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群和生物群落(好)

种群和生物群落(好)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 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 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在标志重捕法中,标志技术极为重要,在操作 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 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如选用着色标志时, 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如果用切趾、 剪翅等方法标志动物时,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 的活动或者导致疾病、感染等。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 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 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 失真。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 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2)下表为10个调查小组对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调 查结果。(每一样方的面积为1m2 )
样 方 株 数
1
0
2
2
3
3
4
3
5
4
6
12
7
4
8
2
9
3
10
3
则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为 3.6株/ ㎡

(一)种群密度取样调查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1.样方 样方也叫做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 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就叫做样方。 2.随机取样 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 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 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 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注意: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 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 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此生态系统中鲢鱼的总数量是
583
尾,
鲢鱼的种群密度是 0.73尾/㎡ 。
例2.下面是种群调查活动: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 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 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鼠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 体10头。则该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96 头/公顷。
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
增长率为0.877%
增长率为0.645%
死亡人口821万--死亡率0.641%
3.种群的年龄组成(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幼年
成年
老年
年龄组成如何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3.种群的年龄组成(age
解析:因为重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地总 数中标志比例相等,若设该鼠种群总数为X,则 (X/32)=(30/10),得X=96,即该地田鼠种 群密度约为96头/公顷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 随着植物(食物)的分布而分布,森林中具有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植物层 苔藓地衣层
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哺乳类、 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相比,动物种群密度的 取样调查要困难得多,而且又费时间
例1:在测定某一湖泊生态系统中鲢鱼的种群密 度时,研究人员选择了40m×20m的区域,放置了 40个捕鱼器,再次在相同时间段内捕获的鲢鱼数 量如下: 捕获鲢鱼 被标记的 数量 鲢鱼数量 第一次 55 55 第二次 53 5
3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 量,做好记录。 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数相邻 两条边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 左不计右)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4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 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问题: 1 (1)下图是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某双子叶草 本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 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A.64只
B.46只
C.84只
D.200只
五.生物群落
1.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 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请你举一个群落的例子
(1)一个区域内只有一个群落。
(2)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
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和研 究的需要而定。
2. 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 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 明显的分层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 高度。 (2).水平结构:分区段现象
一.种群的特征(characters
of population)
种群密度
体 现 出生率和死亡率 预 测
决 定 年龄组成 生态因素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population density)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面积或体积中)
个体的数量.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而右 面这个位于山上的蚁穴中有 几十万只蚂蚁.这说明什么? 结论: 不同种生物的种群 密度大小不同
⑵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
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
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
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
4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40个样方,那么,抽样的
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
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K值
c b
a
四.控制病害
K值
事例: 灭鼠 方法一:药物杀死老鼠
c
b
a
方法二: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有效?请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1.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D ) A.人口数量
C.性别比例
B.人口密度
D.年龄组成
2.为了调查某一草原中兔群的数量,常采用标志 重捕法,第一次捕获12只,并进行标志,然后放 回原地区,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4只,其 中有标志兔2只,则可以推断该地区兔群约为 (C)
某一特定生物种群的密度是否固定不变呢?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2.出生率和死亡率(natality
and mortality)
1999年: 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全国出生人口1909万--出生率1.523%
死亡人口810万--死亡率0.646% 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2002年: 全国出生人口1647万--出生率1.286%
理想 条件
(1)连 续增长; (2)增 长率不变

“S”型 曲线
K 值
c
自然 条件
b a
(1)增长 到一定数量, 保持相对稳 有 定;(2) 增长率先增 大后降至0
种内斗争 加剧;捕 食者数量 增加
三.合理利用资源
-----鱼类资源的利用
1.保护鱼类的生活资源 2.禁止竭泽而渔 提出伏季休鱼
适时捕捞 适量捕捞 捕捞成鱼,保护幼体
二.种群数量变化
种 群 数 量
食物等生活资源 天敌: 捕食者 生存斗争 寄生者 其他因素
J型
死亡率 B 出生率
(环境容纳量) K值
C
S型
生活资源丰富
出生率>死亡率 A
时间
K大
天敌少 生活资源短缺 天敌多 K小
项目 曲线 曲线
“J”型 曲线
条件
特点
有无 最大 值
曲线形成 原因
无种内斗 争;缺少 天敌
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回想:什么是种群(population)?
例1、种群是指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 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2、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里的鱼 B.菜市场上所有的茼蒿 C.一个湖泊里全部的雌蛙 D. D.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
二.种群(population)数量的变化
兔子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的。在1859年 以前,那里还没有兔子。但在那一年, 有一个农民从英格兰带来了一群野兔, 共有24只。他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这一 举动将载入澳大利亚的史册。
(一只雌兔一年产25只兔仔。) 计算: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 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 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那么t年之后,种群数量Nt应为: Nt= N0t
2
选取样方
①遵循随机原则;②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 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多些;③ 选取样方的大小应随植物类型而定,植物的大小 不同,样方的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为100 ㎡,灌木为16 ㎡ ,草本为1 ㎡。
二、常用的取样方法
1.在进行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时,取样的 方法较多。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取样方法。 ⑴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 的为五点取样法。当调 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 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 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 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 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 五点取样法示意图 均匀的情况。
第一次捕获
第二次捕获
能否通过这两次捕获的结果,推算出这 片草地上兔子的总数?
2.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多采 用标志重捕法(捉放法)。就是在一个有 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 动物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过一个 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 分混合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 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 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应用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 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样方法
样方也叫做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 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就叫做样方。
一 实习原理(略) 二 目的要求(略) 三 材料用具(略)
四 方法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