、《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16、《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3.3 ************有限公司技术文件1、************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样品检验程序》2、************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样品管理程序》3、************有限公司程序文件《证书/报告管理程序》4、************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样品采集(抽样)程序》5、************有限公司程序文件《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程序》6、************有限公司程序文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程序》7、************有限公司程序文件《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审核程序》8、************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仪器操作规程分册》9、************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采样细则分册》10、************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测定细则分册》3.4 检测评价基础依据1、检验报告总粉尘浓度检验报告:粉尘分散度检验报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验报告:2、检测报告高温检测报告:3.5 委托书******火砖厂于2013年11月向************有限公司提交对该公司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高温)进行检测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

4 评价范围、内容、方法4.1 评价范围本次检测评价受******火砖厂的委托,仅对该公司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高温)进行检测评价,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4.2 评价内容本次评价内容包括对******火砖厂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粉尘、高温进行检测,检测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要求。

4.3 评价方法本次检测评价根据******火砖厂机砖生产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现场调查法是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管卫生理的实施情况;检测检验法是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评价。

5 评价程序5.1 准备阶段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5.2 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5.3 完成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审核等。

6 质量控制按照************有限公司质量体系的有关文件规定,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由质量监督员对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对评价方案、采样及检测过程及评价报告书编制和校核工作等的监督。

6.1 评价方案的质量控制根据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现场的初步调查,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评价方案;审查方案是否依据标准和规范设臵采样点和检测对象。

6.2 采样和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有限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对采样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被采集样品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公正性。

6.2.1 采样前准备人员培训:根据评价方案,有针对性的对采样和现场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采样检测人员了解建设项目概况、现场工作概况,掌握采样方法及检测方法。

6.2.2 现场采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程序》等采样规范进行现场采样和检测。

对现场检测和采样仪器的使用及检测过程进行记录,有流量要求的采样器使用前校准流量,现场采样和检测记录由用人单位现场工作人员或陪同人员签字。

现场采样由现场采样、检测质量监督员监督和检查。

6.2.3 实验室质量控制按照《样品管理程序》的规定做好样品的接收(识别、登记和交接)、流转、贮存、处臵,保证检测样品的完整性。

按照有关测定规范、标准和《样品检验程序》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

对各种记录和报告进行校核/审核;工作曲线和报告存档。

实验过程由检测、检验质量监督员监督和检查。

6.3 报告编制的质量控制对评价报告实行三校、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发制度,确保使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充分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和分析的全面性,检测数据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分析与评价的准确性,确保评价结论科学、客观和完整。

评价过程由质量负责人及评价质量监督员监督检查。

7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7.1 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识别7.1.1 主要生产工艺原料处理采用混合料(主要为煤矸石和页岩)集中处理,经过粗碎、细碎、高频振动筛筛选后搅拌陈化,陈化后的原料再经多次搅拌后挤出成型放到窑车上以备干燥,干燥后送入隧道窑焙烧制得成品。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图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