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word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word

2019-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易形成洪水的因素有()A. 土壤含水率高B. 河流中下游河道顺直C. 植被覆盖率高D. 河流中下游河道纵向坡度大2.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回答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 横断山和秦岭B. 太行山和雪峰山C. 大巴山和巫山D. 祁连山和唐古拉山3.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自然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 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成C. 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 两种自然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 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 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 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4.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防洪库容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具备发挥正常防洪功能的条件,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因此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2 300多万亩农田、1 500多万人民群众的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是()A.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B. 下游河道狭窄,泄洪能力不足C. 中下游植树造林,补枯能力加强D. 低洼地资产与人口的密度大5.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

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完成: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A. 印尼、中国B. 中国、印度C. 日本、美国D. 孟加拉国、韩国6.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 撒哈拉沙漠中的风暴B. 2019年我国南方的冰雪天气C. 亚马孙雨林中的持续强降雨D. 长乐拉丁酒吧“1·31”重大火灾7.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正确的叙述是()A. 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B. 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离震中距离不同,震级也就不同C. 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不同的烈度D. 市内有的建筑物未倒塌,说明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为零8.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联的另一种灾害是()A. 寒潮B. 干旱C. 雷暴D. 洪涝9.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 )A. 夏秋季节B. 冬春季节C. 春夏季节D. 春秋季节10.凌汛是指某个河段因冰凌堵塞,水流不畅,引起水位猛涨的现象。

黄河的部分河段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发生凌汛,请判断图中黄河干流上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A. ab段B. bc段C. cd段D. de段1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

左图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右图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A. 广东B. 海南C. 福建D. 山东(2)22日16时,这一测站位于“鲇鱼”中心的方位是()A. 东面B. 南面C. 西面D. 北面12.某年11月28日,来自大西洋的强烈天气系统在美国东海岸造成了严重的气象灾害,图为该天气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有关该天气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处可能形成降雪B. b处由于气流下沉可能导致融雪C. c处风力相对较弱D. d处气流爬升可能形成持续暴风雨(2)该天气系统可能给美国带来的直接自然灾害有()①暴雪②大风③泥石流④风暴潮⑤干旱⑥暴雨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⑥D. ②③④⑥13.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④⑤14.下列各组选项中,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 寒潮—霜冻—土壤盐碱化B. 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 酸雨—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D. 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15.关于寒潮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B. 它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C. 它的大风会带来干旱现象D. 它的影响范围(在我国)很小,且属单一灾害16.经核定,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9亿人次受灾,1338人死亡(包含森林火灾死亡13人),192人失踪,1109.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2496.2万公顷,其中绝收182.6万公顷;房屋倒塌90.6万间,严重损坏145.5万间,一般损坏282.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185.5亿元。

据此完成: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A. 自然变异B. 地球表层C. 人员伤亡D. 自然现象二、综合题1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受盘踞在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2019年1月21日至25日始,一股霸王级的寒潮自北向南袭击了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

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先后下降10℃以上,出现入冬以来气温最低值,局地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材料二最低气温预报图(图1)材料三降水量预报图(图2)(1)简析此次寒潮,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最低气温跌至﹣46℃的原因。

(2)说出1月20日雨雪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分析此次寒潮天气,对南方地区危害大于北方地区的原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自然灾害。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

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

材料二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

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成因。

(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19.读“中国水稻病害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稻瘟病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以日照________、雾露持续期________的________(地形)和气温较温和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发生较重。

(2)水稻纹枯病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它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益严重。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洪水的形成。

洪水形成的原因是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

河流中下游河道顺直,河流中下游河道纵向坡度大,河流的排水速度快,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强,汇水速度慢,所以不容易形成洪水。

土壤含水率高,汇水速度快,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答案】A【解析】【分析】读图,图中地质地貌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几个省区中,云、贵、青、川四省的灾害与横断山脉有关。

陕、川的灾害与秦岭有关,所以灾害最多的山地可能是横断山和秦岭,A对。

太行山只有冀有关,与其它省灾害无关,B错。

大巴山、巫山与四川有关,与其它省灾害无关,C错。

祁连山、唐古拉山与青海有关,不影响其它省,D错。

3.【答案】(1)D(2)D【解析】【分析】【小题1】地震是属于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与气象灾害之间一般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而滑坡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的结果;若为山区的地震,则容易导致岩石破碎,山体松动,则容易引发滑坡等次生灾害,故D项正确。

【小题2】滑坡的分布受地形影响,A项错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地震,B错误;对地震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还具有一定难度,C错误;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松散的碎屑物引发,故加强护坡工程和恢复植被是防治滑坡灾害的关键措施,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适合高一基础性训练。

掌握地震和滑坡的形成原因、分布特征和一般治理措施等知识性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选项内容逐一分析即可。

4.【答案】A【解析】【分析】长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游地势低平;河床较宽。

中上游植树造林,削洪补枯能力加强,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

故A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长江流域洪涝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即可。

注意区别长江中下游的河道特征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对长江水文特征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答案】B【解析】【分析】中国、印度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最易发生洪水灾害。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6.【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的相关知识。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判断自然灾害的基本标准:一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人为的;二是对人类造成灾害的而不是无害的。

故只有B符合。

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的知识,解答时注意: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异变,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一下两种状况不是自然灾害①非自然原因引起的;②无人区,未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

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震的有关知识。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距离震中远近不同,地震的烈度不同,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灾害,蝗灾的发生明显受气候的影响,特别是干旱的气候条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易发生蝗灾。

而寒潮、雷暴与洪涝不是蝗虫发生的环境。

故选B【点评】试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考生对蝗灾成因的理解能力。

9.【答案】D【解析】【分析】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较多,它是由温带气旋演变而成的,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

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0.【答案】A【解析】【分析】凌汛发生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另一个是要有结冰期。

符合条件的是ab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凌汛发生的条件。

11.【答案】(1)C(2)C【解析】【小题1】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风暴潮三部分组成,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因此风暴潮的大小取决于风力的大小。

从图中看台风从福建登陆,并且正是迎风海岸,风力大,因此受“鲇鱼”影响最明显的是福建。

相关主题